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经向善

向善财经

公告

文集

财经(127)

统计

今日访问:2970

总访问量:3492723

地摊经济到底是人间烟火,还是“互联网烟火”?

2020年06月10日

评论数(0)


文:向善财经

地摊经济的蹿红让人始料不及,几乎所有人对待地摊的态度,都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变:城管不再到处追赶小摊贩,甚至要亲自打电话邀请人家来摆摊,从前不屑一顾的摆摊秘笈在网上疯狂流转,众人纷纷借阅,就连大佬们之前的摆摊经历都被扒的一干二净。

种种迹象表明,地摊经济已经成为了全民的狂欢。

“走近”地摊瞧一瞧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放开了对个体工商户的限制,19岁的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她本人则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地摊经济也迎来了繁荣发展时期,好多大佬利用摆摊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

例如联想公司创始人柳传志,早期就是靠着摆摊卖电子表、旱冰鞋、运动裤衩以及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在北京中科院门前摆摊卖东西。

马云早期创办了海博翻译社,早期时候净亏损,只好通过摆摊补贴公司,结果摆摊利润超乎想象,在朋友劝说下马云仍然坚持着自己原来的理想,不然肯定是摆摊领域的王者。

然而自2008年开始,全国掀起的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热潮,“城市形象”被管理者摆在了首位,地摊行业由于太“接地气”,成为了文明城市中最大的牺牲者,小摊贩们从此也开始了“游击生活”,与城管之间的“相爱相杀”,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道风景。

地摊经济的消失,确实让很多大城市确实变得干净整洁,但是人间的烟火气息却几乎消失,城市似乎变成了一座座冷冰冰的“钢铁丛林”。

由于今年开年不利,百年不遇的疫情黑天鹅来袭,使得我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今年一季度的GDP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而且失业率也不断上升。

这时地摊经济似乎成为对付病毒的一剂“良药”,再次扛起经济复苏,稳定就业的大梁。截至目前,超过30个市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从天眼查搜索“地摊”可以发现,不少做地摊烧烤的摊贩连公司都已经创立,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差摆摊了。

有意思的是,线下之物的地摊还没起来,线上倒是先火起来了。

各个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启了摆摊模式,热搜上很快就出现了“腾讯总监摆地摊招聘”的新闻,从网上流传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位头戴口罩,拿着大喇叭的HR坐在地上,举着急招两字的A4纸,地上还摆着各种招聘的岗位,从这位总监口罩背后仿佛能看到一脸坏笑的表情。

滴滴也不甘寂寞,把自家单车往旁边一摆,地面的摊子上各种优惠不用看也知道要干啥了,这位仁兄的打扮真的的“一丝不漏”,棒球帽+黑墨镜+蓝色口罩,把脸藏的严严实实,看来对于摆地摊还有那么一丝害羞。



唱吧创始人陈华在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地铁口开起了练摊模式,叫卖起了自家的麦克风,还亲自献唱。

当然,有没有人照顾生意无所谓,重要的是完成线上任务,能上热搜就更好了。

互联网大厂们也不仅仅出来摆摊给大家起个榜样作用,他们也针对地摊经济发布了相关的扶持政策。

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 1688 平台针对“地摊经济”提供了超过 700 亿元的无息赊购;京东的“星星之火”计划将携“500 亿品质货源助力地摊和小店经济”;腾讯在微信平台中推出了“全国小店烟火计划“。美团推出的“春风行动”百万小店的扶持计划。苏宁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摊夜市扶持计划。

真想只有一个

互联网大厂的一系列行动当然是有其深层含义的,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出来摆摊卖东西或者招人,也不会随随便便抛出一个政策。在向善财经看来,这次“地摊秀”主要在这三个方面:

1.这是一场盛大的“流量争夺战”

互联网行业中的主要收入还是以广告为主,而广告收入的基础则是流量,在互联网下半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企业难寻机会增长点,而疫情的到来也让各大互联网公司雪上加霜。

疫情使得整体经济萎缩,削减成本变成头等大事,广告主的支出变得越发谨慎,因为广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期,一时的削减短期来看对销售影响不大,所以广告需求在疫情中的下降幅度巨大。

根据艾瑞的数据,Q1 中国互联网广告整体规模预计环比减少35.8%至 1,212 亿元。2019年全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增长率为18.2%,Q1 网络广告收入在同比只实现了 1.9%微增。

此次的地摊经济或将成为一个新的流量入口,地摊长时间的经营必然会在周边范围内建立起一定的私域流量,而各个巨头通过各种扶持政策实现与小摊贩的链接,则可以实现从私域流量到公域流量的引流。

例如微信推出的小程序政策,当商家积累到私域流量之后,必然要进行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效率最大化,然后把用户导流到微信小程序中,间接的也给微信带来了流量。

可能一个小商贩对于巨头们的引流微乎其微,但是不要忘记了,创业门槛低、经营成本低的特点,使得地摊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成都一夜之间新增的十万人就业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地摊经济的火热显然成为了一个导火索,引爆了一场关于流量的战争。当然流量的战争需要围绕用户进行,下功夫也要找对地方,当用户都被地摊吸引时,互联网公司在此发力也成必然。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曾说过:“广告不再是通过理性的力量来说服人,而是以合乎心理的方式,适应着时代的心理结构。”显然互联网大厂知之更深,即便是追逐流量也顺应着时代潮流,在地摊风口中以一种正当的方式博取着大众的眼球,收获流量的同时顺带也为地摊经济做着贡献。

