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聪说零售

聪聪说零售

公告

商贸零售行业、新兴业态研究,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统计

今日访问:220

总访问量:1126762

拼多多靠什么挑战阿里、京东的主导地位?

2018年04月24日

评论数(1)

联商专栏:社交电商拼多多成立不到三年,发展迅猛,目前月活仅次于淘宝和京东。拼多多以规模效应带动生产侧成本降低,以互联网社交一改供给侧传统的被动式等;把握了互联网下沉、主流平台品质化升级的绝佳时机,差异化打法瞄准低线城市,同时腾讯体系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商业模式:低价爆款,拼多多实现弯道超车。拼多多采用拼团模式打造低价爆款,拼团意味着用户和订单大量且迅速涌入,而丰厚的订单使之可以反向刺激上游供应链,以规模化带动生产侧成本降低,价格优势由此实现。

目前盈利模式主要为广告推广以及沉淀资金的时间价值,基本实现盈亏平衡。拼多多成立不到三年,APP的各项指标稳居电商领域前三。

市场:主攻低线城市,逆消费升级的典型。阿里、京东等主流平台向核心用户倾斜做品质化的同时,拼多多反其道而行之,顺势接过被消费升级挤出的买家和卖家。相较于淘宝和京东,拼多多近六成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七成用户为女性。

作为逆消费升级的典型案例,拼多多抓住低线城市居民追求低价、时间充裕等特点,把握了小镇青年崛起带来的流量红利,顺势崛起。

流量:背靠微信,社交打法实现低成本裂变。拼多多独创社交电商模式,打破传统搜索式电商的被动状态,通过社交方式主动刺激需求。此外,基于社交关系的信用背书,平台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实现低成本裂变。腾讯作为拼多多第二大股东,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微信庞大且强粘性的用户基础为其引流,拼多多小程序贡献了两亿多的月活。

拼多多的野蛮生长对淘宝构成威胁.一方面,腾讯体系打压淘宝链接;另一方面,微信和淘宝近5亿的月活差额为拼多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事实上,拼多多不是最早做拼团的,却是最成功的,究其原因,一则拼多多把握了互联网下沉、主流平台品质化升级的绝佳时机;二则离不开微信的支持。

前景:微信仍是支撑,品质需要提升,看好C2M模式。尽管拼多多APP已经成为月活一亿、日活千万级、7日留存率77%的APP,但是拼多多仍然需要借助微信触及用户、了解用户;腾讯也需要借助拼多多实现流量变现,对抗阿里,因此微信仍将是拼多多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为了抵御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的竞争,进一步提升品质是必然,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拼多多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也会提高。目前拼多多主要为C2B模式,长期看C2M模式更具吸引力,以参股方式投资中小厂家,与厂家进行利润分成。

投资建议:关注消费分级带来的投资机会,一二线城市获客成本陡增的同时,小镇青年崛起,成为新一波流量红利,被主流平台边缘化的需要亟需新的平台来得到满足,拼多多、快手等应运而生。目前上市公司也非常重视渠道下沉,如天虹在三四线城市开店,苏宁推出零售云和服务站,建议重点关注。

前言:拼多多兴起的天时、地利以及人和

电商整体的结构中,物流以及引流是两大核心成本,而物流基本由仓储以及配送两个方面决定,仓储费用以及人员配送薪酬相对固定,难以短期内通过商业模式的改变减低费用水平。而引流方式上,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短期内快速集聚用户,以大V时代为代表的微博电商和以微信为主阵地的微商,是社交电商1.0时代,但社交电商1.0时代商户以及用户分散化,大V的社交电商难以形成串联,但奠定了社交电商发展的基础。拼多多凭借天时、地利以及人和的优势,抓住消费的互动性,“微信+拼单”降低引流费用,相应的价格优势就出来了。

拼多多占据了天时、地利以及人和:

天时:国内生产端呈现过剩、低附加值产品难以出口的局面,流量封闭化的电商平台淘宝、京东等,流量更多的向品牌头部集中,低客单价供应商产品石沉大海,湮没在数以万计的SKU当中,虽然平台拥有月活,但低端商品呈现频次低,用户激活率较低,中低部的用户价值没有凸显。拼多多以零入驻费用,零门槛,借助社交互动,将商品主动展示给消费者,增加商品的曝光度,同时获取新的用户。拼单的模式激活中低部用户的消费需求,三四线对电商购物的热度提升,商品通过“分享+拼单”的方式降低了引流费用率,平台商户获得了规模采购优势,消费者获得价格优势,同时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多方共赢。

