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界

狂奔的永辉,傲慢的永辉!

2021年04月22日

评论数(2)


来源/消费界

导读:

永辉超市成立于2001年,十年创业,飞跃发展,是中国企业500强之一,是国家级“流通”及“农业产业化”双龙头企业。

由张轩松和张轩宁两兄弟共同在福建创办,用了9年的时间就登上了资本市场。

新华网曾评论永辉超市:永,长久,久远;辉,光也,辉煌之意。永辉二字,寄托了企业创始人对这份事业永远辉煌的期待。

但随着名声和门店的扩展,永辉超市屡屡遭遇不良新闻。

永辉超市又上热搜

永辉超市在今年一季度的抽检中,有15个批次食品不合格。其中,草鲡、冰鱿鱼、正蟹等水产品抽检不合格次数达8次,抽检不合格项目涉及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镉等人体有害重金属。

(图片来源:微博)

而永辉超市回应称:“永辉超市每天自测量达3000多批次,一个季度90天、基本上近30万次的检测中,出现15批次的不合格,你说多不多?当然我们自己也有问题,自测的3000多批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都检测到。”

如此傲慢避轻就重的回答自然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但永辉超市似乎不以为然,毕竟在短短20年里,在29个省份585个城市开了1019家门店,永辉似乎有着傲慢的资本。我们不妨看看,永辉的“底气”在哪。

01

布局生鲜的差异化优势

尽管事故不断,但是永辉超市依旧在快速增长中。

财报显示,永辉超市的营收从2010年的123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705亿元,年复合增速24%。同期,实体零售正遭到电商的猛烈冲击。

根据商务部数据,中国网络零售规模从2010年的5000亿元迅速攀升至2018年的9万亿元,年复合增速44%,远高于商品零售总额的12%。

随着社区团购和线上买菜业务的积极开展,不少老牌超市早已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永辉超市却能成功对抗线上对手,一个很大的原因来自于永辉超市的生鲜产品。

生鲜产品和日用品不一样,它是‘活’的,在运输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非常容易损耗。另外,产品标准化也是一个大问题。

一方面,我国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比如水果的甜度、大小有可能差别很大。另一方面,用户在电商平台上买东西,都是按照固定重量来买,比如200g。

但是,一串葡萄如果有1斤重,商家就得把它剪开,分开进行包装,这中间就会涉及到大量的人工成本。

永辉超市从“农改超”起家,从福州一路走向全国,立身之本是“生鲜”,在2015年前后,实体零售被电商击垮,但是生鲜还未被突破。

生鲜食品呈现刚需、高频、高复购的特性,是零售业的一块堡垒,各家投资机构都在争相布局。

永辉成立之初便奠定了以生鲜为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战略,长期以来生鲜业务营收占比保持在高位。

永辉超市凭借此优势,通过差异化优势赢得了市场。

02

供应链和议价能力

永辉超市的核心竞争力还来自于生鲜直采的产业链。

2010年,永辉超市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远程农产品采购体系,通过直接与用户构建关系,来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生鲜直采比例预计在70%以上,高于盒马的33%。

生鲜直采的产业链需要多年积累建立,企业越大,产业链优势越明显。

▲永辉超市线下店

永辉超市的生鲜直采的全产业链涉及:

1、仓储:每种生鲜产品的温度需求都有差异,有时候相同品种,不同品牌的产品,对温度的要求都不同。

永辉超市的冷链仓库设置了常温、冷藏、冷冻三大温层,另外,还细分了六大温区。

除此之外,某些温度要求相同的水果,放在一起会相互催熟,这还得识别出来,进行单独储存。

2、质检:为了保证生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时没有变质,而且还能继续保存几天。

永辉超市成立了专门的质检团队,标记出产品的最长保质期,反馈给配送人员。

3、产品的加工包装:为了“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同时也从源头管控品质,永辉超市在农产品的产地建立了仓库。

但是,农产品采购回来是十几斤一箱的“大包装”,送到消费者手中时,是几百克的“小包装”,中间需要改装。

另外,我国农产品大多是农户分散种植,产品的质量、重量都会存在差别,都需要进行筛选、加工、再包装。

4、配送服务:永辉也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物流网,在全国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

根据财报,截至2019年6月底,永辉超市在全国28个省市开了物流中心,在全国已拥有19个常温仓、11个冷链仓,总运作面积60万平方米,覆盖了订单量大且密度高的城市。

如果是冷链物流,在配送过程中,还需要泡沫箱、冰袋等材料。

比起物流外包成本上涨的家乐福和沃尔玛,永辉超市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构建。

让永辉控制成本的能力大大加深了,线上线下的配合,也让永辉超市更能发挥优势。

03

合伙人制度拉动热情

在不断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的同时,永辉超市也在积极转变自己的发展方向。

试图从单一依靠门店赚钱的的销售型零售商转为具有独家供应链的制造型零售商,同时实行员工合伙人制度来拉动员工热情。

现在基本上可以认为市面流行有三种合伙人模式:

