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飞仙
今日访问:4576
总访问量:18528107
今天 15:44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天外飞仙
编辑/娜娜
2025年,中国社区零售赛道迎来前所未有的竞争热潮。盒马旗下社区硬折扣品牌“超盒算NB”完成品牌升级后,以每月20家左右的速度密集开店,截至10月底门店数量已突破350家,同时全面将开放加盟业务,向全国社区市场加速渗透。
这一“闪电式扩张”引发行业广泛讨论:在奥乐齐深耕多年、美团快乐猴强势入局、沃尔玛社区店稳步推进的赛道中,超盒算NB的扩张是否超出自身能力边界?其“三高三低”运营模式能否支撑规模快速扩张?
本文将从坪效、人效、品效三大核心维度,对比四大品牌的运营逻辑与竞争实力,探析超盒算NB扩张的合理性与未来前景。
01
社区零售赛道格局的模式分化
社区零售的核心价值在于“贴近用户、满足高频刚需”,这一赛道已成为零售巨头的必争之地。目前市场上形成了四大代表性玩家,各自凭借不同的资源禀赋构建竞争壁垒:
超盒算NB作为盒马集团独立运营的硬折扣业态,前身为盒马NB,2025年8月完成品牌升级后,明确“邻里商业+极致性价比”定位,聚焦价格敏感型社区家庭,门店面积控制在600-800平方米,SKU约1500个,覆盖生鲜、3R产品、标品、冻品四大核心品类。
其核心优势在于复用盒马集团供应链资源,同时通过自有品牌占比60%的策略实现成本控制,目前已经成为盒马集团的重要增长引擎。

奥乐齐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硬折扣巨头,凭借百年零售经验深耕华东市场,坚持“精选SKU+高自有品牌占比”策略,SKU控制在2000种以内,自有品牌占比超90%,通过全球采购与本地供应链结合实现高品质低价。其选址聚焦核心商圈与成熟社区,目标客群偏向中产阶层,以稳定的商品品质和运营效率建立了良好口碑。
美团快乐猴作为2025年新晋玩家,定位“硬折扣零售”,首批门店面积800-1000平方米,SKU压缩至1500个左右,聚焦人口密集社区,试图通过生态赋能实现后发赶超。
沃尔玛社区店则延续“天天平价”基因,定位“社区超市+硬折扣”,门店面积约500平方米,SKU约2000种,通过导入自有品牌与山姆会员店热销单品拆分包装,打造差异化供给。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沃尔玛全球采购网络与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低毛利跑量模式抢占社区市场份额。
四大品牌的模式分化背后,本质是对社区零售“效率”与“体验”的不同取舍。而衡量零售效率的核心指标——坪效、人效、品效,成为判断各品牌扩张可持续性的关键标尺。
02
四大品牌的效率优势与竞争短板对比
1、坪效:规模效应与精准定位的双重驱动
坪效作为零售企业单位面积的盈利能力核心,直接反映门店选址、商品结构与运营能力的综合水平。四大品牌在坪效表现上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背后是不同的战略选择。
超盒算NB凭借“规模扩张+精准定位”实现高坪效突破。其成熟门店日销已逼近15万元目标,按照600-800平方米的门店面积计算,年坪效约6-7万元/平方米,远超传统社区超市3-4万元/平方米的行业平均水平。
这一成绩的核心支撑有三点:一是选址聚焦社区临街商铺,租金成本低于核心商圈,同时覆盖高密度居住人群,保障客流基数;二是商品结构聚焦“一日三餐+日常杂货”高频需求,动销率高,避免库存积压;三是通过夜间生鲜折扣等策略将日终损耗率降至3.5%左右,远低于行业10%左右的平均水平,间接提升坪效。
随着门店数量突破350家,规模采购带来的供应链成本降低进一步反哺坪效,形成正向循环。
奥乐齐则以“精益运营”维持高坪效水平。尽管门店数量不足百家,但凭借SKU精简(2000种以内)与高周转策略,其坪效表现与超盒算NB接近。
奥乐齐的优势在于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通过产地直采与厂家定制生产,以大单量锁定低价,配合90%以上的自有品牌占比,实现“薄利多销”。其小包装策略贴合中国家庭少量多次的购买习惯,进一步提升商品周转效率,支撑单位面积产出。但受限于门店数量较少,规模效应不足,其坪效增长潜力相对有限。

