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远数据零售行业BI实践

观远数据

公告

业内领先的一站式智能分析平台与服务提供商

让业务用起来,让决策更智能

统计

今日访问:2673

总访问量:1711164

观远BI供应链分析进阶篇: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数据分析与决策

09月09日 11:58

评论数(0)

在上篇,我们分享了《观远BI供应链分析入门篇:精细化供应链管理基础知识与关键指标》,主要学习了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如供应链协同决策模型、供应链控制塔、供应链指标塔、供应链成本蓝图等内容,让大家快速掌握了供应链分析的基本知识,为分析打好基础。

今天,我们将进入观远BI供应链分析系列的进阶篇: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数据分析与决策。

基于OSM模型,四步搭建供应链分析指标体系

首先以某食品饮料企业线下业务为例,来看供应链履约全生命周期业务分析场景。这些场景涵盖了从订单计划到工厂生产,直至仓储物流的全过程,包含经销商下单直至财务开票的每一个子流程。在这一系列的子流程中,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如订单计划、采购&生产、销售&市场、售后以及管理。这些环节的决策覆盖了决策层、管理层与执行层。

面对如此复杂且漫长的订单履约链路,如何构建有效的指标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我们采用了一套基于OSM模型的指标体系搭建方法。这一模型的核心,是围绕供应链管理的四大关键指标——订单完美履行率、订单履约周期、订单履约成本与库存占用成本展开。这些指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列,供应链管理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目标中找到平衡点。然而,归根结底,所有管理行动均围绕这四大核心指标展开,旨在优化服务、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并减少库存。

在OSM模型中,“O”代表目标(Objective),指引着供应链管理的方向;“S”代表策略(Strategy),涉及具体的子指标与过程;“M”代表度量(Measure),通过时间、渠道、客户与产品等维度进行分析。“S”和“M”都是在“O”的影响下展开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服务最优、周期最短、成本最低、库存最少。而指标与维度的结合,有助于我们更精准地定位问题所在。

这一方法论已在众多客户实践中得到验证,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或能够实施全部指标。有的企业可能仅聚焦于一两个关键指标,或者在订单履约、库存成本与履约效率方面进行重点优化。实施策略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采取信息化手段逐步推进,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持续优化。

供应链管理关键节点重要指标梳理

接下来我们来看供应链管理关键节点的一些重要指标:

1、采购管理指标

以上为采购管理节点的关键指标。我们不对单个指标进行具体展开,原因在于指标是千变万化的,从原始指标到衍生指标,其种类与变化可谓繁多。我们始终认为,单个指标或数据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体系化的思维模式。这一模式强调从问题的本质出发,明确目标,然后围绕目标构建指标体系,包括主指标、子指标以及过程指标,以及最后具体的分析维度,让每一项指标与分析维度紧密关联,串联成一条连贯的分析思路,共同服务于目标的达成。

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培养体系化的思维模式,意味着从目标设定开始,逐步构建起一整套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对基础数据有深入的理解,更需具备将数据转化为洞察、洞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2、供应商管理指标

在供应商评估体系中,核心考量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 产品质量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 供应商能否按时交付,反映了供应商的供应链效率与可靠性,是保证企业生产连续性的关键。

? 所提供的采购成本或报价是否与市场水平相匹配,考验供应商的成本控制与市场敏感度,影响着企业的成本结构与利润空间。

? 售后服务质量如何,作为供应商软实力的体现,对于维护企业与客户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这些指标构成了供应商考核的基本框架,通过量化的手段,确保供应商的表现能够满足企业的质量、时效、成本及服务需求。

3、物流效益背反

物流成本,尤其在大型企业或零售消费行业中,当涉及全国范围的区域仓库布局时,其影响尤为显著。物流效益,一个往往被误解的概念,不仅仅是简单地降低成本,而是在成本与服务之间寻求最优平衡。

物流成本的管理,固然需要关注支出的多少,但更重要的是结合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考量。这意味着,企业需在确保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探索如何以更经济的方式实现物流目标。

这一过程中,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一种效益背反,即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成本的增加,反之亦然。因此,企业需要找到成本与服务的“甜蜜点”,在两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为了量化这一平衡,对应提出了一系列关键指标进行评估,例如交货准点率、货物运输速度、缺货水平等,与仓储作业成本、货物运输成本、管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这些服务指标与成本指标,企业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物流服务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而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优化物流策略,实现成本与服务的双赢。

与之相似,还有物流包装成本与商品损耗率之间的效益背反。商品损耗率,作为衡量商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程度的关键指标,直接反映了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而物流包装成本,则是评估物流过程中包装材料使用效率与成本的重要指标。这两项指标的量化,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能够直观反映供应链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还能够为企业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提供明确的方向。

此外,还有物流策略与库存策略之间的效益背反。物流活动的频次增多,意味着企业对物流方式与路线的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效的物流策略能够通过减少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库存决策。反之,物流策略的调整也可能因应库存策略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若企业决定提高库存水平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物流策略则需相应调整,以确保库存的高效周转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这可能涉及增加物流频次、优化物流路径或采用更灵活的物流方式,以适应库存策略的调整。

上述的各类“效益背反”体现的其实是供应链管理中既要优化库存、又要控制成本、还要提升服务的多重目标,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统筹兼顾,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模型——经济订货量(EOQ)模型,成为了企业优化库存管理的利器。EOQ模型作为最标准的库存优化模型,通过平衡订货成本与持有成本,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在库存水平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然而,EOQ模型的应用并非一成不变,它基于一系列前置条件。EOQ模型的前置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只涉及一种产品?:EOQ模型专注于分析单一产品的库存管理,不考虑多种产品的混合库存管理。

?? 需求确定已知,并且保持稳定?:模型的运用基于对未来需求量的准确预测,且这个需求量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 提前期稳定不变?:指从下单到货物到达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不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变化。

?? 订货量一次性送达?:每次订购的数量在一次送货中全部到达,不存在分批次到达的情况。

?? 不允许延期交货?:所有订单必须按时交付,不允许有延期的情况。

?? 没有数量折扣?:不考虑供应商提供的数量折扣,即所有订单都以同一价格购买。

这些前置条件共同构成了EOQ模型的理论基础,确保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然而,这些假设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并不总是成立,因此在使用EOQ模型时,需要对其适用性和局限性有清晰的认识?。

4、库存管理指标

最后是库存管理节点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衡量库存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标准,帮助企业优化库存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

以上即本期观远BI供应链分析进阶篇知识分享,其中涉及的供应链指标体系搭建,以及各关键节点的重要指标梳理,希望可以为大家实现精细化供应链管理提供参考。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供应链履约全生命周期各业务分析场景,可进入观远数据官网-「观远BI体验中心」抢先查看。下一期实战篇我们将对其进行具体讲解,并结合行业头部企业实战案例,带大家更深入学习供应链分析知识,敬请期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观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