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岛

谷岛财经

公告

空谷有音,离岛有景

文集

(0) 科技(7)

统计

今日访问:99

总访问量:166686

放贷的互联网巨头能有什么坏心眼?

2021年01月22日

评论数(0)


铺天盖地都是互联网巨头的网贷广告:关也关不掉,都烦死了。


最近,一张图在网上疯狂扩散——有热心网友把手机中网贷产品的APP平台、贷款业务名称、宣传话术、宣传利率、可借金额等信息整理成一张图表并发布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


网友们发现,网贷业务在各大平台无孔不入,像病毒一样,席卷了衣食住行等各大细分赛道上的巨头APP:


腾讯系的微信、QQ,阿里系的淘宝、饿了么,百度系的百度地图、爱奇艺,还有滴滴、微博、美团等巨头也卷入其中.....提供几千到二十万不等的贷款——前有买菜,后有放贷,在巨头的角逐场上,二者火热程度不相上下。



这让网友纷纷感叹:“这世界上最简洁的赚钱方式就是用钱赚钱,所以企业最后大多去搞金融。”“互联网公司誓要榨干年轻人最后一滴血。”“空手套白狼才是资本的最终归属。”“我觉得美团还有滴滴搞贷款就很离谱了,结果wps也有。”



也有网友精辟总结:“宇宙的尽头是铁岭,互联网的尽头是贷款。”事实上,在厮杀激烈的互联网贷款战场上,这种乱象屡见不鲜:暴利刺激下,巨头们纷纷“逐梦放贷圈”。


无孔不入的互联网贷款:

乱象丛生

 

事实上,“暗度陈仓”,让用户“被贷款”还只是冰山一角:借贷场上早已乱象丛生。


先是为了鼓吹借贷,低俗、跌破下限的广告频出。比如去年9月,被骂上热搜的360借款低俗广告:


农夫扮相的男人提着猪肉对“空姐”说:“我一定会努力,让你过上好日子。”“空姐”却问农夫有没有360借条额度。当答案是不知道时,空姐循循善诱:“每个人在360借条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额度,你连360借条是什么都不知道,拿什么给我以后啊?”

 

最后,当“空姐”检查到男子有了15万额度后,才不计前嫌,和男子“重修旧好”。



这条视频因为过于低俗、丑化农民、诱导下沉市场用户借贷,被网友群起而攻之,360借条不得不下场道歉。然而巨头在投放低俗借贷广告上前赴后继、丝毫不长记性。前段时间,京东金融又因为低俗借贷广告被骂到道歉:


视频中,农民工因为母亲恶心想吐请求开窗,空姐建议升舱,农民工左右为难,此时,坐在后座的老板拿过了农民工的手机,帮他在京东金条贷了15万,且介绍其到账快,利息低。


 

然而,这些网贷真的像其所宣传的“利息低”吗?事实上,互联网巨头网贷的利率并不低,且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不止如此,巨头宣传的低利率,和实际借款时的利率之高形成了鲜明对比。


比如在聚投诉平台上有几千条投诉的微博借钱,其官方宣传为“可借20万元,14天免费用5000备用金,每天利息低至0.2元”,年利率最低为7.3%,然而实际上,聚投诉平台上,投诉其利率不透明、利率超高的不在少数。


比如单先生曾向消费投诉平台聚投诉反映,其在微博借了36000,看到宣传利息是日息万三,然而借到手后才发现年利息要4800多。单先生准备提前还款,却被告知可以提前还,但要支付550元综合费用——单先生觉得,自己被高利贷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些网贷平台在利息上做的手脚有哪些?


首先,利息不透明。 早在2017年12月1日,我国就颁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各类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各项贷款条件以及逾期处理等信息应在事前全面、公开披露,向借款人提示相关风险。


然而,根据贷款用户反映,微博借钱页面没有任何年利率说明,甚至找不到借款协议,只有单向度的还款时间、金额。除此之外,借款页面还有一行友情提示:实际还款金额以放款后生成的还款金额为准——大意是,不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到底要还多少钱。


其次,利率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36%是什么概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也就是说,超过36%的借贷利率是不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而微博借钱等平台不敢超出36%这条红线,但也把能榨干的油水榨到了极致:不少网友用利率计算工具测算,自己借款的年利率高达36%。

 

当然,其他网贷平台的利率也低不到哪里去:拿饿了么平台上的“外链”来说,在其“更多第三方借款产品”里,国美、苏宁、360等8款借贷平台年利率最低为18.25%。而在微博借钱,即使提前还款,利息也不会降低。

 

除了宣传不择手段,利率高到离谱外,网贷平台还把手伸向了饭圈等群体:去年11月,曾有网友发帖表示,微博借钱有疑似诱导用户借贷打榜的行为——用户在微博借钱提现相应金额,用来为明星打榜点赞数量将翻倍。