地利:微信是国内最具备社交属性的平台,覆盖范围广、使用时间长、熟人关系形成很好的社交闭环,而电商平台的活跃次数远低于社交平台,商品展示频次低、曝光率弱,商户难以通过营销形成销量,用户也很难关注,而借助微信的熟人关系以及覆盖面,拼多多通过天时的优势,获得微信流量入口的地利。以拼多多客单价40元计算,假设拼单后折价率在30%,单个用户的获客成本为12元,远低于电商平台阿里、京东,我们判断对于电商创新模式来说,更多的看流量比较优势。腾讯的流量支持给予拼多多快速起步的基础,腾讯其实对拼多多的支持也是一种社交流量的变现。

人和:拼多多起家于生鲜电商拼好货,而生鲜电商最需要高频消费,董事长黄峥本身出身谷歌工程师,方向为电商商务搜索算法,技术出身能够理解淘宝、京东等商户陈列的流量情况,如何利用技术搅动用户,盘活供应商流量。阿里巴巴、京东基础设施的搭建相对比较完善,用户在快递、支付等领域的消费习惯已经被阿里、京东培养,拼多多起步较好。

一、低价爆款,拼多多弯道超车

(一)拼团模式,主打低价爆款

拼团模式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拼好货成立于同年10月,两者商业模式类似:用户向朋友、家人、邻居等发起邀请,拼团成功后即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优质商品,最初从生鲜品切入,后迅速扩展到其他品类。拼好货通过供应链采购商品,是一家自营电商;而拼多多通过第三方卖家入驻,提供一个卖货的平台。两家平台因业务模式相似且有相同的投资方高榕资本,于2016年9月宣布合并。

拼团模式下主打低价爆款。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低价:拼团意味着用户和订单大量且迅速涌入,而丰厚的订单使之可以直接与供货厂商(或国外厂商的国内总代理)合作对话,反向刺激上游供应链开展大规模生产,以规模化带动生产侧成本降低,价格优势由此实现。这种C2B的模式将追求低价的网购群体与找不到产能消化渠道的商家联结,减少SKU做爆款的策略降低了中小商家的风险,同时低成本助其快速完成品牌化。

(二)利用广告和沉淀资金赚钱

目前拼多多的盈利模式主要为广告推广以及沉淀资金的时间价值,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与一般的平台类电商不同,拼多多的商家零门槛入驻——零入驻费、零佣金、零扣点,因此沉淀资金有其它来源。首先,资金来源于店主开店时上缴的保证金,企业开店的保证金大多是1000元,个人开店为2000元,只有海淘、水果生鲜和美容类需要交1万元的保证金。其次,拼多多常常会举办一元抽奖、一分钱抽奖之类的活动,拼团、抽奖、退款都有一段周期。再者,针对商家卖假货、延迟发货、不及时更新物流等情况,平台会向商家收取罚款,针对刷单、虚假发货等情况会冻结商家资金400小时。考虑到拼多多的用户和订单规模,这些资金产生的时间和账期价值还是比较可观的,加上广告费用,目前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三)发展迅猛,成为社交电商独角兽

成立不到三年,发展迅猛。从月活跃用户规模上看,拼多多自2015年10月上线至2018年年初,月活就已经超过1亿,在电商领域仅次于手机淘宝和京东,遥遥领先排名第四的唯品会。从交易规模看,2016年9月,拼多多月GMV仅为10亿元,2017年1月达到40亿元,今年1月GMV已突破400亿大关,2018年GMV预计突破6000亿,而京东花了整整六年时间才突破GMV百亿元大关。从渗透率看,今年3月拼多多的渗透率达到22.4%,以0.1%的优势超越京东排名第二,且环比增速远高于同行业。用户使用粘性更是直逼淘宝,遥遥领先唯品会和京东。

 

最新一轮融资30亿美金。根据公开资料,拼多多已于近日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在30亿美金左右,由腾讯领投,红杉参投。在2016年7月公布的拼多多B轮融资中,腾讯就是投资方之一,此次追投说明腾讯对电商业务的重视,可见其发力零售的决心。而本轮30亿美元的融资额,也可看出市场对拼多多这一超级独角兽的关注。

