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岛

谷岛财经

公告

空谷有音,离岛有景

文集

(0) 科技(7)

统计

今日访问:11

总访问量:166582

“逆流而下”的洋码头,能盘活新零售吗?

2020年08月19日

评论数(0)

文/谷岛


新零售战场再起变动。

 

一方面,提早入场的玩家在市场的考验下开始转变航行。今年初,小红书在上海的所有线下体验店却悄无声息地关闭了。

 

面对媒体采访时,小红书回应为什么关店:

 

“线下门店是小红书在新零售领域的实验性项目,经过一年多运营,大部分 线下门店已经实现盈利,但开店数量和盈利规模本身不是小红书探索新零售业务的目的,我们更希望多尝试能够搭建用户与品牌更高效、深度互动的新场景,所以策略会不断调整。”

 

小红书究竟为什么关店不能得知。但字里行间,唯一确定的是:线下体验店不是小红书“搭建用户与品牌更高效、深度互动的新场景”的最优解。

 

值得注意的是,小红书关店时的偃旗息鼓,和小红书作为最初一批“吃螃蟹的人”,于2018年6月10日在上海开首家店的大张旗鼓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小红书之家”的官方微博下,最后一条更新停留在18年11月27日,像是一个被风干的残骸,还依稀留有往日的欢脱气息。

 

 

在小红书之前,聚美优品也是线下新零售领域的前浪——2013年11月,聚美优品全国首家线下店在北京开业。


然而,过高的成本使聚美优品难以为继,门店相继关闭:2016年,聚美优品前门店关店,2018年,聚美优品王府井店闭店——聚美优品也撤离了线下阵地。

 

另一方面,新生力量顶着线下的压力逆势入局。

 

最新一个轰轰烈烈的入局者,是洋码头。近日,洋码头着十周年发布会上宣布,新零售首店落户重庆,并提出“百城千店”计划:


洋码头瞄准了90后以及三四线下沉市场新消费力量,以及消费者对于海外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的趋向。基于政策、市场、自身能力等全方位的思考,2020年洋码头将发力线下新零售。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与各地方政府合作,计划三年内在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覆盖2-3亿三线城市新兴消费人群,完成流量闭环和场景闭环。

              (洋码头新零售战略“重庆首店”)


可以看到,洋码头在打法上不同于小红书等“前浪”:让洋码头想在下沉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洋码头为什么要做新零售

 

洋码头为什么做新零售?洋码头CEO曾碧波表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线上流量枯竭且流量成本大幅上涨的当下,线下是一个好的流量洼地。

 

曾碧波认为,互联网零售领域一直存在一个刻板印象,就是认为线下的成本远远高于线上。

 

“做电商的一般会笑话做线下的,因为传统门店租金高,人员开支高。”

 

然而,线下的成本真的就那么高、线上的成本真的就那么低吗?

 

显然不是:线上流量成本一点都不低,流量的平均购买成本大概在200块钱左右——这是很可怕的数字,事实上,线上流量成本一点不比线下经营成本低。

 

曾碧波认为,中国电商其实没有流量红利:一直有人强调的“流量红利”,事实上,只是流量的迁徙——从PC到手机端,从微信迁徙到抖音。

 

而正如许巍《蓝莲花》里的那句:“当你低头的瞬间,才看清脚下的路”——线上流量枯竭,要往线下来看。 

 

第二,90后消费者崛起。如今,洋码头不仅做60、70后的生意,更要做90后的生意。

 

曾碧波认为,90后消费者和以前不太一样:他们消费个性化需求极强,且对品牌忠诚度没那么高——这一点不同于80后。对90后来说,买的可能不是品牌,而是品牌背后的故事,情怀和设计。

 

这就需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去满足90后对品牌调性的感知和体验。如果想将商品属性、设计师的故事通过一个载体传达给用户,线上的图文远远不够。相比之下,视频就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视频电商和直播电商兴起。

 

当然,最好的还是现场体验。

 

比如,如今的展会、造物节等等,就契合90后个性张扬的文化,且通过商品线下的落地,刺激90后消费。曾碧波说,90后的消费观念不完全是价格导向——如果纯粹是价格导向,就不需要有线下,线上就够了。

 

第三,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当下的新增流量和消费来自三四线城市:来自广阔的中部、西部、东北、华南。

