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

商业观察

公告

探索商业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统计

今日访问:253

总访问量:328627

生鲜电商如果不能驱动农业发展, 趁早歇菜!

2019年01月12日

评论数(0)

文/时胜利

生鲜电商市场眼下处于高速发展期,受资本追捧。生鲜电商不断完善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市场表现强劲。根据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投资形势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6%;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预计到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3506.08亿元人民币。

作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生鲜需求刚性、高频,而生鲜品质要求高而其保质期又较短,因而拥有极高的复购率和极强的体验需求,市场空间巨大,也成为商家必争之地。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接下来的几年,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迎来更蓬勃的发展期。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生鲜电商行业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但还在探索中前进,从盈利能力来说还处于“看上去美好”的阶段。截至2018年,仍然只有1%的生鲜电商企业实现了盈利,余下的99%全部亏损。虽然成本高、配送难是限制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同时也不容忽视的另一原因就是农业的发展远没有跟上生鲜电商的脚步。

生鲜电商发展迅猛,科技化和网络化势头强劲,但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与电商发展处在不协调的两端。要知道,生鲜电商再怎么大谈互联网,本质上还是在做零售的生意,说白了就是个卖菜的。要想让消费者真正买账,关键在“生鲜”,而不是“电商”,那么这其中折射出的问题首先就是产品的品质了。

当然生鲜的品质与冷链物流、保鲜技术、包装防损技术密不可分,但是倒退到源头,农产品的标准化才是重中之重!农产品标准化不仅一直困扰生鲜电商,也关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的质量品质一定不是可以在最后检测出来的,必须让选种、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仓储、配送等这些环节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实现无缝联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才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生产出安全、健康、品质的农产品。

在这些环节中,最关键的莫过于种植的生产环节了。同样是种葱,日本农民从品种选育到不同生长期都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工艺,使得每棵小葱长短、粗细如同“克隆”产品一般;同样是栽种葡萄,日本一平方米只允许结4串葡萄,每串400克,每颗葡萄重12克,这种种都体现出了我国与国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方面的现实差距。

农产品标准化与生鲜电商的发展息息相关,生鲜电商平台的发展实际上是农产品标准化、系统化、互联网化的一个长期过程。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将成为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另一个重要的驱动,就是提高农民收入了。可能有人要说:这个问题太大了,不是一个行业甚至一家公司能解决的,得靠国家的政策和农民自身的努力。这些当然没错,但是如果每家平台都没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又何来社会的发展呢?既然农业生产的低效已经成为电商发展的瓶颈,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所有生鲜电商企业绕不开的责任了。

谷贱伤农、丰收却没丰口袋、菜种了卖不出去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大道理就不说了,反正菜价粮价太低,导致农民不愿意种地,可不是个好信号。假设一个农民辛辛苦苦种了十亩果园,起早贪黑、兢兢业业,长势也很好,但一年下来的收入还不及在建筑工地上做个泥瓦匠,你觉得他还会“安分守己”吗?

纵观生鲜电商企业,拿了投资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补贴用户,也就是终端消费者。没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有会员有流量啊、才能完成投资人的预期目标啊。于是乎一家比一家补贴高、一家比一家智能化、一家比一家送货快,着实把消费者宠坏了。但是时间一长,消费者发现产品部咋滴,一样跟你说拜拜。

能不能把这钱拿出点补贴到生产端,像投资创业项目一样,培养孵化出一些“农匠人”,让他们有了理想的、有保障的收入,不就能一门心思琢磨把地种得更好嘛。补贴和营销如果成了生鲜电商平台的绝杀技,那就离死不远了。只有掌握了优秀的产品、稳定的品质,自然能黏住消费者!就拿买猪肉来说,更多的消费者关注的真的不是16元一斤还是14.8一斤,也不是买的时候排不排队,而是你有没有瘦肉精、喂不喂添加剂、新鲜程度如何、口感好不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时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