二、主攻低线城市,逆消费升级的典型

(一)相较传统电商,瞄准低线城市女性

主流电商平台向品质化倾斜的同时,拼多多反其道而行之,做低价爆款。伴随消费升级,阿里近年来一直在实施“去爆款化”策略,大力扶持品质化店铺,以避免商品同质化现象,对于低价商品的流量扶持更是逐年持续减少,据悉淘宝和天猫已经不对19.9以下的商品进行流量扶持了。以很容易打造爆款的卫衣为例,淘宝上能搜索到的最低价为59元,而10元以下的卫衣在拼多多上比比皆是;淘宝上销量最高的是59元的卫衣,卖了2.4万件;而拼多多上销量前四的都卖出了7万件左右,售价都在20元以内。主流平台向核心用户倾斜做品质化的同时,拼多多顺势接盘,减少SKU做低价爆款,被消费升级挤出的买家和卖家在拼多多碰头。

瞄准低线城市女性。根据今年2月易观的监测,在三线、四线、五线及以下城市三个分类中,拼多多的用户占比都显著高于京东和淘宝,拼多多近六成的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而京东和淘宝这部分用户的占比仅为43%和5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拼多多通过低价策略瞄准新入网的低收入人群,实现野蛮式增长。此外,拼多多的用户中70.5%为女性,25-35岁年龄段的用户占比超过57%,这部分用户多为已婚妇女,对生活精打细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她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拼团。

(二)紧抓低线城市居民时间充裕、追求低价的特点

1. 低收入者仍然大量存在

虽然我国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收入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58988元,北京以57230元紧随其后,而排在最后的西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5457,不到上海的1/3。此外,有21个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5000元,可见低收入者仍然大量存在,收入水平限制了他们的高品质消费,这部分人对价格往往较为敏感。

2. 互联网渗透,低价电商极具吸引力

近年来以Vivo、OPPO、小米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下沉至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通过大卖场和夫妻老婆店等渠道将智能手机出售给广大低线城市用户。截至2016上半年,四线及以下城市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达到45%,较2014年一季度提高了3%。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提高了互联网在农村的渗透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农村网民达2.09 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也从2007年的7.4%逐年提升至2017年的36.1%。低线城市用户触及网络为拼多多这种主打低价的电商平台带来巨大流量,很多三四线城市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通过社交电商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网购。

3. 社交属性是低线城市居民消磨时间的好选择

一二线城市居民面对生存压力疲于奔命、努力工作,时间成为最宝贵的东西;而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生活不那么紧张,时间较为充裕。日前极光大数据报告公布的不同城市等级手游用户的APP偏好也印证了这一点:一二线城市手游用户偏好效率类APP(共享单车、滴滴出行、外卖、网盘等),想要节省时间;而三线及以下城市手游用户偏好的APP几乎全部为游戏、娱乐类,想要消磨时间。这种空闲程度的差异会体现在购物选择上,一二线城市居民为了高效率更愿意选择便利店和网购,但是拼多多的拼团模式耗费时间和精力,不会成为其首选;而低线城市居民更愿意花时间去超市或者网购,并且有足够的时间浏览商品、比价、发起或参与团购,拼多多顺势脱颖而出。

(三)把握小镇青年带来的流量红利,获客成本低

1. 低线城市人口基数大,叠加人口回流

低线城市人口基数大。2016年三四线城市城区人口为1.68亿人,超过了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城区人口总和,是二线城市城区人口数的近两倍。考虑到还有129个五线城市,以及低线城市的城区人口占比更低,总人口数方面三线及以下城市将远远高于一二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高生活成本推动人口回流。2017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8万人,较上一年同比减少0.1%,这是继2015年后上海第二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该种现象同时在北京发生,2017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北上等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迫使外来人口逃离,近几年北上两地的外来常住人口逐年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就近的低线城市就业,低线城市人口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 一二线城市获客成本陡增,小镇青年成为新一波流量红利

这两年,高线城市的线上流量红利基本见底,主流软件的获客成本陡增。2017年阿里获客成本高达到310元/人,为2015年的近两倍;京东的获客成本虽然略低于阿里,也达到了225元/人,一二线城市里尚未被微信、阿里等大平台转化的消费者少之又少。与此同时,以OPPO和VIVO为代表的企业将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到三线及以下的城市和乡镇,超过2亿的“小镇青年”崛起,成为新一波的流量红利。主攻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拼多多,获客成本会大大低于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

三、背靠微信,社交打法实现低成本裂变

(一)社交电商相较于传统电商:刺激需求、增强信任、低成本裂变

拼多多独创社交电商模式,打破传统搜索式电商的被动状态,通过社交方式主动刺激需求。社交电商指将关注、分享、讨论、互动等社交方式引入电商交易的形式。拼多多基于微信好友、微信群、朋友圈的拼团模式是移动电商与社交媒体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模式。相较于传统交易型电商先有需求再进行购物不同,社交电商通过社交的方式主动刺激需求,增加了用户非目的性购物的机会。

