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7日
评论数(0)
翻译有多重要?嘉御基金创始人卫哲曾说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给投行CEO做助理,并担任很多翻译工作,这让意识到对话质量并不取决于谈判的双方,而是取决于翻译者的状态。很多人说马云是“ET”(外星人),而卫哲说马云的前瞻视野和国际眼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是“English Teacher”(英语老师)。
留过洋的互联网大佬与硅谷技术创新保持同频,而大多数boss开拓海外业务时需高薪聘请“翻译”随从。在很多印象之中,尽管各种网络翻译产品层出不穷,但始终是语言学习的辅助,更遑论取代人。自去年乌镇会议上,搜狗、百度相继亮相人工智能同声传译技术之后,机器翻译取代同声传译的激烈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吴伯凡与梁冬在《冬吴同学会》做了一期《超越沟通》,从市面上各种流行的翻译机谈起,认为同声传译可能是人工智能最早替代的工种之一。目前所有国内外搜索巨头把战略由“Mobile First”转为“AI First”;搜狗也在手机浏览器中上线智能翻译,把语音识别技术延伸至英文口语输入和跨语言搜索上。那么,传统翻译市场真的成为“夕阳武士”了吗?手机浏览器做翻译的活计究竟是否OK?
一、同声传译市场痛点较多,移动端机器翻译的优势是即时、免费
笔者曾出席媒体及大公司所组织的“高大上”的国际交流会议,“同传”要把英文演讲内容翻译给现场国内观众听,也要把中文翻译成英文给现场的外国专家听。
在会务业务发达的北京等地,同传是英语专业中顶尖工种、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知识密集型职业之一。与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跨国家交往相比,同声传译市场痛点开始凸显。
(同声传译在会场隔音室内的工作场景,一般是一组同传进行合作,每20分钟换人进行传译,涉及多语种翻译需要多人协调)
(1)费用高昂,一般半天6千,全天8千至1万;这包括了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本,以及同传设备租赁费用,一般中小企业请不起。
(2)国内同声传译员极少,主要靠北外、上外等专业学校培养、周期较长,而其他人进入这个行业的学习成本巨大;由于是极其烧脑活动,一般同传是20分钟进行轮流休息。
(3)翻译质量受限于同传人员的专业方向,比如没有受过科技相关知识训练,很难在人工智能或物联网专业会议上进行翻译。
翻译公司很难有动力和技术走互联网+的道路;在PC端中英文翻译,互联网公司就做得非常成熟了,比如金山词霸、有道词典及必应词典等都是多年的老产品,但一直停留在词汇查询上,但在具体的对话交流中无法施展,显然不能称之为“智能翻译”。
当前的机器翻译主要应用在专业的“翻译机”或有人工智能背景的App上。移动端的智能翻译功能结合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以及不断处于深度学习中的机器翻译能力;即搜即译让小白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听懂老外讲什么,也能告诉老外想要什么。
移动端智能翻译产品让翻译场景变得日常化、多元化、普惠化,加剧传统翻译产业的没落,可以预计同声传译将局限在高端会务的小众市场,而解决C端用户“聋哑英文”及交流障碍问题的智能翻译更适合大众市场。
二、搜狗手机浏览器发力智能翻译,是否为行业创新风向标
除了专业同声传译外,几乎上网的场景用户都需要翻译工具,特别是近年来消费升级的另一个趋势是“海外游”用户激增以及跨境贸易的繁荣,移动翻译产品已经成为一种刚需。如何让智能翻译获得更大用户基数、更高频的打开率的落地场景成为智能翻译品类突破口,目前看来,在输入法、手机浏览器、搜索中结合智能翻译一定能引爆智能翻译市场。
