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1001
总访问量:787527
2021年03月04日
评论数(0)
人、货、场是零售行业中永恒的要素,无论技术与商业模式如何变革,零售店的基本要素还是离不开“人、货、场”这三个字。
在马云提出“新零售”之后不久,阿里巴巴CEO张勇提出,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人、货、场的重构能不能带来效率的提升。我们高度赞赏这样的观点,因为零售业每一次发展和演进,都是人、货、场重构的结果。
人货场的变换历史
零售1.0时代,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散点式零售,货最重要,人们通过地缘或血缘建立关系,先有交情后有交易,场的功能仍属于萌芽阶段,或者不存在,或者随人而动。因此,这个阶段,按照重要性可以概括为“货—人—场”。
进入零售2.0时代,人们开始聚集在城市,街道、商场、超市开始成为主导交易的角色。大工业时代,鼓励大生产、大消费,各类商品玲琅满目,性价比高的产品能够得到青睐。百货商场、超级市场、连锁商店等场开始出现,零售商开始出现并在零售关系中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商品极大丰富,能不能实现与消费者的链接,完全依托于“场”的选择和推荐,消费者和生产者认不认识不重要,认准品牌就行,这就变成了“场—货—人”。
在零售3.0的时代,电子商务通过网络把交易行为从线下搬到线上,抹平了时间和空间网络上的差异,“场”的功能被迅速强化了,人可以选择的种类也被大大地增多了。这个时候,是什么“货”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网站推不推荐、消费者选不选。此时,消费者的选择权开始被尊重和强化;同时,消费需求更加容易被研究和挖掘,三者的排序变为“场—人—货”。
▲长按图片分享给朋友当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决策越来越理性,场和货开始新一轮的重构,开始进入新的零售4.0时代。这一轮重构的关键是人,围绕人的消费需求,如何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来提升消费体验变得重要且紧急,好的产品和服务更容易得到推荐,线上线下开始打通并融合,物物相连,场场相连,全方位向人们提供跨渠道、无界限的购物体验。此时,三者的关系升级为“人—货—场”。
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呈现出来的“零售进化的逻辑图谱”如下:
零售升级,“场”也一直在变
我们可以看到,零售升级的过程,就是“场”的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农业时代,最早期是没有“场”的,“人”与“货”直接相连,即便后来慢慢出现了市、墟、坊、街,承担了“场”的连接功能,但此时的“场”,无论规模还是效率,都远远不如后来,可以说,零售1.0时代,“场”几乎没有存在感和影响力。
在零售2.0时代,“场”开始正式出现并迅速主导零售的交易关系,“人—货”的直接连接被打断,用户关系被弱化,渠道变得异常重要,“渠道为王”成为普遍共识。
到了零售3.0时代,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手段,“场”开始升级迭代,作为实际的消费需求和流量分发者,在零售关系中拥有着前所未有的主导权,异常强大。
零售4.0阶段,物联网将技术运用推向极致,所有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效率提升手段都已经完成,消费场景和选择足够多,消费者主权开始得到尊重,“场”的中心化结构开始受到挑战,“去中心化”的技术和运用开始出现,拥有了数据和技术赋能的“货”,开始试着去寻找“人”,“人—货”的连接关系得以重新构建。
未来,属于自零售时代
▲长按图片分享给朋友我们看到,在4.0的新零售阶段,围绕“货”和“场”的消费体验,已经做得几乎完美,再想迭代升级,只能围绕“人”这个要素。面向未来,零售业还会怎么迭代升级,还存在一个“零售5.0”吗?
我们认为,零售5.0不仅在逻辑上应该存在,而且,在实践中也一定会实现。我们将零售5.0定义为:“人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自零售”模式。这里提到了两个核心关键词,“人联网”和“自零售”,他们具有以下的特质。
人联网
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基于用户关系所构建的人人相联的网络,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情感联系是连接的核心。我们相信,在人联网时代,人们之间因信任产生的连接不会仅仅止步于社交关系,若商品交易和价值交换可以通过人联网来实现,必将对零售形态和用户关系产生颠覆和重构。
自零售
当每个人都成为零售关系当中的核心,自发地向好友分享商品或服务的体验信息时,他既是消费者也是销售者,就成为一个“自零售人”。自零售是依托于人联网来进行的,依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情感联系去传播商品信息和品牌口碑,实现零售关系中最直接的“人—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