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财经

子弹财经

公告

以子弹般的穿透力、专业性与深度性解读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财经动态。

统计

今日访问:1045

总访问量:8905975

“罚单之王”民生银行,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2022年06月01日

评论数(0)

微信图片_20220531223251.jpg

出品 | 子弹财观

作者 | 廖鸿杰

编辑 | 蛋总

被业内戏称为“罚单之王”的民生银行,最近又收到新罚单了。

5月20日,贵州银保监局一连向民生银行下发4份行政处罚公告,并以“虚增存款规模”和“项目贷款三查不尽职”等为违规依据,对民生银行贵阳分行予以90万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以及对应的3名涉事职工分别予以每人5万元的行政罚款处理。

「子弹财观」顺着民生银行官网公告查询发现,3月19日民生银行曾因违规经营被山西银保监局予以1710万元行政处罚,并责令整改,涉及的判定文书有8份,并将7名涉事职工分别以,取消任职资格、禁止从业资格和警告处理。

而主要的违规原因为“擅自兜底承诺业务”、“违规财务核算”、“违规使用公章”以及“提供隐性担保”等。

仅从这两次处罚披露来看,民生银行就已经收到了至少有12份“罚单”。虽然都是个别支行的个别违规所致,但问题都是集中在违规开展业务上边,简单点说就是对风控审查不重视,多次被处罚,并要求责令整改,却依然问题频发。

「子弹财观」还发现,早在2021年6月,民生银行因发行可转债,在给证监会的一则意见回复文件上表示:在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民生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被央行、银保监会、外汇管理局以及对应的分支机构处以10万元(含)以上的行政罚款共计259次,累计罚款金额高达5.09亿元,从处罚的缘由来看,基本都是违规经营,未按照规定开展资金往来业务。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次两次的处罚可能有偶然因素所导致,可十次百次就得去认真反思是不是自身哪里出现了问题。

可见,民生银行被业内调侃为“罚单之王”也并非空穴来风,自身业务经营的失序或许就是民生银行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1、经营失序,股东挖坑

在民生银行股吧中有这样一个帖子:“因为股权分散,导致一个致命缺陷,部分小股东使用10亿资金,通过高杠杆借贷60亿,合计70亿买入4-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掌控贷款规模4万亿的民生银行,随便给自己批贷300-500亿,而且是低息贷款,从500亿中,拿出60亿偿还高杠杆贷款,实际掌控在自己手里就有440亿元现金和70亿股票,用440亿注入自己的公司去赌博”。

微信图片_20220531223616.jpg

帖子里虽未明指是谁,但也暗示得很明显——所谓的“小股东”指的就是泛海集团。

4月8日,民生银行公告称:因债券交易纠纷,北京金融法院对泛海集团持有民生银行的18.00亿股股权进行轮候冻结,被冻结的泛海股权占民生银行总股本的比例达4.11%。

同时,公告还表示:截至4月8日,泛海集团持有民生银行25.54亿流通股,占民生银行总股本比例为5.83%,其中质押股本达到了22.51亿股,占泛海总持股的比例达99.86%;本次轮候冻结的18.00亿股,占泛海集团持有民生银行的总股本的比例达70.46%。

微信图片_20220531223619.png

图 / 民生银行公告

作为民生银行大股东的泛海集团,如今几乎可以说是“榨干”了在民生银行的最后一滴血。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经开先河组建民生银行的是泛海集团,如今拖累民生银行的也是泛海集团。

1993年,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深感民营企业贷款之难,在一次企业家交流会上也提议组建一家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随后,在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老先生的带领下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由民间资本主导的商业银行——民生银行。

1996年1月,民生银行正式成立,泛海的卢志强、新希望的刘永好、巨人的史玉柱、复兴的郭广昌……当初声名显赫的几位企业家都成为民生银行的创办者。

带着光环出生的民生银行,在长达26年长跑终于从13.8亿元的筹集资金,变成了如今总资产规模超7万亿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遗憾的是,好景不长。

2、短期向好,长期欠佳

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相比于资产规模的急速攀升,资产质量的稳步向好更是决定着银行业务开展的基础。

从资产规模看,2022年Q1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为7.16万亿元,相比于上年末净增2.95%;负债总额达到了6.56万亿元,比上年末净增3.03%;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总额0.60万亿元。

从一季度看,除了资产总额突破7万亿大关,有望跻身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TOP10之外,整体表现相较于上年末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从近几年资产规模变化情况看,除了在2019年资产规模有点“跑步钱进”的扩张,整体来看民生银行的业务表现还算平稳。也就是这样看似稳步前行的民生银行,资产质量却远不及同类股份制银行。