 

事实上,中国电商第一波红利结束了。曾碧波认为,如今,在中国做电商只有两个出路,一个叫出海,一个叫下沉,出海是做国际化的生意,下沉是做三四线新兴消费人群的生意——洋码头选择下沉,是流量结构变化使然。

 

第四, 线上和线下可以形成完整的闭环:线上赋能线下,线下反哺线上。

 

曾碧波认为,线下最重要的是体验,商品陈列只是一部分。线下的用户对海淘充满了陌生感和怀疑,所以洋码头在线下会布局鉴定服务和保养,会做售后的服务中心,会在线下做很多直播间进行互动。

 

这个过程中,对线上给线下赋能的要求很高:

 

比如,需要通过大数据的智能手段对用户进行识别,一个用户进来,商家就知道整个消费周期——知道他曾经在线上买过什么,导购员就可以和他聊天,进行私域流量运营。

 

再比如,线下没有收银台,用户看完商品后,可以线上付款——线下需要线上的程序赋能,包括用户的跟踪,用户的结算。

 

同时,线下也能反哺线上。

 

线下可以打造品牌形象、为线上背书,建设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感:比如,如果一个消费者知道洋码头在解放碑有二千平方的旗舰店,有任何售后问题,线下店都可以直接解决,这种强大的品牌背书,无疑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止如此,曾碧波还希望,通过线下的体验,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海淘文化。

 

“用户可以通过体验店置身国外的海淘氛围中,比如奥特莱斯现场折扣,纽约的时尚周,意大利的打折村——全球的时尚同步到你的家门口,让用户感受到世界的不同。”


而具体落地上,洋码头和之前发力新零售的“前浪”小红书们也非常不同。

 

洋码头不同于“前浪”的地方

 

具体落地上,洋码头有哪些不同和优势?

 

首先,洋码头主攻下沉——大到选择城市,小到选址,与之前在北上广开店的小红书、聚美优品们打法都完全不同。

 

小红书的首家线下体验店选择了寸土寸金的上海静安大悦城,而聚美优品全国首家线下店选址是人流量较大的地标建筑北京前门——置身租金高昂的商业区。后来,聚美优品相继在北京王府井、山东、山西和天津等地开设的旗舰店,成本也都不小。

 

据悉,上海静安大悦城在2018年上半年的平均租金为378.4元/平/月——也就是说,小红书之家每月仅租金就至少需要15万。加上其他经营成本,投入过多。

 

与此同时,小红书坪效不理想。而据赢商网报道,400平米的小红书之家的坪效仅为1500元/月——达不到业内默认理想状态的3000元/月。

 

而相比之下,用一半精力布局下沉的洋码头则没有这么高的成本压力:

 

据悉,洋码头主要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辽中南、西南6大城市群,为三、四线城市新兴消费人群服务。

 

在业务模式上,洋码头新零售店铺形态将包括2000平米的旗舰店,800平米的体验店,和400平米的社区店。


旗舰店由洋码头重点打造,将主要设在省会城市知名商圈,将引入全球直播、体验中心、新品发布等创新业态,结合大量触摸屏和新零售技术;


体验店和社区店则结合旗舰店进行布局,未来以开放加盟店铺为主,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满足细分地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不止是成本的问题,下沉市场用户对于线下体验店的需求,也远远高于一线城市。

 

正如曾碧波所说,为什么首店选择挑重庆?

 

归根结底,重庆是新的增量场——相对于北上广深的存量市场,重庆作为新一线,代表了增量市场:中西部的用户消费者因为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进程,有很多新的中产阶层中产阶层消费者,然而购物选择只有淘宝和京东,不知道有洋码头。

 

而线下实体店,就是洋码头触及这些用户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沉市场用户天然缺安全感,不像北上广深消费者敢于吃螃蟹,所以需要有线下载体,给用户有安全感和售后保障。

 

曾碧波说,洋码头更看重重庆对周边的辐射能力——洋码头和重庆合作,驻扎的是西南总部不是重庆总部,针对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等全方位,可以辐射覆盖1到2亿新的中产消费人群。

 

除此之外,洋码头的跨境海淘基因,也和主打社区的小红书不一样——对于小红书来说,电商会侵蚀社区属性。

 

可以看到,洋码头即将在下沉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谷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