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老万

超市老万

公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0

总访问量:157404

雷军是真狂,还是小米真能成王?

2018年07月06日

评论数(0)

联商专栏:小米生态篇

1、抢跑IoT(物联网)

IoT(物联网)是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后的第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成就万亿级大公司的机会。小米以“投资+孵化“的模式,以打群架的方式,用最快速度,辅以帮忙不添乱的”激励机制“,迅速抢占IoT制高点。

IoT(物联网)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是连接,所有智能设备,围绕手机进行互通互联,第二阶段就是智能化,即AI(人工智能),连接后的海量大数据通过AI,为顾客提供更高效服务。

2、用军事理论来做商业

“商业的输赢要钱,而军事的输赢则要命。显然,军事理论比商业更具有先锋性。我们用军事理论做商业,也是战术打法的一种降维攻击。”

小站练兵:跨向一个新的领域,与其改造旧部,不如体系外组建新的团队,如IoT特种部队。

精确打击:选创业团队,一直在挖各个领域的顶尖高手,如同特种兵,有经验,单兵作战能力强。

小米的互联网优势:数据+用户,赋予特种部队精确打击能力

蒙古军团:一是轻易不出战,首战即决战;二是无军饷制度,收入靠“抢”,而创业团队持股,市场上“抢”回的都是利益

3、由近及远的三大投资圈层

从分享手机市场红利开始,小米摸索出三大投资圈层

第一圈层:手机周边产品(耳机,小音箱,移动电源等),是小米具有先天市场优势的一个圈层

第二圈层:智能硬件。智能硬件大的爆发期尚未来临,但它是必然的趋势。小米投的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饭煲,平衡车等就是例子

第三圈层:生活耗材。如毛巾,牙导刷等。生活日用品,是对科技公司不确定的属性产生巨大的对冲作用的生意。

小米的投资顺序:离手机近的早点儿干,离手机远的晚点儿干;离用户近的早点儿干,离用户远的晚点干。

4、竹林效应

互联网时代,时不时地上冒出几棵竹子并不稀奇,这几年独角兽频出就是佐证,但他们如同孤单的竹子,没有竹林强大而发达的根系,企业很容易大起大落。

近年来,独角兽裁员,倒闭的例子屡见不鲜。小米的生态链,就是以投资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竹笋,然后把整个生态链公司变成一片竹林,生态链内部实现新陈代谢,不断有新竹笋冒出来,一些老了的竹子死了也没有关系,因为竹子根部非常发达,能够不断催生出新的竹笋,这就是小米的竹林效应。

5、回归商业本质=效率

刘德通过与沃尔玛全球买手团队接触,发现他们三个特质:一是极为专业,二是极为敬业,三是一点儿也不傲慢。因为他们说:傲慢会降低效率。

小米的售价低,来自于极低的成本,本质在于两个字:效率。

效率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中,从产品的研发到运营,到生产制造,到营销,再到售后服务,只要用心,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提升效率。比如严控产品品质,也是效率的一种体现。因为严控产品的品质,一可以带来良品率的提升,二还可以为售后减少压力与额外成本。

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个故事,故事的真假有待证实,但这的确是中国一家著名的家电公司前高管讲给我们听的。曾经这个家电企业以全中国第一的“售后服务“闻名于世,当时只要买大家电,必选这个牌子,为什么:售后服务好啊!而真实的原因呢?据说是产品质量不过关,只要是技术人员去海外抄袭设计,回来就马上仿制模具,然后开工,看起来样子差不多就上市了。

结果是:咱们顾客成了小白鼠。为了让顾客不抱怨,极佳的售后服务出现了:接电话后,上门快,态度好,维修快,甚至退货也行(这也导致巨大的浪费)。

回想起那个年代,家电的国产冰箱,洗衣机,空调,不坏几次,都不好意思说家里有电器了。也造成今天,咱们中国的家电业,虽然产销量世界第一(依赖中国的巨大市场)。去国外一看,实在没有几个牌子拿得出手,真正走向世界的。咱们不花时间,精力去潜心做研发,严控产品的品质,效率能好吗。

看着父母家里用了20年的GE洗衣机(美国造),15年的松下微波炉(日本造),22年的东芝冰箱(日本原产),我无语了。或许有人说,太耐用了不利于发明创造,不利于社会进步。如果浪费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话,我宁愿不进步。

6、万物互联的时代,小米是自动生成未来版图

没有人能绝对精准判断未来,但可以相对准确地捕捉未来的方向。小米对未来趋势进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尽量去多布点。把未来有可能的点都投上了,都有了布局,而设定投资的圈层,就是要解决公司未来的不确定性。使生态链的企业具有共生,互生,再生的逻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自动生成小米未来的版图。

小米产品篇

小米认为的中国市场:未来十年是大消费的10年

今天,中国的稀缺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一个时代的拐点已来。未来10年中国社会经济的主旋律,将是消费。所有和个人消费,家庭消费相关的领域都会有巨大的发展机会,甚至与精神消费相关的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大消费时代的特点: 从炫耀性消费到轻奢主义,追求价格高到品质高,购买商品到购买服务,从满足物质消费到满足精神消费为主。

最好切入的市场是“蚂蚁市场”

