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风云榜

互联网风云榜

公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77

总访问量:888979

创新奇智流血上市,AI故事依然难念

2022年02月07日

评论数(0)

创新奇智的上市路又近了一步。

据彭博社报道,创新奇智的IPO定价位于推介区间的底部,即每股发售价的区间为26.3—27.3港元,据此估算将筹集约11.8亿港元,预计将在1月27日登陆港股市场。

然而已经是第二次上市的创新奇智依然没有摆脱大幅亏损的境地,盈利前景仍然难以预期,再加上率先上市的商汤科技虽然开局不错,但随后股价便大幅回落,体量尚不及商汤的创新奇智上市后的表现恐怕难以乐观。

同时更多的AI企业们在冲击二级市场,凭借着“AI+制造”的新故事,创新奇智能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持续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信任还需要打个大问号。

常态亏损 

作为AI行业后起之秀的创新奇智早在2021年初就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只不过没能成功上市,否则“AI第一股”的称号很可能就不是商汤科技了。上市折戟后,创新奇智很快就重整旗鼓再度递表,最终达成所愿。

然而创业不足四年便能火速上市的创新奇智,虽然相比旷视科技等AI老玩家的上市路走得相对顺畅,但是业绩表现却同样不乐观。

招股书显示,创新奇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九个月的营收分别是3720.8万元、2.29亿元、4.6亿元、5.53亿元,其中2019年的营收增速为515.9%,到了2020年营收增速便下降到101.8%,而2021年前九个月的营收增速更是只有85.8%。

营收不断放缓的同时,创新奇智的亏损范围却逐渐拉大。招股书显示,创新奇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九个月的净亏损分别是7120万元、2.48亿元、3.61亿元、4.38亿元,总亏损超过11亿元。尤其是创新奇智仅2021年前三季度的净亏损就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净亏损额,并且相当于2020年营收的95%。

而且行业表现垫底的毛利率表现也在说明创新奇智的盈利能力羸弱,招股书显示,创新奇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九个月的毛利率分别是62.9%、31.3%、29.1%、30.9%。随着营收的增长,创新奇智直接腰斩般的毛利率表现更是在表明其盈利的困难。

比如创新奇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九个月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比例分别是38.8%、29.3%、42.1%、44.3%,而且几乎年年不一样。而且总客户数量也增长有限,招股书显示,创新奇智报告期内的总客户数量分别是50名、150名、157名、130名,其中2019年的增长率为200%,2020年和2021年前九个月的增长率分别只有4.67%和17.2%。

也就是说创新奇智客户数量增长困难且前五大客户不稳定,进而导致营收增速缓慢,未来营收增长的稳定性很难预计,与此同时居高不下的行政开支导致净利润进一步摊薄。

招股书显示,创新奇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九个月的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是4970.7万元、1.27亿元、1.95亿元、3.11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是133.59%、55.5%、42.2%、56.2%。

尽管创新奇智2020年的一般及行政支出比例降低,但到2021年又随之升高,也就是说营收过半的一般及行政支出很难让其净利润有好的表现。尤其是创新奇智仅2021年前九个月的一般及行政支出几乎抵得上2020年的净亏损总额,盈利艰难可想而知。

燥热的AI上市潮

几周前率先上市的商汤科技成为AI行业第一股,作为港股稀缺的人工智能概念,商汤科技的股价在上市三个交易日里就实现了翻倍,投资者们显然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报以积极态度,尽管后续股价大幅回落。

诞生不足四年的创新奇智也成为继商汤科技之后的上市AI企业,而其他AI企业们还在上市路上奔波,尤其是AI四小龙中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以及依图科技。

成立时间比商汤还早的旷视科技在2017年就有了上市想法,到2019年便开始实施具体计划,然而随后遭到了美国商务部的限制,与依图、商汤科技等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大环境的不友好使得旷视科技上市的计划很快破灭,到2021年9月过会科创板后,至今没有新的消息披露。

