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财经

子弹财经

公告

以子弹般的穿透力、专业性与深度性解读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财经动态。

统计

今日访问:10153

总访问量:9441159

重读慧择:科技赋能的战略价值与下沉渗透的爆发潜力

2021年05月19日

评论数(0)

图片1.png

作者 | 曼卿

出品 | 子弹财经

5月18日,有着“全球保险电商第一股”之称的慧择(NASDAQ:HUIZ)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实现总保费13.9亿元,同比增长133.1%;总营收7.3亿元,同比增长195.5%,超预期实现去年四季度业绩指引。其中,长期险保费占总保费比例96.9%,同样连续5个季度占比超过90%;Non-GAAP净利润3874.8万元,同比增长74.5%。

回溯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情况,慧择已连续多个财季交出超预期的业绩答卷,本季更是实现了总保费、总营收双双实现三位数的高增长,加之公司日益凸显出来的盈利能力,这些均显示出公司强劲的增长态势。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长期险业务价值的持续巩固,叠加平台与保险机构定制业务的潜力爆发,预计慧择未来的业绩仍具有极大的弹性。

1、长期险“底盘”坚实,定制产品迎来爆发

过去几年中,外部最大的不确定性非疫情黑天鹅莫属。在疫情触动下,人们对保险价值开始有了一个更切实的感知,他们不再单一崇拜“消费自由”,而是开始注重日常储蓄以及个人的长期保障。

“保险姓保”市场逻辑回归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购买重疾险、医疗补充险和特定疾病保险等方面的规划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保险产品的多样性、销售模式的丰富度,也为保险产业创造出更多的想象空间。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终端应用备受追捧,这不仅为以慧择为代表的保险科技企业带来商业机遇,更激活了全民保险意识的觉醒。

需求端崛起、供给端创新,保险市场逐渐在平台企业的推动下建立起了更深刻的信任关系,而这种服务关系已不仅限在“购买”这一即时行为,以慧择为代表的保险科技平台已将服务的范畴全面覆盖至咨询、比对、营销、售后及复购等全流程。

这正是慧择保险业绩不断走高的核心引擎。

从商业模式来看,慧择的业务模式就是建立在B、C两端信任基础之上的一门匹配“生意”,且越是能够长期地、稳定地黏住更多用户,越是能体现平台本身的可持续价值。多年积累下,平台可以筑造起很高的竞争壁垒,即高粘性用户、高比例复购率等等。

微信图片_20210519204947.jpg

慧择主打“长期险”,诸如重疾险、寿险和年金险等,这也构成了公司业绩的坚实“底盘”。一季度,慧择长期险保费占总保费比例96.9%,长期健康险保费高达11亿,同比增长123.2%,储蓄险(年金+终身寿)首年保费1.7亿,占比18.6%。从2020年Q1到2021年Q1,慧择的长期险保费占比则连续5个季度超过90%。

这种长期险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后,已经积累了很高的壁垒——比如高粘性的用户、海量的用户大数据及高频的复购率等。慧择的用户规模稳健增长,累计投保客户700万,累计被保客户5840万。

根据慧择的战略规划,公司除了将继续稳固“护城河”长期险业务之外,还将着力于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出定制产品。本季度内,定制产品保费为8.5亿元,占总保费比例为61%,定制产品能力明显抬升,已被市场广泛认知的重疾产品“达尔文3号”本季内创造首年保费3.2亿元的成绩。

与此同时,慧择还不断尝试推出更多新型保险服务,如储蓄险(年金+终身寿)首年保费达到1.7亿,占比18.6%。可以看出,全险种布局已帮助慧择构建起了更加多元化的产品矩阵,这些投入对用户投保意愿的激励极为明显。

2、产品为表,服务为本

如果有人问,除了产品能力之外,还有哪种能力可以被视为一家保险科技企业的另一种“底气”,那么,服务创新必被列为其中。

“生意生意,生生不息”的背后,这种说法极力印证着一点,那就是任何一门生意做的都是“人(用户)”的生意,那就要求保险科技企业:一方面要能够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还要降低成本,给更多消费者体验普惠。

