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菜花专栏

翟菜花

公告

资深媒体人,知名互联网评论人,自媒体人。

文集

互联网(52)

统计

今日访问:2618

总访问量:4673669

腾讯"科技向善":向农民致敬

2019年07月25日

评论数(0)
 

互联网发展二十余年,为人类社会带来高效与便利,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人类行为方式及社会互动模式。

随着“科技改变生活”这句口号不断照进现实,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显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工业革命往往伴随着战争。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一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二战。

我们现在正在处于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没有带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其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尤其随着基于网络物理系统出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所带来的就业危机,贫富差距等问题。

马云曾经表示: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话,那么这场世界大战是一场与疾病、环境污染和贫穷做抗争的战争,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

现在越来越多的巨头已经开始意识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今年五月份,马化腾首次正式对外表示,希望“科技向善”成为未来腾讯愿景与使命的一部分。每个企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随着经营策略的改变、运营目标的调整,都有不一样的愿景使命。

技术本身也许并没有善与恶,但是使用技术的方法确有善恶之分,若不避免滥用,杜绝滥用,势必引发社会矛盾。尤其是随着随着5G、AI等技术的不断普及,新的社会问题也伴随着社会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而增加。企业必须善用科技,避免数字鸿沟,让数字红利能够普惠到每一个人,才能让第四次工业革命顺利推行,社会良性发展。

推动传统农业改造迫在眉睫

回首工业革命发展的两百多年的时间,几次工业革命让人类文明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在一万多年的人类文明长河中,是农业革命实实在在改变了整个人类。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工业革命发展到一定地步,就会反哺农业。今天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仍在全球扩散和传播,但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农业发展。

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发展大国,在城镇化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不断向外拓展,大量工厂企业上山下乡占用耕地,耕地量持续缩减。截止2017年底,我国的耕地面积为20.23亿亩!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保护耕地就是保护老百姓的饭碗。所以国家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数量不下降。但是现有耕地中,仍有三分之二左右的中低产田,一半以上的耕地仍是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比较老旧,投入不足,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的“望天田”。

除此之外,工业发展使得财富差距越来越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走进城市,坚持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根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农村人口数量有57661万人,占比41.48%。而实际上从事农业种植人口数量仅为4亿人多一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已经是一个不容逆转的趋势和潮流,我国农业种植人口数量继续减少将是必然趋势。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类切身利益,所以在农业种植人口及耕地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要不断发展科技,培养新型农民,提高亩产。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数字化农业战略等一系列政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农业领域,据数据统计,A股智慧农业板块所含标的一共有20个,总市值超过1700亿元,一共有20家上市公司。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布局智慧农业,比如在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以及精细化种植、养殖等方面,均有看到BAT及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探索的身影。

工业反哺农业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经之路,尤其现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程远超农业。从一些实践项目中能看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而且有助于缓解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所以,为了应对日趋下降的耕地数量及种植人口,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势在必行。

巨头先行,促进工业反哺农业

在选择工业如何反哺农业的路径上,很多巨头都选择了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BAT等巨头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运用到传统种植和养殖广泛运用上,提升农业生产力。

例如阿里云2018年发布ET农业大脑,将人工智能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将ET农业大脑应用于生猪养殖,苹果、甜瓜种植等种养殖端。百度则是选择走企业服务化路线,与农企合作,合力构建智慧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平台。

在吃穿住行领域的探索,互联网巨头腾讯从不缺席,对智慧农业领域的布局中,腾讯选择了一条全方位、多元化路线。

腾讯自建智慧温室种植系统,通过模拟器仿真温室,用AI算法实现自动决策及控制,深挖技术在农业种植的价值。同时,还与中国农科院信息所成立智慧农业联合实验室。

腾讯积极与农企合作,相继与中粮集团、广东粤旺农业集团、深圳壹家仓、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签订战略协议,携手打造“智慧农业平台”,从产业侧开展智慧农业深度合作,战略布局农业互联网。

