张一夫:资深零售业与房地产专家。知名财经专栏作家。
国家注册高级策划师,美国注册国际高级策划师。
荣获全国创意策划奖、房地产策划优秀人物奖、中国创意策划产业杰出人物奖、年度中国最佳品牌创意策划人物奖等。
江苏东方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文商旅专委会副秘书长。
垂询电话:18813266577 15090299898 QQ:876325944 微信:CPPA2008
今日访问:11352
总访问量:49574538
2013年12月04日
评论数(1)大行业中的小企业——母婴连锁市场管窥 尽管几乎所有机构都在唱好母婴行业:所谓龙宝宝经济、2008~2028黄金20年、3万亿的市场……种种概念让人眼花缭乱,可千万不要以为进入就是捞金。 “2003年之前,那生意真是好做。店里都巴结着找你进货,你要是看谁不顺眼就不给他货!”孕婴产品代理商婴特美公司总经理张勇强回忆道。可现在形势陡转直下,不仅代理商要做增值服务,急剧攀升的成本也让店家苦不堪言。业内人士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家位于西区200多平方米的店,40万元以上库存、预计1年半15万元亏损、10万元人工、15万元房租,算下来至少要80万元。如果有这80多万,谁会去开一家宝宝店?可能炒房更快些呢!” 难琢磨的消费者 按照国内“4+2+1”的家庭模式,业内普遍认为孩子消费一定是举全家之力的、高端的。大方向没错,可落实到现实市场,会有一些具体的情况。这与消费者本身的社会特征直接相关。 首先,尝鲜心理。现下父母大多为“80后”,甚至“90后”。这个群体,尤其是具备不错教育背景的城市消费者具备一定的品牌意识,除了产品品牌,他们亦会对渠道品牌有忠诚度。这事实上折射了一种趋势:产品底线的提升。随着各项法律制度日益完善,过去由品牌履行的“鉴定产品质量好坏”的职能,由法律制度替代了—— 特别是在母婴行业。所以,只要能进入消费者信任的渠道,那么,无论产品品牌知名与否,都会被消费者接受。在这个大背景下,“产品卖点的新奇”就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当然,产品的安全性是前提条件,并不是说安全性不重要了,而是说,在产品底线提升的大背景下,“新奇卖点”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点, 满足一下年轻人“尝鲜”的欲望自然也成为企业竞争的重点领域,这事实上是国内品牌赶超跨国品牌的机会窗口。 其次,从众心理。这突出表现在乡镇市场和城市中教育程度一般的消费群体。城市中的大型商业区附近的社区经常会有这种现象。“例如,鞋城附近的小区,居民都是做生意的,有钱,但又没有很高的受教育程度。”母婴连锁天使之城总经理刘红丽说。这部分消费者通常是看到别的宝宝在用什么,她也会跟着买,自己很少会专门研究育儿和产品知识,也无所谓大牌不大牌。所以,导购的建议和人际传播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再次,“逛逛”心理。母婴消费一个很大的特征是高服务附加值。这一点很多终端已经做得很成熟了,例如大家普遍对导购培训很重视,除了厂家的宣讲,公司也会外聘老师或者由内训师做培训。培训内容除了终端话术、产品知识外,还包括育婴知识。所以,“很多消费者没事愿意带着孩子来逛逛,也不买东西,就是来听听育婴知识,看看新奇产品。所以有时候看着乌央乌央都是人,其实没成交量的”。豆丁之家总经理柴超杰略显无奈地说。所以就母婴终端的销售指标来讲,客单价通常在150元左右,高过超市,但客流量远远不如超市,成交率不到60%。顾客一半都是来看的。 还有一个挺有趣的现象:市内的高校、政府周边区域,并不被成熟的商家看好。这部分消费者特点是受教育程度不低,可收入不高。这就成为最难“伺候”的族群——品牌意识强、消费知识专家化,却通常很难有很高的消费能力。“要是店旁边都住着做生意的会比较红火,行政区的就不行。”某早教业内人士说。 没有暴利 市场经济发展到如今,已经很难有所谓的暴利行业了。例如前段热炒的“眼镜店暴利”话题,让业内人士哭笑不得。母婴店也同样,动辄300元的奶粉、150元一小盒的副食。抢钱哪!可母婴店身处市场,就逃不出市场规律。 和所有行业一样,母婴业也是“大牌小利润,小牌大利润”。悲催的是:如宝洁之于超市的“标配地位”一般,雀巢、亨氏、贝亲等亦是不可或缺。大品牌强势而高傲,对代理商几乎没有任何服务,利润也很薄。以亨氏为例,超市的加价率是18%,母婴店为12%~13%。母婴产业的主力产品——奶粉,利润更为微薄,一家专业做奶粉的店家反映:正规渠道的货品,以雀巢为例,一大罐的利润只有5块,如果整箱购买的话,大概只有4块多了。因此,对于大多数母婴来讲,奶粉就是“配摊儿”的。而利润贡献的主力产类——服装呢?这中间有个特殊情况,和成人服装不同的是,婴童服装(个别品牌除外)一进就是一手,即从1~5号全都要进。好卖的2~3号贡献了良好的利润,可到季末,1和5号就要打折赔钱处理了。 