慧择给出的答案是“技术驱动服务升级”。

整体上讲,慧择目前主要的用户客群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财报显示,高线城市(二线城市及以上)客户占比73.2%。这些现有用户的平均年龄大概在32.7岁左右,主要是生活在高线城市中的高级白领,拥有稳定收入来源以及较强的保险意识。

当然也正因如此,基于理性消费情绪,这些客户所表现出来的品牌忠实度极高,这一点奠定了慧择在保单复购方面的有力支撑,财报显示,平台用户在第13个月、第25个月长险继续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

微信图片_20210519204956.jpg

除了继续保持高线城市中的产品策略,慧择也在寻找更多下沉城市中的潜在机会,并希望以科技驱动的方式撬开新的商业“切口”的期待点。事实上,慧择向来不吝啬于在技术层面的投入,研发费用1883.3万,同比增加68.3%,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以及专业人才配备。

这也是慧择董事长马存军不断强调“科技提升效率”的战略重心:加大品牌建设和技术投入,持续扩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以期获得更大的用户规模、更高的收益来回报股东,从而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

科技驱动保险普惠的推及,技术赋能下,慧择有望通过进一步的精细化运营,带动低线市场中的渗透率,并撬开新的增长空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内,慧择的费用率开始下调至20.4%。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10.8个pct至10.5%;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8.3个pct至7.4%。科技驱动及管理优化双效并举下,公司的经营杠杆得到释放,规模效应已经显现。

不难看出,慧择产品为表、服务为本的底层逻辑,其实是抓住了数据、科技对传统保险服务赋能的革新机遇,这并非只是简单地将产品销售迁移至线上化进行,而是一种融入“智慧”的、全新的保险服务业态。

3、中国保险科技的“信心指数”

参考美国保险科技行业现状来看,无论是在用户渗透方面,还是在PB、PS层面,慧择或者说中国保险科技整体均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其实也不难理解,主要有以下两方面成因——

一来,监管尚未出台一套专门针对保险科技的官方指导,目前现行的业务规范、限定条件等要求几乎都是按照金融监管执行的,因此大多数投资人自然而然地将其归为金融板块进行定性和估值。

二来,市场对保险科技商业模式的认知仍停留在线上销售这样的简单层面,并未将慧择的科技能力考量进去,这其中包括:售前的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对用户偏好预估和精准推送;售中的产品比对和快捷办理;以及售后的全程协助理赔、垫付服务“小马闪赔”和全天候无转接人工客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应用大行其道的今天,慧择并未完全依赖于机器响应和服务,而是将人工服务与机器服务做出合理的搭配。对于慧择而言,用户并非仅仅是商业定义下的“流量”,而是能够实现用户、机构和平台三方共赢的核心力量。

微信图片_20210519205000.jpg

诚然,相较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科技行业起步较晚,虽然产能较高但普及率仍存在极大的开发空间。而从慧择的种种布局来看,公司并非仅看重通过科技手段来获客,以拓宽市场规模,其“野心”更倾向于为已有客户、潜在客户提供高质量、全流程的保险服务。

未来保险科技的发展方向并非是利用“互联网+”、“科技+”等方式去取代传统保险,而是借以科技之力、创新之力将保险服务带向一个更成熟之境。只有专注于保险服务的全周期环节,通过科技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率的探索者,才有望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套用在慧择身上,科技驱动不仅意味着平台能够以更轻的模式、更多的连接去撬动起大的发展空间,更意味着整个保险科技产业“天花板”的挑高,以及行业估值逻辑的重塑。

这正是不少人将慧择视为“中国保险科技行业信心指数”的理由,同时也是安信国际、光大证券等知名券商给予慧择“买入”评级的关键。

当这一切准备就绪,承接蜕变的一定是一个美好而充满期待的载体——慧择品牌美誉度的树立。以“深耕赛道”成为慧择一切商业布局的“信仰”,这或许也是其骨子里的模样,当然,这也将推动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逐渐对外释放,并于同时形成更高的成长性溢价。

*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子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