即使很快,微博借钱就在官方微博上对这件事做出回应,表示使用微博借钱借款点赞数量翻倍情况存在,但仅限于“双十一网购势力榜”活动,不在其他范围大规模应用,是用户理解错了。

 

然而,这不能抹除其诱导饭圈粉丝在双十一借贷的嫌疑:据南都周刊记者调查,“双十一网购势力榜”的游戏规则是,微博用户上传双十一购物商品,积累点赞数,点赞数排名靠前的用户将获得现金奖励。如果粉丝从微博借钱借款提现,点赞数就会翻倍。

 

不止如此,榜单排名靠前的十名博主全部都是饭圈粉丝:其在好物红榜上推荐的产品,也是其所追的明星代言的产品。


事实上,乱象背后,是暴利下,互联网巨头的疯狂角逐。


资本逐浪放贷背后: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为放贷不择手段?

 

首先,互联网巨头手握大量流量,通过金融广告变现快、获客成本低:在前期的用户原始积累中,互联网巨头杀出一条血路,完成了对用户的圈地跑马。用户增长已走至穷途末路:2019 年全网月人均打开 APP 的个数为 24.7,到 2020 年为25.1,增长率是可怜的1.6%。

 

在用户增长天花板阶段,对巨头来说,破局成为燃眉之急。

 

在瓶颈期,一些巨头转向了to B业务,而更多巨头则纷纷把手伸向了金融领域。金融领域的资深负责人罗晓峰统计,排名前100的流量巨头中,70%都开始了金融变现,剩下的巨头虽然没有自己变现,也非常愿意为别人家的金融产品导流。

 

为什么做金融?罗晓峰认为,变现的几种途径中,电商客单价低,游戏不一定适用所有的APP用户,而金融基本不挑客群,是最容易上手的业务。

 

可以说,金融是互联网巨头破局的最优解。对给借贷平台导流的互联网巨头来说,其和借贷平台实现了双赢:互联网巨头通过流量变现赚了钱,而借贷平台通过互联网巨头的流量,无限下沉,轻易触达了目标用户。

 

拿流量巨头抖音来说,早在2019年,抖音上就外链了50家左右的借贷产品。去年字节跳动欲上市,表示国内的广告收入有望达到1800亿人民币,抖音在其中有60%的贡献,而游戏、金融两大广告板块是抖音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当然,流量巨头也不满意只做外链,更希望自己介入支付领域,甚至上线贷款产品。 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0 Q3用户流量价值Top 50 App排行榜,其中33个APP都上线了金融产品。而公开数据表示,在网贷市场,互联网金融平台市场份额为37.2%,分走了相当大的一块蛋糕。

 

除了老牌巨头淘宝京东百度地图等早已在支付领域打得风生水起,布局借贷产品外,后来者也不甘落后:拼多多拿下支付牌照、快手并购易联获牌、B站、快手入局支付:

 

1月6日,传出哔哩哔哩(BILI.US)要做支付的消息。根据工信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发现,哔哩哔哩关联公司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1月4日完成“bilibilipay.com”、“bilibilipay.cn”等域名备案。

 

1月19日,抖音支付在抖音App内正式上线: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外,抖音App内又多了一个“抖音支付”的入口。完成绑卡后,用户即可通过抖音支付完成付款。

 

也因此,有网友悲观地表示:B站都做支付了,接入网贷还会远吗?

 

而争先恐后上线网贷背后,是互联网巨头布局金融借贷的门槛够低、回报率实在够高。

 

在2020年11月2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消费金融领域里监管机构标准不同:商业银行受的是中国银保监会的监督,而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持有小额贷款公司受的则是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监管。

 

上海大学法学博士程雪军表示:“商业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被中国银保监会监督,被管理的很严格的,而且它要参照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要求很高。

 

而互联网公司做消费金融业务,申请的是网络小贷牌照,资本只需要一个亿,申请难度低,监督机构是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要求小。”


程雪军曾经在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工作过,其资本充足率是8%,杠杆不超过10倍——而蚂蚁集团杠杆率高达100倍了。

 

也因此正如中国国际经济副理事长黄奇所说:"马云几千亿花呗、借呗,钱从哪里来?先银行贷款,再发ABS。花呗、借呗30多亿资本金搞到了3000多亿,放大了100倍。"

 

而正是这些门槛低,杠杆率高的借贷产品,撑起了巨头营收的半边天。拿蚂蚁来说,据蚂蚁集团招股书,截至2020年上半年,微贷科技平台贡献285.86亿元,占营收的39.41%,与信贷相关的净利润为102亿元,占总利润的47.8%,是公司的业务顶梁柱——可以说,国民级借贷应用花呗和借呗是蚂蚁的主心骨。

