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零售大变局,关注云栖居士。
交流请微信:【yunqijushi】
今日访问:2046
总访问量:18031416
08月22日
评论数(0)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云栖居士
编辑/娜娜
在老龄化浪潮加剧与社保缺口扩大的双重挑战下,2025年9月1日起实施的全民强制社保政策,正深刻重塑中国企业的生存逻辑。此时《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商贸集团董事长于东来,绝非偶然——这是向中国企业界释放的明确信号:靠压榨员工福利盈利的低效模式终将被市场淘汰,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新商业文明正在加速到来。
2025年8月19日,距离“全民强制社保”新规正式实施仅剩13天,《人民日报》刊发了对这位以 “高薪酬高福利” 闻名的零售企业家的专访。在这一关键政策节点,中央媒体的选择背后,蕴含着对商业文明走向的深层考量:既是对人性化商业模式的肯定,更是对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指引。
1、社保新规的战略底色:应对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全民强制社保政策的出台,是国家应对深度老龄化挑战的战略抉择,其背后是人口结构与社保基金的严峻现实。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2亿,占总人口比例达22.8%;与之相对,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74.5%骤降至63.4%,人口结构发生历史性转折。这种变化直接推高了养老金支付压力——未来十年,我国养老金支出将以年均12.3%的速度增长,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社科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预测更触目惊心:若维持现有参保率,到2035 年我国养老金缺口将高达4.8万亿元,相当于2024年全国财政收入的24.6%。而全面推行强制社保,正是通过扩大缴费基数、夯实资金池,为应对未来的支付压力未雨绸缪。
2、为何是于东来?专访背后的信号释放
在社保新规实施前,《人民日报》选择专访于东来,核心是为企业界树立一个可参照的标杆。
于东来在专访中直言:“对‘人’的重视,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这一理念与强制社保政策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社保新政的本质,正是通过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而胖东来早已用实践诠释了“尊重人”的商业逻辑:员工有尊严,企业才有未来;顾客被真诚对待,品牌才能长青。
更具说服力的是数据:2024年胖东来销售额170亿元,纳税6亿元,盈利 8亿元;与此同时,员工平均月收入近万元,今年2月统计的离职率仅0.12%,远低于零售行业的平均水平。这组数据击碎了 “高福利必然削弱竞争力” 的偏见,证明了人性化管理与企业盈利可以并行不悖。
3、淘汰机制启动:谁将在社保新政下出局?
社保新规的实施,本质上是一次市场筛选——那些依赖“低社保、低福利”压缩成本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从经济逻辑看,这种分化清晰可见:假设社保费率为25%,某劳动密集型企业净利率仅3%、员工成本占比40%、社保合规度30%,那么完全合规后,其成本将增加 40%×(1-30%)×25%=7%,直接从盈利转为亏损。
相比之下,利润率较高、管理规范的企业更能承受压力。例如高端服务业净利率8%、员工成本占比35%、合规度30%,合规后利润虽被压缩,但仍有盈余。
这种冲击在小微企业中尤为明显。2025年初的调查显示,78.3%的小微企业主认为社保成本上升将威胁生存。例如每多雇一个人,每月社保就得多掏1500 块。
4、于东来模式:高福利背后的商业闭环
于东来的经营哲学,为企业应对社保新政提供了一种思路:高福利不是成本负担,而是价值投资。
高薪酬高福利并不违反商业逻辑。于东来对《人民日报》解释,“1999年我挣了1700万元,年底就决定拿出50%分给员工。你对员工好,员工对顾客好,顾客对社会好,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胖东来的实践印证了这一点:除了近万元月收入,员工还享有每周36小时工作制、每年四五十天休假、住房补贴等福利。这些看似增加成本的措施,换来了员工的高忠诚度与高效率——有顾客评价:“胖东来员工的热情,是其他超市学不来的。”
于东来的底线更具启示性:“如果超市行业不能让员工到手4000元以上(扣除社保后),那这家店就该关了,别出来扰乱市场。” 这种对员工权益的坚守,与社保新政的初衷完全吻合。
5、经营逻辑重构:从“降成本”到“提效率”
全民强制社保政策的落地,将倒逼中国企业重构底层经营逻辑。
一方面,企业必须从“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转向“通过管理与创新提效”。例如,阿里、华为、小米等企业加大AI投入优化人力配置,京东加速物流自动化减少人工依赖,都是应对之策。
另一方面,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将被重新定义。于东来的观点发人深省:“赚 90%和赚10%,对老板来说都是花不完的,但99%的老板选前者,我们选后者—— 把更多利润分给员工与顾客。” 这种分配逻辑打破了资本逐利的惯性,建立了更深层的信任关系。
6、国际对标:社保全覆盖是现代治理的标配
从全球经验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经合组织(OECD)国家社保覆盖率普遍在95%以上,日本通过 “国民年金”实现全民覆盖,德国则以《社会保险法典》为框架构建了多层次保障体系。
我国推行强制社保,正是向全球社保标准看齐的必然选择。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不仅是民生承诺,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7、未来展望:人本主义企业的时代到来
《人民日报》在新政实施前专访于东来,预示着中国企业发展方向的根本转向:从追求规模速度转向质量可持续,从压榨人力成本转向通过创新效率获利。
于东来坦言:“胖东来模式可借鉴,但不必复制——每个企业的环境、文化不同。” 但他强调,“对‘人’的重视是普适原则”。
未来,“人本主义经营” 将成为主流:对内给予员工尊严与发展空间,对外以真诚赢得顾客信任。这种模式将替代短期逐利的“压榨型” 模式,成为企业长久生存的根基。
正如于东来所言:“商业不仅是逐利,更要建立信任——与员工的信任,与社会的信任。” 当社保新规为这种信任铺设制度基石,中国商业文明的升级,正在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