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3日
评论数(0)
11月26日,就当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的新闻刷屏之时,“农夫山泉计划在香港IPO,筹资规模或超过10亿美元”的传闻一时甚嚣尘上,消息一出,多路媒体跟进,农夫山泉方面给出四个字“不予置评”。
实际上,农夫山泉上市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在此之前,农夫山泉就尝试过冲刺A股IPO,而且上市辅导期长达十年之久。
农夫山泉 缺钱了?
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曾经在和学生交流时公开表示,“资本市场讲究需求与被需求,但农夫山泉现在没需求,因此不需要上市。”没上市需求就意味着农夫山泉并不缺钱。
在今年6月份,养生堂控股的万泰生物披露招股书,同时也透露了农夫山泉的部分财务数据,农夫山泉2018年总资产为200.7亿元、净资产144.11亿元、净利润为36.1亿元(未经审计)。对比一下同行,康师傅2018年营收606亿元,净利也不及农夫山泉。
虽然说“没有需求”但也不排除“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可能性。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农夫山泉的业绩一直保持稳定提升,但在迈向全品类饮料公司的进程中,资金支出必然也会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上市募资对农夫山泉而言,正逐渐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据此前浙商杂志发布的《2018浙商全国500强榜单》,农夫山泉2017年营收为162.5亿元,同比增长8.3%。然而在2015年和2016年,农夫山泉的营收增长幅度分别为20%和19%。与此同时,农夫山泉的业务也在不断扩张。
2015年,长白山抚松工厂全面投用。2016年8月,农夫山泉建德市四期项目开工,总投资超过10亿元。2016年10月,农夫山泉投资12亿元动工建设其在浙江的第七个工厂。2016年底,农夫山泉赣南信丰县脐橙工厂落成投产,总投资为6.8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农夫选择上市,无论从资金链、还是品牌商誉、多消费人群的战略以及快消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上市对公司都有着一定的利好。
1993年10月,钟睒睒成立了养生堂,研发出知名产品“养生堂鱼鳖丸”,短短一年时间,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1996年,钟睒睒嗅到饮用水市场商机,立足浙江千岛湖,成立了农夫山泉。目前,钟睒睒名下公司超百家,大多由其直接或间接控股,其中养生堂、农夫山泉、万泰生物体量较大。
2018年11月,北京万泰生物曾公开发行招股书,谋求上市。资料显示,成立于1991年的万泰生物最早是中外合资企业,后被港资企业收购。十年之后的2001年9月,钟睒睒得知香港公司有意转让万泰生物股权,便通过旗下养生堂有限公司以1710万元购得万泰生物95%股权,2007年末,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后的农夫山泉也存在着一定的变数,有业内观察人士指出,按照上市规则,农夫山泉上市的监管和财务将透明化,发展初衷、发展计划、投产项目等将被资本市场裹挟改变。农夫山泉可能会更多的注重资本的交易,而非产品发展本身。
农夫山泉,不只是“山泉”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瓶装水市场主要由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百岁山、康师傅、冰露及娃哈哈六家企业占据,其中行业排名第一的农夫山泉2018年市场份额高达26.5%,远超其他竞争对手。
作为瓶装水“老大”的农夫山泉,显然不满足偏安一隅。
今年5月份,农夫山泉曾推出一款碳酸咖啡,在咖啡饮料中融入二氧化碳,试图在品类边界中进军咖啡和碳酸饮料市场,一个月后,农夫又推出“锂水”在花样营销的支持下扩展品类和产品线。
“一旦发现有新的市场机会,只要农夫山泉具备了足够的技术和相关积累,就会选择进入。农夫山泉一直在努力丰富旗下产品线。”农夫山泉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5年,在瓶装水市场大获成功之后,农夫山泉就开始了多元品类扩展的道路,彼时,农夫曾经推出婴儿水、学生水、高端玻璃瓶水等多种细分产品,今年7月份,农夫山泉还跟进 果蔬饮料,推出NFC果汁产品。
产品线的扩展不仅意味着产能的不断增加,也意味着资金的持续投入而随着多元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农夫对资金的需求也将愈发显现,因而,即使当下不上市,未来,农夫也极有可能走上IPO的道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农夫登陆港股传言的同时,是2019港交所的冷清,相比去年,今年的港股IPO数量明显下降。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1月28日,年内146家公司在港交所IPO,同比下降21.08%,首发募资金额合计为2388.1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06%,其中仅阿里巴巴首发募资金额占比接近四成。
而据业内人士表示,港交所IPO数量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科创板的影响,另一方面,近几年港交所上市审核标准有所提高,并且日趋严格;而且,国内香港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加,许多公司也会推迟上市。
实际上,现在上市对农夫山泉来说也未必是最好的时机,一方面存量的行业市场增长空间有限,难以支撑企业估值短期内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港股审核趋严,港区不稳因素增加,此时上市亦存不可抗力风险。
对于农夫山泉来说,或许上不上市也无所谓了,毕竟相比在资本裹挟下的焦虑,闷声发大财似乎才是更好的选择。(ps:财经向善原创稿件,订阅号ID:hlwdnexs,商务转载合作联系:15638400700,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