 

京东也不例外。据京东招股书,京东金条和京东白条的合计营收,占京东数科总营收的40%以上:

 

2017年-2020年上半年,京东白条和金条实现的合计收入分别为23.93亿元、48.22亿元、68.70亿元和44.30亿元。2020上半年总营收为103.27亿元,其中京东金条实现的科技服务收入为26.36 亿元,白条产品收入17.94 亿元。

 

360金融也是如此,早在2018年10月,360金融的核心产品360借条即可单月放款100亿:这一年,360借条业务收入在360金融整体业务的占比高达83.09%。

 

再说新浪,据新浪2017年年报,2017年7月,新浪投资获得微聚60%的股权,开展网贷,开始盈利,代替了之前屡屡亏损的读书业务。财报显示,2017年和2018年微博借钱分别实现营收2030万美元、4890万美元,营收来源主要为向借款人收取的服务费。

 

可以说,金融重赏之下,必有互联网勇夫。

 

从卖菜到放贷

巨头“割散韭菜”的内卷和下沉


事实上,你会发现,最近互联网巨头似乎不那么体面了,抢的都是缺乏想象力且比较下沉的生意:不是在卖菜,就是在放贷。

 

这也让官媒人民日报坐不住了,在社区团购打得火热时下场评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互联网累积的数据和算法,除了流量变现,还有另一种打开方式,即促进科技创新。

 

然而,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远水解不了近渴:拿科技前沿的AI公司来说,远不及表面风光——一边是连年亏损和大额研发投入,一边是资本逐渐撤离,AI公司的融资处境越来越艰难:

 

正如12月8日的无锡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上,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安晖所说,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中国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处在亏损阶段。


与此同时,一方面是高额研发费用的支出,一方面是资本热情的冷却:遥遥无期的盈利日和大规模支出下,资本开始逐步撤离AI战场。《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报告》显示,2019年人工智能相关融资金额出现7年来首次下降,为1003.4亿元,对比而言,2018年人工智能相关融资金额为1492.6亿元。

 

相比高投入、回报遥遥无期的科技创新,还是卖菜、放贷、电商、直播、社交,以及和其他互联网巨头互换赛道试图发展第二曲线等等,这种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买卖来得实在:虽然不体面,但是能流量变现。虽然无法仰望星空,但是可以割碎韭菜。

 

而在这些领域,互联网巨头也不是没想过跑出新意、另辟赛道,无奈都惨淡收尾:Tech星球曾做了一张有关互联网巨头产品创新领域的盘点图,在盘点完2020年互联网主要公司的业务创新后,发现除了视频号与还没跑出结果的社区团购,几乎全部阵亡。


                                                    (图片来自tech星球)

 

所以不难理解,巨头为什么对社区团购和互联网金融战场有一种迷之狂热:在互联网格局整体奠定,巨头们把基本盘瓜分得差不多之时,业务同质化、竞争内卷化、姿势下沉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然而,巨头们兴,百姓苦。巨头们亡,百姓苦。我们不难问出一个问题:巨头纷纷放贷,那么是谁在借贷?

 

事实上,年轻人和下沉市场的“散韭菜”成为巨头最重要的获利来源。

 

对年轻人来说,其有父母为其兜底,且心智不成熟,在消费主义洗脑下。自控力差。根据尼尔森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18 到 29 岁的年轻人中,有 86.6% 都在使用信贷产品。

 

豆瓣上一个名为“负债者联盟”的小组,创建1年多,已有3万多名成员,因为各种原因深陷网贷泥潭。一位热心网友根据组内11月的帖子进行抽样统计,超前消费和游戏是最主要的欠债原因。

 

而下沉市场用户则是另一方韭菜。为什么互联网明知低俗、辣眼,却屡屡投放低俗借贷广告?事实上,这些广告,面向的正是认知水平不高的下沉市场用户,用的是“下沉市场的语言。”

 

正如知乎用户Kevin Zhang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发送广告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个评估过程,希望广告不要错过目标客群,尽可能的提高转化率。那么,谁会看了广告以后,感同身受,马上借钱呢?通过这些视频,确实可以吸引到一些次级客群,你看了觉得蠢,因为你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在其之上。

 

但是别忘了,金字塔的底部还有很多人,大学都没上过。看了这类视频,感同身受的人,更加容易被这类广告所触动。这就是这类广告能存在的根本原因。”

 

 

而巨头的角逐扬起的一阵灰,落在年轻人和社会更为底层的人肩上,就是一座山。

 

放贷的互联网巨头能有什么坏心眼呢?无非是让底层20%的人,再背上80%的债罢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谷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