建立在熟人社交的信任基础之上,低成本裂变。社交电商主攻“熟人经济”,基于社交关系的信用背书,平台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电商不被信任的缺陷。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到优质低价的商品后,会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裂变效应,拼团模式更是加速裂变的强有力方式。传统电商的模式是被动等待搜索、点击、成交,商家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购买广告位、关键词,以获取流量优势;而拼多多前期在几乎没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很好地利用了社交媒体的渠道,借用户发展用户。相较于近两年阿里、京东等主流平台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能在极低的成本下不断实现新用户增长。

以拼多多“砍价免费拿”活动为例,选取电动牙刷进行砍价,马上显示“分享到群,多砍24元”,分享到群后7位好友的平均砍价额为10.16元,以此推断这个标价300元的电动牙刷共需要23个好友帮忙砍价((299.99-65.96)/10.16≈23)。考虑到300元的标价可能虚高,参考网易严选上与其振动频率基本相同的电动牙刷(售价129元)。假设该电动牙刷的成本为100元,若23个好友均为拼多多的新用户,则获客成本为4.3元/人;若一半为新客,获客成本为8.6元/人。无论怎样,相较于阿里和京东200元以上的获客成本,社交裂变无疑是低成本的。

(二)连续获腾讯投资,背靠微信

1. 背靠微信,获得流量支持

微信为拼多多引流,实现流量变现。2016年7月腾讯曾作为投资方参与拼多多B轮融资,近日又再次领投拼多多新一轮融资,成为第二大股东。腾讯2017年年报显示,春节后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微信庞大且强粘性的用户基础为拼多多引流。背靠微信,拼多多得以触达互联网主流用户,并借助微信支付、小程序等简化购物流程,目前拼多多小程序的月活超过两亿。同时,腾讯借助拼多多,也实现了自身社交流量的变现。

2. 对淘宝构成一定威胁

拼多多和淘宝都是电商平台,价格大多低于市场价,平台入驻要求均较低,故用户存在一定的重合。QuestMobile的统计显示,2017年11月卸载手机淘宝的用户中50%流向拼多多,卸载拼多多的用户中78%流向淘宝,可见两者的用户有一定重合。

相较于淘宝,拼多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其它APP相比,无论是月活人数还是使用时长,微信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Q2017微信的月度人均使用时长高达1911分钟,远远高于其它APP;目前微信的月活跃用户稳定在9亿人左右,相较于淘宝四五亿的月活,其中近5亿的差额就是拼多多发展的广阔空间。尤其是拼多多主攻的三线及以下城市,对很多居民而言智能手机就意味着微信,他们从未或较少产生网购行为,借助微信,拼多多可以触及这部分很难被淘宝、京东等主流平台转化的用户。

腾讯对阿里链接的打压利好拼多多。腾讯曾多次打压阿里的链接,例如去年5月,阿里巴巴的淘宝联盟受到重创,不少淘宝客的推广链接在腾讯旗下的产品均无法打开。与此同时,2016年淘宝通过微信导流,为阿里贡献了约2000亿GMV,随着拼多多的日益壮大,这部分GMV正在被拼多多蚕食。

3. 拼多多相较于其它拼团平台:绝佳时机和微信支持

目前常见的拼团模式共有三种: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纯拼团电商,以蘑菇街(1元拼团)为代表的传统电商(拼团只是APP内的一种玩法),以有赞、微店为代表的拼团服务提供商。大大小小的拼团模式纷纷前往微信淘金,与拼多多在价格、产品等方面做差异化,却没有一家能复制其规模与成长速度。

拼多多把握了互联网下沉、主流平台品质化升级的绝佳时机。事实上,拼团和低价是电商领域存在已久的竞争手段,国内专业团购导航网站团八百旗下的折扣类网站折800成立于2008年7月,与之类似的卷皮于2012年9月推出,2011年淘宝推出的拼团产品“聚划算”就曾在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PC时代,实现100亿元的年GMV。因此,拼多多并不是最早做拼团的,但是它把握住了绝佳时机,乘着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微信下沉的东风起势,借社交软件实现野蛮式裂变放在PC时代很难达成,但有了智能手机和微信却能顺势而为。此外,前文已经提及,拼多多发展的这几年正赶上主流平台开始品质化升级,拼多多顺势接盘,差异化战略助其在低线城市独占鳌头。