整体利润率情况,结合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为20%~40%,而这个数据还被认为过高。应该说,普遍来看,单店十几个点的利润居多。和超市基本持平甚至略低于超市。可是,客流量与超市是没法比的。 都说女人和孩子的钱容易赚,仔细算算,至少暴利,是谈不上了。 经营现状 几乎所有人都认同:大型整合将在2年内到来。在全国范围来看,整合的步伐已经迈开了。手持风投的北京乐友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颇有影响力的贝儿母婴连锁也已经开始换上陕西小飞象的门头…… 可以说,占有率是每家连锁都追求的目标,只是实现占有率的方法不一样。基本上,一级市场以大店为主,例如丽家宝贝、孩子王等,动辄2000平方米靠上的面积,孩子王最大的店业已过万。二级市场大店就比较困难了。而三四级市场,又回归大店模式了。 为什么呢?类似北上广这样的一级城市,市场大,足够支撑大门店的高成本;二级市场中的大店生存却很难,首先市场没有大到足以支撑大门店的生存。其次,业内人士张勇强认为:单店的辐射区域在减小,如果说3年前,一家店可以波及3公里,现在最多两公里。例如走大店路线的爱心宝宝母婴连锁,刚刚关闭了3000平方米的文化路店。而三四级市场反而大店多起来,因为地域偏小,可能一个县只有一条主干道,消费力就容易集中到一家大店里面去。 提到专注的问题,郑州最大的母婴连锁宝贝在线的运营总监秦浩轩很有感触:大部分母婴连锁都兼营批发的业务,一旦开打价格战,那么手持优质资源的连锁必定会给竞争对手造成重大打击,所以,导致其他门店对其批发业务的忠诚度很低。而且又分散资源和精力。宝贝在线之所以做到最大,他认为正是来源于专注,任何与连锁门店无关的业务通通砍掉。 似乎网络对母婴店的冲击并不大。这当然和以宝宝为使用对象的产品定位有关,电商“无法触摸”的缺陷使父母们不敢轻易下单,尤其是奶粉和辅食品类。其次,网上的价格优势并不大,现今电商占传统企业销售比在10%左右,企业不会为了10%牺牲到90%,因此都会对网上价格有所控制——虽然效果良莠不齐。柴还对电商有自己的看法:淘宝并不节省时间啊!你稍微逛逛看看,百度一下,一个小时就过去了。你去一趟店里才要多久啊?还能和店员们聊聊育儿知识。事实上最近唱衰电商的思潮在慢慢凸显,反对者们一个最大的质疑是:电商是反人性的,它是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少。 粗放的管理 “我们就是个在商超和批发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的行业。发展没几年,很无序。”秦浩轩说。这种粗放,在新生行业和市场化不足的行业中很常见。例如白酒,茅台在严控“三公”消费政策出台后,面对市场阵脚大乱自降身价。 母婴连锁,和许多亿元以下企业一样,有着流行的“小企业病”。 第一,基本企业运营制度不规范。某门店引入的职业经理人告诉记者:我现在就是个大秘书,每天写很多字。都还是最基础的——考勤制度、出差制度、报销制度、奖惩制度、薪酬制度什么的。 某母婴连锁2013年在做一个关于门店陈列规范化的项目。货架、灯光、摄像头、品类摆放都固化,个人无权更改。而此项目是在开了30多家店后才启动。 第二,员工处于创业状态,热情有余,专业不足。所谓“粗野惯了”。某经理人调侃公司写的调账说明:我们家欠他们家多少钱,他们家欠我们家多少钱…… 由于企业没有管理标准,每个部门都是小的团队,都对工作有自己的见解。而每个部门都直接与老总沟通,以至于某企业主自诩“调解员”。 第三,企业家的局限性。首先,不少业主在做到几千万的时候,就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向上做大的动力不强。其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对员工的不信任不放权,例如某连锁的采购一年会更换一次。更无法理解“财聚人散”,致使离职率居高不下,连锁业普遍使用的店长持股制,在母婴连锁业亦非常少见。人才特别是中层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可是,这个行业同样充满了机会和希望。首先,人员构成年轻,冲劲十足,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其次,虽然利润薄弱,但消费群体相对稳定,开店成功率高。例如一些低端店就活得相当不错,尤其在医院旁边。他们也不做大品牌,是小品牌的天下。虽然赚不到什么大钱,维持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再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工作压力增大,一站式购物这种节省时间的方式会受到追捧,再加上母婴连锁的专业度,买宝宝用品去宝宝店的消费习惯会深入人心。 相信,母婴店的黄金时代将在不久的将来辉煌登场!作者: 白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