蚂蚁市场大多是成熟而有守旧的市场,市场极为分散,没有绝对的领导者,大家多年生活在舒适区,愿意变革者非常少。小米以变革创新来切入,用速度与规模迅速拉开与对手的差距。

未来是品质消费的时代

好的产品是什么?8080原则,回归产品的核心功能。

小米定义产品的时候,着眼于80%用户的80%的需求,即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刚需。而好的产品就应该回归到产品的核心功能,如煮饭功能非常好的电饭煲,更快速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的净化器等等。

当然,性价比一定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价格不超过一顿饭钱的小米智能硬件”。

追求设计的最优解

小米的设计70%讲理性,30%讲感性,追求合理性大于感性,极简,少即是多;要用最适合的,而不是最顶尖的。简单易用,轻松上手,干掉说明书。

关乎品质,决不妥协

死磕细节,内测如同炼狱,品质贯穿始终。

小米第一代移动电源的金属外壳至少打了2万个样品,每个样品需要10-15元的成本。就算全中国95%的家电制造企业都接受,我也不接受,因为我希望产品的标准再提升一点儿,小米生态链ID总监李宁宁说。把10万元级音箱振膜材质用到小小耳机上,把可食用级的塑料戴到手腕上等等,关乎品质的故事,在小米比比皆是。

看完整个生态链战地笔记,心潮澎湃之余,细思之下,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笔记之外的故事:小米将互联网的效率+实体店的体验相结合,小米之家应时而生,以27万元/平米的世界前三的坪效雄居中国第一。手机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欧洲市场增加10倍。

小米智能硬件,随着小米手机走向世界,海外的小米之家排队疯抢的图片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巨大冲击。小米马上港股上市,美股上市,CDR,老马与小马都没搞定的李嘉诚站台小米,各互联网大佬,国外资本巨鳄纷纷认购……

咱们想像一下:

一个成功过的有钱的大佬,多金且自律,经过努力钻研后,看清互联网规律。他带着一帮子来自于各个行业的精英兄弟们,牢牢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换机潮”。以智能手机切入市场,智能连接世界,打造新的移动互联流量平台。围绕手机,辅以资本力量,打造三个投资圈层,以三年时间,编织出100多个小米生态链企业,与小米母体互相放大。在新消费时代,以新制造为本,新零售为纲,打造出“三新大怪兽”。仿佛一个新的航母编队开始出海,犹如当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席卷天下之势。被誉为乔布斯接班人的雷布斯,甚至喊出了小米=腾讯X苹果的估值。这不是天下第一么?上帝想让你亡,必先让你狂。

雷军是真狂,还是真的有可能称王?

我想说的是:

1.我是小米的消费者,并且是重度消费者,电视,手机,电子秤,空气净化器,平衡车,移动电源等等,至少买了2/3的品类吧,感觉:真的不贵,质量可靠,设计简约。

2.用小米与不用小米的人真的是泾渭分明,用小米的,基本重度粉,不用小米的,那是一个极其不屑:屌丝的玩意,我不用,仿佛用了身价就掉了一大半似的。这个时候,我想说的是:用用就知道了。作为曾经也是爱玛仕,BV,HugoBoss不离身的人,现在也是凡客衬衣(雷家族),小米耳机,手机不离身了,也没觉得掉价,感觉还是物有所值吧。

3.小米的售前算OK,送货由三天到次日达,售后不敢恭维,界面不友好,退货,换货,维修不易,当然,美其名曰是为了效率。这个实在不懂。

4.其标榜的品质第一,比如手机,苹果品质,我觉得最多70分吧,因为工作关系,特别买了个MIX2S ,对比苹果,外观不算差,但工学设计(特别体现在顾客的使用感觉,对比Iphone7S,尽管小米尽寸略小于苹果),个人觉得,相差不止一筹,单手可以搞定的事,小米就是不如苹果。

5.比如宣传说其注重每个细节,我家的小米电子秤,底下的电池盖,永远扣不上,轻轻一磕就掉,以为是个案,结果朋友家买的一个也是一样。

6.27万元/平米的坪效,估计是最高金额,去看了一下小米之家,也有不少门店没那么多人。

7.原估1000亿美元的小米,最终给出500多亿美元的估值,拦腰一斩,实在令人惊诧。

8.大部分生态链企业挂着小米,或米家的牌子,稍一不慎,就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下倒塌。从这次小米CDR不过,外加上资本市场收缩,一下子导致英雄般亮相的小米估值被市场,投资者,舆论三重压迫,估值被腰斩。所以说,理论上设计再好的企业,也要受环境,时机的影响。

9.不论雷军是否为他的物联网商业帝国着想,商人不图利,天诛地灭。至少他有三大贡献:一是为中国的制造业,在向精细分工协作,效率提升,注重品质方面转移,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与资源的节约,的确是有功之臣;二是通过供应链扁平化改造,极大降低了市场虚高的价格;三是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其小米之家的尝试,为新的零售时代提供新的思路。

10. 雷军作为一个亿万身家的企业家,他的节俭形象,平易近人的风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作狂人般的敬业精神,当然,最令人钦佩的是对未来的洞察,哪一个不值得我们学习?

(来源:联商专栏作者万明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联商网立场,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超市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