沃尔玛社区店的坪效表现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依托全球采购优势与自有品牌资源,其年坪效约4-5万元/平方米,虽不及超盒算NB与奥乐齐,但胜在稳定可持续。沃尔玛的策略是“以规模换效率”,通过复制成熟的运营模式,逐步提升门店密度,利用供应链协同降低成本。但其门店扩张速度较慢,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网络,坪效提升仍需时间积累。
美团快乐猴的坪效表现暂处于赛道中游。尽管依托美团生态获得流量红利,但短期内难以超越超盒算NB与奥乐齐。
2、人效:数字化赋能与极简运营的效率革命
人效是衡量门店运营精细化程度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人力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平衡。在硬折扣模式下,“高人效”是实现“低毛利”可持续的关键前提。
超盒算NB通过“数字化+极简运营”构建人效优势。其门店采用极简装修风格,生鲜区直接使用周转筐陈列,零食日百等商品采用原包装纸箱展示,既降低装修与物料成本,又减少理货维护的人力投入。
同时,依托盒马集团的数字化与AI智能化系统,超盒算NB实现了需求预测、库存管理、订单履约的全流程数字化,门店员工无需承担复杂的库存核算与采购决策工作,专注于导购与履约服务。据行业测算,超盒算NB单店员工约15-20人,人均年销售额约350-500万元,人效显著高于传统社区超市200-300万元的平均水平。
奥乐齐的人效优势源于“精简SKU+标准化运营”。其门店SKU仅2000种以内,且全部商品实现预包装标准化,无散装称重环节,大幅提升员工理货与线上履约效率。同时,奥乐齐采用“小团队+多职能”的用工模式,单店员工约15-20人,通过精细化分工实现高效运转。尽管人均销售额略低于超盒算NB,但凭借更低的人力成本占比,其盈利能力依然稳健。
美团快乐猴的单店员工约20-25人左右,人均产出相对要低。不过,随着日均销售的提升,其人力成本分摊优势将逐步显现。

沃尔玛社区店的人效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依托成熟的零售管理体系,其门店运营标准化程度高,但数字化赋能相对滞后,部分流程仍依赖人工操作。单店员工约20-25人,人均年销售额约300-350万元,虽低于超盒算NB与奥乐齐,但在成本控制上表现稳健,未出现人力成本过高侵蚀利润的情况。
3、品效:自有品牌与商品精准度的核心较量
品效体现为商品的“投入产出比”,核心是通过精准的商品选择与差异化供给,实现销售额与利润的最大化。在社区零售赛道,品效的关键在于“满足刚需+创造差异”,而自有品牌占比与SKU策略是核心影响因素。
超盒算NB以“60%自有品牌+宽类窄品”策略构建品效优势。其自有品牌覆盖烘焙、乳饮、粮油、家清等多个品类,通过直连厂家去掉中间环节与品牌溢价,同类商品价格比市场低20%-30%,同时依托盒马集团的品控体系保障品质。
在SKU策略上,超盒算NB坚持“宽类窄品”,每个品类仅保留2-3个爆款单品,既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又通过集中采购提升议价能力。
奥乐齐的品效优势在于“90%自有品牌+全球精选”。其自有品牌不仅覆盖日常必需品,还推出“超值系列”专供中国市场,通过全球直采与本地生产结合,实现“高品质+低价格”的平衡。例如其进口商品与本地商品均以奥乐齐品牌呈现,保证质量标准统一,消费者认可度高。
尽管SKU仅2000种以内,但通过季节性调整与主题化陈列,能够持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商品复购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美团快乐猴的品效策略聚焦“高频刚需+生态协同”。其SKU压缩至1500个左右,仅保留高频刚需商品,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同时依托美团的消费数据,精准匹配社区用户需求,重点布局果蔬、肉禽、冰鲜水产等品类。
其自有品牌依托美团供应链优势,商品价格具备竞争力,不过在差异化供给上仍显不足,缺乏标志性爆品。
沃尔玛社区店的品效依赖“自有品牌+山姆赋能”。其导入自有品牌与山姆会员店热销单品拆分包装,既保证商品品质,又降低价格门槛,贴合社区家庭需求。但SKU规划相对保守,差异化商品较少,且自有品牌占比低于超盒算NB与奥乐齐,品效提升空间有限。