依图科技在2020年11月通过科创板申请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便主动要求撤回,其原因是需要更长的时间达到监管的要求。与依图科技不同的是,云从科技因财务资料过期导致上市申请终止后,很快提交了新的财务资料,只不过成功过会后仍没有新的消息。

而AI企业们扎堆般地涌向二级市场,也是由于巨大亏损下的商业化前景迟迟难以到来。在AI企业融资的热潮的2015年至2018年,一级市场似乎不要钱似的大把砸向了AI行业,然而结果却是AI企业一边巨大融资,一边是巨大亏损。

比如创新奇智仅用三年的时间便融资了六轮,累计融资高达25亿元,累计亏损超过11亿元;第四方式更是吸引了中国五大行、红杉中国等的投资,但是三年净亏18.4亿元;作为“AI四小龙”一哥的商汤科技更是夸张,共进行了12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50亿美元,然而从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的时间里共亏损了242.72亿元。

高融资,高亏损成了AI企业们共同的标签,一级市场能否持续续血成为AI企业们存活的关键,更何况商业化前景的未知导致投资机构的收益更加难以预料,二级市场也就成为创新奇智们未来争夺的焦点。

然而商汤科技作为AI企业上市的探路者并且作为AI行业的头部企业,发行价位于发行区间的下线,暗盘交易结束后更是下跌1.04%,上市后的表现显然有待进一步验证。果然上市首日便冲高回落且只维持了三日的高涨态势,随后便大幅跌落。

和商汤科技类似,创新奇智的IPO定价位于推介区间的底部,其上市后的表现显然也是不容乐观。两个AI企业的发行价都位于发行区间底部,可想二级市场投资的谨慎。

未来挑战可能大于机遇

投资者对AI企业的上市态度也不得不谨慎些。

作为AI赛道的新玩家,创新奇智仅用不到四年的时间便成功上市,更是差点先于商汤科技登陆港股市场,可以说创新奇智的后发优势不可谓不强,然而持续扩大的亏损范围以及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的技术竞争力依然是限制着其上市后表现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未知的商业化前景。

首先是创新奇智不占优势的研发投入。招股书显示,创新奇智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九个月的研发投入分别是2870万元、1.13亿元、1.82亿元、1.7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是77%、49.34%、39.39%和32.01%。

前面提到创新奇智报告期内的一般及行政支出比例分别是133.59%、55.5%、42.2%、56.2%,也就是说创新奇智研发费用率逐年下滑的同时,还没有行政支出的费用高。作为以技术推动业绩发展的AI行业来说,很难说得上是个好消息,要知道商汤科技、第四方式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都超过了60%,显然创新奇智不高的研发投入势必会制约着其商业化脚步。

其次是激烈的竞争环境。据艾媒网信息显示,2020年人工智能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就将超过1500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也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于2020年达到1858亿元,占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12.2%,并预计于2025年将达到10457亿元,占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20.9%。

规模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着更多的玩家入场,除了创新奇智这样以AI业务为主的企业,也有很多百度、阿里、腾讯等巨头,像支付宝的刷脸系统就是阿里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尽管创新奇智在AI制造垂直细分市场的份额位居首位,但仅有2.1%的市占率很显然是难以维持住其领先地位,伴随着越来越多的AI企业登陆二级市场,这一优势很可能难以保持。

更为重要的是商业化前景的不知何时到来。整个AI行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基于非C端的商业模式使得商业化步伐走得异常缓慢,再加上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人工智能成熟的商业化模式仍有待探索。

作为体量和市场影响力与AI第一梯队的商汤科技等企业仍有不小距离的创新奇智,面对着盈利路径的不可预期,很可能难在未来的商业化步伐中占据优势,虽然将成功登陆二级市场,但能否持续赢得投资者更多的信任依然是个未知数,就其目前表现来说显然是存疑的,毕竟投资者可是用脚投票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互联网风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