以往在PC端搜索引擎能够为翻译网站贡献超6成以上的流量,但笔者体验了手百、360搜索等App发现,其语音识别主要是以链接中文网页或服务为主,并没有在语音识别之中上线英文翻译功能;由于搜索App与手机浏览器在上网功能上有重叠,这是手机浏览器制造差异化创新点的赶超机会。
手机浏览器虽没有PC端那么显赫,依然是除微信之外的功能最强大的超级App。2016年手机浏览器均在首页之中上线信息流、直播、短视频等,以获取更高的流量;在2017年,手机浏览器的最大亮点是在智能语音搜索。而在QQ手机浏览器、UC、搜狗手机浏览器、360手机浏览器等产品之中,目前安卓和iOS版本的语音搜索中上线“智能翻译”功能的只有搜狗手机浏览器。
笔者发现,智能翻译与手机浏览器结盟之后,无论是语音翻译、图片扫描翻译上都有整体升级。用户直接点击搜狗手机浏览器的语音输入健,即使是双方完全不懂对方语言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英译汉、汉译英智能翻译进行对话。除语音翻译外,以OCR(光学字符识别)拍照翻译应用也较为广泛,在搜狗手机浏览器中点击相机可以进入AR(增强现实)实时拍摄,这在国外游玩时拍摄路牌、菜单等极为实用。
当然,手机浏览器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首页基本大同小异,但手机浏览器是巨头用户访问量最大、战略价值最大的移动端产品之一,也是试水一些“微创新”功能的孵化基地。
比如手百度秘处于核心位置,并从度秘升级为语音识别操作系统平台DuerOS;360搜索通过拍照看病来链接360良医2.0,争夺百度留下的医疗搜索市场;而搜狗手机浏览器智能翻译功能显示出打通国际交流的思路。
三、在AI+时代,智能翻译是手机浏览器通向“问答机器人”的关键一步
手机浏览器应用智能翻译能否彻底解决人们在中英文交流“尬聊”状态,还得取决于产品翻译的精准度,尤其是语音本身与文化环境及谈话情景相关,翻译要实现“信达雅”前两个目标就非常艰巨,但只有人工智能才能做到“不疲劳”地秒级反应,并且能够多语种之间随时随地的进行“同声传译”,因此不管目前人工智能显得多么稚嫩, 依然是真正解决语言翻译和跨国籍交流的最佳途径。
在智能翻译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两大模型,(1)在声学处理上,手机端要能听到相应的母语,这就需要判断出指令发出者的语音、停顿,并在极短时间内进行“语音断句”;在涉及一些模糊音时能够根据“上下文”进行及时调整,这需要有深度学习的模型自动更换为一个语义通顺、更符合作者指令的句子。
(2)在机器翻译过程中,针对汉语中对齐的符合文法的断句编码,再逐字句地转码为英文句子;英文句子再通过机器念出来,并且要在秒级之内做出翻译。
(以搜狗手机浏览器的实时语音翻译结构为例说明智能翻译步骤)
而智能翻译只要放置在手机浏览器应用场景之中,才能与海量用户接触,在各种主动发起的翻译任务之中不断进行训练,从而优化智能翻译在声学识别和机器翻译上算法模型;源源不断的鲜活的翻译大数据让“同传智能”越来越懂语言,从而输出质量越来越高的翻译结果。
而手机浏览器本身逐渐从应用和网页资讯的集成转型成为一个“问答解决器”,用户语音、文字、图片等输入指令从而实现需求。这其中最难的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对自然语音的处理,尤其是跨语言的交流更加复杂。
搜狗的输入法、搜索、手机浏览器实际上是一个处理数亿用户语音交互和计算的矩阵,其导向是指向一个可辅助人际交流的“问答机器人”,而智能翻译本质上跨国、跨语言的自动问答系统,它是打通中文互联网与全世界连通战略一环,这一率先技术突破和应用,也使得搜狗在手机浏览器用户粘性、搜索市场份额上占据先机。
结语:
回到前头“同声传译会消失吗?”问题,实际上是人工智能之下的智能翻译技术让更多人能够更方便的获取同传助手,这是技术下沉的创新成果。而手机浏览器上线智能翻译,近期是满足用户翻译、出国旅游及浏览外文网站的需求,长远来看是平台自身加快国际搜索市场开拓,并在大数据应用场景之中,培育更为精确聪明的“人工智能翻译师”,从而在智能问答上建立起核心壁垒;预计未来智能翻译会赋能更多硬件产品,从而让人机交互体验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