拼多多的成功离不开微信的支持。首先,微信能给拼多多带来的流量是同行业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匹敌的。其次,微信对于外部链接内容的管理日渐严格,而“拼团”更是规范中特别提及的,拼团类链接很有可能因“诱导分享”被封杀,但拼多多的链接很少被腾讯打压。再者,腾讯对拼多多这些支持不收取任何费用,所以相较于其它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流量成本更低,这也是它能基本实现盈亏平衡的一大原因。

四、发展前景:微信仍是支撑,品质需要提升,看好C2M

(一)微信仍然是拼多多强有力的支撑

拼多多的成功离不开微信的支持。首先,微信能给拼多多带来的流量是同行业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匹敌的。其次,微信对于外部链接内容的管理日渐严格,而“拼团”更是规范中特别提及的,拼团类链接很有可能因“诱导分享”被封杀,但拼多多的链接很少被腾讯打压。再者,腾讯对拼多多这些支持不收取任何费用,所以相较于其它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流量成本更低,这也是它能基本实现盈亏平衡的一大原因。

但是拼多多仍然需要微信强有力的支撑,微信也需要借拼多多实现流量变现。一方面,拼多多是腾讯在电商领域的重要抓手。阿里在电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电商也是阿里的核心立足点和主要收入来源,经过十余年深耕,形成阿里巴巴(B2B)、淘宝(C2C)、天猫(B2C)、盒马(新零售)多体系的电商布局,外加战略投资苏宁和易果,补强3C数码和生鲜两大核心品类。而腾讯在电商方面主要通过扶持其他企业与阿里系进行抗争,基于微信形成社交电商产品矩阵:如拼多多以及众多电商小程序。加上腾讯系的京东、唯品会和每日优鲜,对阿里巴巴进行多维度抗衡,此次增资拼多多也是出于对这一模式的看好。另一方面,拼多多需要借助微信触及用户、了解用户,尤其是微信领先淘宝的近5亿月活。

(二)淘宝和京东暂时难以威胁拼多多主阵地,提升品质是必然

淘宝特价版缺少流量来源,京东多男性用户,因此暂时难以撼动拼多多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地位。今年3月,淘宝和京东也推出了拼团业务,淘宝特价版和京东拼购相继上线。但是,阿里的消费升级战略使得淘宝的流量正在向天猫倾斜,特价版很难从淘宝流量母池或者微信获得大量流量,只能借助其它渠道,比如春晚广告、淘宝客拉新、UC和360浏览器内嵌等。相较于拼多多,流量成本更高,且缺少社交难以高速裂变。而京东虽然也有腾讯的支持,但是考虑到其用户60%以上为男性,与拼多多的正面竞争会小一些。

提升品质是大势所趋。拼多多的零门槛入驻导致平台上的商家良莠不齐,假货、质量差等负面评论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围绕着拼多多。虽然淘宝特价版和京东拼购暂时无法威胁拼多多,但是要想提高低线城市用户的留存率,拼多多必须进一步提升商品质量。此外,由小米和名创优品在一二线城市的成功,可知高性价比在高线城市也大有市场。拼多多如果能够摘掉“假”“骗”“坑”这样的标签,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它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会提高。

大力整治成效显著,但仍有很大改进空间。今年2月拼多多发布的《2017拼多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主动下架1070万件疑似侵权商品,全年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将95%售假商家拒之门外,同时还设立1.5亿消费者保障基金。大力整治成效显著: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综合零售电商满意度排行榜上,拼多多仅次于苏宁易购排在第二,较2017上半年上升5名,各项定量指标较上半年明显改善,用户满意度五星的仅此两家。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拼多多14.6%的投诉占比仅次于淘宝/天猫高居第二,改进空间仍然很大。

(三)看好C2M模式

拼多多的成功本质上来自于生产侧和供给侧的双向突破:以规模效应带动生产侧成本降低,以互联网社交一改供给侧传统的被动式等待。目前拼多多以C2B模式为主,长期来看C2M更具吸引力。

目前拼多多主要是C2B模式,最大程度缩减中间环节,使用户与大宗经销商直接沟通。长期来看,C2M更利于其发展。与C2B相比,C2M在个性化定制和端对端销售上更为彻底,实现了从用户到制造商的直连,将代理商、经销商等排除在外,去除所有流通和加价环节。对拼多多而言,如果像小米一样通过参股方式投资中小厂家,则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厂家的空余产能,打造爆款。目前拼多多已形成一定规模,需要一个更加清晰的盈利模式,提高平台佣金率是传统手段;如果引入C2M模式,则能与厂家进行利润分成,长期来看更具吸引力。

(来源:联商专栏作者 聪聪说零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聪聪说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