综合三大维度来看,超盒算NB在坪效、人效、品效上均处于赛道第一梯队,尤其是规模扩张与供应链协同形成的成本优势,为其快速扩张提供了核心支撑。但对比奥乐齐的精益运营、快乐猴的生态赋能、沃尔玛的全球供应链,超盒算NB仍存在精益管理、区域渗透、差异化供给等潜在短板。
03
谁能在社区零售赛道走得更远?
社区零售赛道的终局竞争,本质是“效率+品牌+供应链”的综合较量。结合四大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与潜在风险,其未来发展前景呈现明显分化:
超盒算NB具备成为赛道头部玩家的潜力,但需解决精益管理与区域扩张平衡问题。其优势在于:单店模型成熟且可复制,坪效、人效、品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依托盒马集团的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突出;自有品牌占比60%形成差异化壁垒,用户粘性逐步提升。
若能在快速扩张中保持标准化运营,控制门店品质,同时优化全国供应链布局,超盒算NB有望成为社区硬折扣赛道的领军品牌。但如果急于求成,忽视精益管理与供应链支撑能力,可能陷入“规模不经济”的困境。

奥乐齐将维持“小而美”的精品硬折扣定位,稳步拓展市场。其百年零售经验积累的精益运营能力、90%以上的自有品牌占比、稳定的商品品质,构成了难以复制的核心壁垒。
尽管扩张速度较慢,但盈利稳定性强,品牌口碑良好,适合追求品质与性价比的中产客群。未来可能继续深耕华东市场,逐步向华北、华南核心城市拓展,成为细分赛道的标杆品牌,但恐怕难以形成全国性规模优势。
美团快乐猴的发展取决于生态赋能与商品力的平衡。其依托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具备天然优势,但目前商品力不足、差异化供给缺失是核心短板,若能快速提升自有品牌占比,打造标志性爆品,同时控制门店扩张速度,优化运营效率,有望成为即时零售+硬折扣的复合型玩家。但如果仅依赖生态赋能,忽视商品品质与成本控制,可能重蹈部分社区团购品牌的覆辙。
沃尔玛社区店将凭借全球供应链优势稳步发展,但难以实现弯道超车。其优势在于成熟的零售管理体系、强大的全球采购能力、知名的自有品牌资源,能够保障商品品质与价格竞争力。但数字化赋能不足、扩张速度保守、商品差异化不足等问题,使其难以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抢占先机。未来可能成为社区零售赛道的“稳定器”,但短时间内难以成为行业领军者。
写在最后
回到核心问题:超盒算NB的扩张是否过于激进?答案是否定的。其扩张速度背后,是单店盈利模型验证成功、供应链支撑到位、行业竞争窗口期的战略选择,并非盲目冒进。从坪效、人效、品效三大核心维度来看,超盒算NB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具备支撑规模扩张的核心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超盒算NB可以高枕无忧。精益管理、区域竞争、供应链承压、盈利可持续性等潜在风险,需要在扩张过程中重点应对。
未来,超盒算NB需把握三大关键:一是“速度与质量平衡”,在快速扩张中强化门店标准化管理,保障商品品质与服务体验;二是“规模与效率协同”,同步推进门店扩张与区域仓建设,优化供应链配送效率,控制成本上升;三是“差异化与性价比兼顾”,持续提升自有品牌占比,打造更多标志性爆品,避免陷入单纯价格战。
社区零售赛道的竞争是一场“持久战”,而非“闪电战”。超盒算NB目前的扩张节奏符合行业趋势与自身发展阶段,但只有将扩张速度转化为规模优势,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才能在与奥乐齐、快乐猴、沃尔玛社区店等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对于行业而言,超盒算NB的快速扩张不仅推动了社区硬折扣业态的发展,也加速了行业效率革命,最终惠及广大消费者。
未来,社区零售赛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具备“高效率、强商品力、稳供应链”的品牌终将脱颖而出。超盒算NB的扩张之路,既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社区零售行业升级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