除此之外,还与欧洲顶级农业大学WUR举办国际性智慧温室种植大赛。

今年7月初,腾讯宣布与欧洲顶级农业大学WUR合办第二届“国际智慧温室种植大赛”,邀请全世界农业及技术专家组队,跨学科探索智慧农业的未来方案。

在去年第一届挑战AI种黄瓜比赛时,其AI 的平均产量超出国内水平6倍,收成媲美到超越有20年种植经验的农业专家,荣获亚军。而今年则是在六个月内利用AI和IoT物联网等技术远程控制温室种植番茄,并不断向品质好、产量高、能耗少、自动化、技术可迁移等五个目标靠近。

瓦赫宁根大学号称是世界第一的农业大学,在农业学术类方面地位较高。所以这次腾讯与瓦赫宁根大学发起的AI种植西红柿,也是看点十足。毕竟农业的发展需要传播适应的过程,AI 技术及模拟与真实农业种植的知识与经验有很大的鸿沟,研究到应用还有非常大的挑战。但是这次比赛,将虚拟技术迁移到真实环境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智慧农业。

此次选择挑战AI种番茄,或许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中国每年番茄产量超过5500万吨,出口量占全球1/3。现在人工种植番茄主要采用大棚育苗移栽和滴灌节水技术。若AI种植西红柿挑战成功,或许进一步提高番茄产量。在提升农业生产力的同时,还能减少资源消耗,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除此之外,此次挑战也是在践行腾讯“科学向善”的使命,因为利用人工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还能增强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的竞争力,让农业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分成。让科技普惠到每个人,才能避免数字鸿沟,减少社会问题。

AI+农业,向农民致敬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曾经在报告发布会上说,要想在2050年养活全世界91亿人口,粮食总产量需要提高至少70%,发展中国家几乎需要提高100%。

在发达国家和很多农业效率较高的国家,农民大多都是多面手,既是农学家,又是气象学家,甚至农民需要接受培训才能上岗,大多采用了新一代的科技设备,人力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据媒体统计,一个美国农民完全可以养活170个以上的美国人,澳大利亚1个农民可养活293个人口,德国平均一个农民可以养活150个人, 而中国一个农民可以养5个人左右。

可见,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国还是相当落后,因为水、耕地、农业技术、社会制度等等各方面的制约,都使得农业生产率较低。

在研究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率如此之高时,可以看到这些发达国家除了科技的进步使得机械化程度高,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有他们比较重视农业开发、农业教育和农民教育,有全国性的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农企与高等院校紧密合作,能及时解决全国农业出现的问题,研究更好的经营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

然而在中国广袤的农村,仍然能看到一些老人、儿童参加农业生产,甚至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所以中国农民一直背负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与发达国家的职业农民形成鲜明对比。

而AI的出现,或许能够彻底改变中国农民的形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过程。比如在腾讯挑战AI种植比赛中可以看到,在产前阶段,人工智能可以对土壤成分检测分析,选择适宜种植的作物品种,合理施肥。在产中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可识别作物品种、病害程度和杂草生长情况,定点喷洒和登记,规律性的计划管理杂草,实现智能预防和管理病虫草害,减少经济损失。

所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类似小麦、稻谷的种植、生产、收储、牧草的收割、翻晒、起堆、打包等低技术水平的工作完全可以由智能机器胜任,人们可以从为了生存而机械般无休止的任务里解放出来,从事符合天性、热爱的事业。

在爆发农业革命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掌握对植物生长的原理,然而从认知到培育种植却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智慧农业,是一个农业全产业链优化的过程,是一场新的农业革命,从社会认知到成熟和蓬勃发展还需要20~25年的时间,所以推进智慧农业需要不断解决技术、市场、人才等问题。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现代农业先导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国家部署智慧农业的重要工作。而对于互联网巨头或者农企来说,要努力夯实技术应用,利用自身的品牌营销优势,推广成熟可复制的智慧农业应用模式。

历史只告诉了我们社会精英在做些什么,而大多数的农民却被忽略。而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新型职业农民或将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技自媒体“翟菜花”,订阅号:翟菜花,个人微信号zhaicaihua002,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翟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