微信图片_20220531223622.png

「子弹财观」查阅民生银行2021年财报看到:截至2021年末,民生银行的资产不良率为1.79%,虽同比有0.03个百分点的下降,但仍然是远高于银保监会公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1.37%不良率水平。

同一时期内,民生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仅为145.30%,虽同比有5.92个百分点的上升,但仍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206.31%的平均拨备覆盖率水平。

微信图片_20220531223625.jpg

众所周知,拨备覆盖率是为应对银行贷款可能会出现的坏账而做的准备金覆盖比率,因此也成了衡量商业银行是否有应对贷款风险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

按照银行等级的划分,随着银行等级的逐步下降,不良贷款率会随之增大,而应对不良贷款准备的拨备覆盖率随之上升才对。

毕竟明知问题资产的风险越大,应对风险措施也得更加充分,但在银行的实际操作中,拨备覆盖率的高低是由银行资产规模和坏账构成来共同决定的。

因此,拨备覆盖率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控能力。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从整个银行业来看,资产不良率低一点,拨备覆盖率高一点,终究还是一个正向且公认的衡量指标。

而民生银行不但不良率远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更是远低于同类商业银行。可见,在贷款风险偏高外,对应的坏账风险的准备措施还没有跟上。

同样,「子弹财观」还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里边的“优质生”招商银行,2022年一季度的不良率仅为0.94%,拨备覆盖率高达462.68%。

除了不良率和拨备率之外,银保监会定期公布的分类监管指标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例,民生银行也是明显低于同类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3、业务经营,有待提升

资产规模是决定着银行资金池的大小,经营业绩则是体现出资产的使用效率,不过,资本市场更注重的不是银行有多大规模或多少网点,而是银行能有什么高效且优质的金融服务。

由于民生银行是由民间资本组建,且有着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初衷,相比于国有行没有雄厚的背景的支持,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有些欠缺也可以理解,但财务指标突然间大幅波动就有些不合乎常理了。

民生银行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66.34亿元,同比下降14.95%。其中,净利息收入为275.47亿元,同比下降18.71%,占总营收的75.20%;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54.52亿元,同比下降21.21%,占总营收的14.88%。归母的净利润137.24亿元,同比下降6.94%。

于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利息收入受市场利率变动和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有着靠天吃饭的特性,且存在着较大的坏账风险。故而,非利息收入才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而非利息净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简言之,评判一家银行业务经营状况如何,得看银行的产品服务和业务创新,而不是坐吃利息差额。

「子弹财观」从近五年民生银行的营业收入构成中注意到,利息净收入占比在2019年出现了大幅地攀升,直至近两年已经是逼近了75%;同在2019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更是直接被打对折,且已经出现了连续三年在15%上下浮动。

微信图片_20220531223628.png

作为同行对比,经营状况较好的招商银行,2022年一季度净利息收入不足总营收的60%,近五年也一直是略高于60%,同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已经是连续多年稳在30%上下。放在三年前,民生银行也是如此,只可惜今非昔比了。

事实上,2019年成了民生银行经营业务的分水岭,自这一年后,民生银行进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发展状态。

截至2021年末,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88亿元,同比下降8.73%,但相比于2017年却累计增长了16.98%,年均增长4.24%;净利润348.5亿元,同比下降0.71%,但相比于2017年累计下降30.56%,年均下降7.79%。

从五年整体来看,民生银行的营业收入还算平稳增长,而净利润却在2020年出现了36.09%的暴跌。

究其缘由发现,信用减值损失(也就是常说的“坏账”)在2019年同比大增35.75%,随后在2020年进一步同比大增48.05%,两年累计增幅超过100%,达到了929.88亿元。而2020年,民生银行的总营收才1849.51亿元,净利润更是只有351.02亿元。

微信图片_20220531223631.png

利息收入支撑着财务业绩,坏账吃掉了利润——在迈过了2019年这个坎后,今日民生银行显然已经无力重振当年雄风。

4、结语

资产规模稳步攀升,营业收入变化不大,盈利能力一蹶不振……从业绩收入上看,民生银行2022年一季度虽有所向好,但盈利能力却一直难以回归三年前。再加上监管和外界注重的资产质量和风险应对准备,民生银行相比于同类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此外,大股东的频频“踩雷”,各种股权、债权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外加上关联业务以及合规性管理,让民生银行正处于内忧外困的关键时刻。

面对当前的这种窘境,只能感叹一句:“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至于民生银行未来能否再抓上几手好牌,就只能看造化了。

*文中题图来自:视觉中国,基于RF协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子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