1、合伙人就是名义股东(即股份),也有的将实际股东称为合伙人,这只是名称上的转变。

2、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注册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在合伙企业中有两种角色,一个普通合伙人(GP,公司创办人或控制人)、一种是有限合伙人(LP,投资人)。

这里的LP都是投资人,没有决策权和代表权,分享的投资收益(即收益权)。

3、以打造团队经营者为核心的增值合伙人(OP),OP出钱出力、做增量价值、分享增值收益。

永辉试图采取的是第二种,以股权绑定核心员工利益,激励对象覆盖面广,管理层获授比例高。

通过合伙人制度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按时完成任务,共同构建更好的企业文化,互惠共利。

以门店为单位,让大部分员工参与分红,共同经营店铺。

永辉超市引入了“合伙制”,并对合伙制进行了革新,通过“新式合伙人制度”给一线员工们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旺盛的斗志。

04

多元化构建企业的护城河

从2014年永辉超市就开设微店和新品牌超级物种,永辉生活等。

2020年12月,永辉超市旗下的永辉彩食鲜发展有限公司,获得10亿元A轮投资。

▲彩食鲜

从2015年开始,永辉超市就开始在孵化彩食鲜,与永辉超市不同,彩食鲜主要针对大中型销售,比如公司食堂,此外还有作为小超市的供应零售商。

凭借永辉优秀的供应链和议价能力,彩食鲜的毛利率极高,2018年底,永辉超市与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成立合营公司,共同投资8亿元支持彩食鲜独立发展。

2019年,彩食鲜实现营收达31.94亿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彩食鲜的营收已达30.80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总和,净利润-2.84亿元。

此外彩食鲜已在已在北京、福建、重庆、安徽、江苏、四川、石家庄、南京、杭州建立了9个大型生鲜中央工厂,业务范围辐射全国12个省区。

并在北京、福州、重庆、成都、宁波、合肥、上海宝山、南京、杭州、贵州、深圳、西安等17个地区设仓。

此外彩食鲜在多地投资布局了大型中央生鲜工厂,工厂不仅具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国家认证资质。

还配备了蔬果、肉禽、豆品、面点、冻品等现代化加工车间,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遵循着国际行业生产标准。

可以联动永辉集团全国各业态,如超市网点、中央调度仓库等互补供给,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已成为食材解决方案领域的标杆企业。

如此庞大的体系,即使在永辉超市有业绩下滑的风险时,彩食鲜也是永辉超市在生鲜领域的护城河。

根据查尔斯 汉迪提出的第二曲线理论,任何企业的增长都是有极限的,建立"第二曲线"是企业持续增长之道。

这就要求不断构建企业的护城河,毕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哪个企业是靠"一招鲜,吃遍天"的,目前能做大做强的都是生态型多元企业。

永辉超市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资源后,在努力探索自己的多元化道路,构建自己基业长青的护城河。

05

食品安全才是底线

尽管优势颇多,但永辉超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屡屡翻车。

自2018年以来,永辉超市多次被检出问题食品,接连遭到重庆、福建、北京、河南、天津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算得上“黑榜”的常客。

2018年先是北京永辉超市部分蔬菜被检测出农残量超出国家标准,上海青、豇豆和芥菜等被检出含有国家违禁农药残留。

而同年永辉北京以及福建两地超市检出“问题食品”,被监管部门“点名”。

2019年成都市民许先生在成都永辉超市新城广场店买到过期山楂,为了取证,他录下了现场选购并质疑店员的视频,最后被证实。

2020年10月30日,有网友发视频反映福建永辉三明万达店“有超市销售人员直接脚踩冻货上行走”,引发热议。视频中,该工作人员先是坐在食品冷冻柜上,继而起身,穿鞋脚踩在冷冻鱼虾上整理商品。

而今年,福建永辉超市多家门店在8天内有6批次食品因抽检不合格被通报。

截至4月20日,今年永辉有15批次食品被检出不合格,其中农兽药残留问题13批次,食品添加剂问题5批次,质量指标问题2批次,重金属污染问题1批次,微生物污染问题1批次,草鲡、冰鱿鱼、正蟹等水产品抽检不合格次数达8次,抽检不合格项目涉及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镉等人体有害重金属。

不可否认永辉超市拥有良好的供应链和管理系统,毕竟能在短短20年里,在29个省份585个城市拥有1019家门店。

但以生鲜起家的永辉超市,在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应该把保护消费者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毕竟对于企业来说抽检不合格数目相对较少,但是当消费者买到手里时,危害的却是消费者本身。

食品安全关乎健康与生命安全,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天大的事”,也理应成为食品行业企业最不可触碰的红线。

一次问题的出现应该成为永辉超市反省和改进的动力,而多次翻车,并任由问题持续下去,最终伤害的是企业的利益。

毕竟一家连食品安全都无法保障的企业,消费者又如何信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消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