2.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本地生活”之争

今年是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竞争最激烈的一年。本地生活一直是美团的主阵地,所以美团可以说是最惨的。由于深受疫情打击,美团从刚刚盈利又转为了亏损,并且同时迎来了多个巨头的竞争。

饿了么已被阿里收入麾下,今年年初,支付宝全面改版本地生活平台,将饿了么放在了开屏首页。

今年的3月10日,滴滴在杭州和成都推出新服务——滴滴跑腿,在3月17日,滴滴已在上海、深圳、重庆等21个城市上线跑腿服务。

近日,百度App先后在安卓和iOS端上线了“服务中心”小程序,App首页下拉即可进入。“服务中心”包括医疗健康、快递服务等9个固定的一级入口,覆盖便民生活、吃喝玩乐、旅游出行三个板块。

而地摊本身属于本地生活服务的一种,而且要说那种经济模式最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非地摊莫属。

本地生活服务本质上是一种懒人经济,各个玩家争夺的是谁能给用户带来更便捷的服务,比拼的是谁可以最高效的提高用户的效率。同城的即时配送服务离用户永远有着“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就连线下的商超,水果店,在正式的商业交易之前,仍存在着一道“门槛”。而在用户路过地摊的瞬间,就已经和商家实现了“零距离”,而这个瞬间足以秒杀大部分竞争对手。

一种经济形态的存在必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们正在变得越来越“懒”,而地摊经济则高效的满足了人们这一基本诉求,互联网巨头通过扶持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可以更好的发力于本地生活领域,通过乘数效应实现质的飞跃。

3.这是互联网巨头的下沉之举

近几年最火的关键词中“下沉”是其中之一。何谓下沉,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沉不再是线下实体商业形态中存在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或行政区域的划分,而是指触达之前在实现手段上难以触达的市场群体。

拼多多成功打破了大众普遍认同的“事实”——拥挤的电商饭桌已经坐满了,靠的只有两个字——下沉,下沉被拼多多带火了,但是下沉并不好做,作为高高在下的互联网巨头,下沉意味着要把自己深深的埋在泥土里,众多互联网公司都被拘泥于“拼多多式下沉”的思维上,而没有找到新的路子。

如今地摊经济的升温显然给出了新的答案。地摊本质上是下沉市场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其贩卖的商品价格低可以说是地摊经济的最大特点,因此其受众更多的是下沉市场中的基层消费者。

面对广大的下沉市场,即便是互联网巨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既然互联网公司下沉的成本高昂,与地摊商贩成为“中国合伙人”或许是个不错的下沉选择,和下沉市场中这群土生土长的人联合,必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摊占了谁的坑?

从短期来看,地摊经济必定会影响到实体店的生意,不过长远来看,如果国家对地摊经济持续放开的话,双方可以融合发展,互相补充,本质上两者属于“互补品”的关系。

相比实体店,地摊少了房租等硬性成本,商品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地摊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拥有流动性、随机性。

实体店也拥有自己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数量的中等收入阶层,这一群体拥有着较强的购买力,也需要实体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产品、以及优质的购物环境和服务体验,而这些是地摊无法满足的。

所以对于目前的实体店来说,劣质的产品,糟糕的体验必将被地摊所淘汰,如果想要在市场中长久发展,应尽量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发挥自己的长板效应,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才是当务之急。

商业用房租赁行业也会迎来一个艰难时期,毕竟当实体店陷入倒闭或者转去摆摊时,租金也会大幅减少。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只有把整体框架完善好了以后再逐步推广,才不会对合法合规的经营者产生冲击,才不会对商业地产和地方金融系统产生太大影响。”

这种顾虑不无道理,不过在疫情后时代经济复苏、稳定就业的大趋势下,地摊经济的开放与框架完善可以同步进行。

地摊经济的开放也必将对共享单车领域造成影响,因为两者本质上拥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都会挤占城市的固有空间,甚至给城市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在《城市的胜利》作者格莱泽看来: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寄托着人们对未来最美好的希望;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能够带来创新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但是地摊和共享单车都会使城市的密度过高,反而会对城市产生不利影响。像地摊拥有流动性、随机性的特点,而且地摊必定要设在人流量较大的场合,所以有很大可能会造成交通堵塞的情况发生。除了交通堵塞外,给食品安全、治安管理、交通堵塞、油烟噪音......等方面也带来诸多麻烦。

共享单车此前的烧钱大战,使得越来越多的单车被投放到城市当中,花花绿绿的单车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还给城市的交通治理带来了严重隐患。野蛮生长过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企业重投放轻管理、残损车辆堆积、用户无序停放等等,给市民生活和市容环境秩序带来很大困扰。

此次地摊经济的“解绑”,意味着城市空间将会被进一步占用,城市管理者需要面对大量新出现的城市治理问题。所以目前是共享单车领域一个投放单车的窗口时期,随着地摊疯狂涌入城市,城市管理者对于单车的新增投放,必定会越发的慎重,而共享单车市场的格局将来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这也意味着各个共享单车企业可能会出现“有钱没地花”的尴尬局面。

练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每天起早贪黑,承受着风吹日晒,如果想要当做副业,一般人是很难坚持下去的,线上的狂欢只属于线上,等到大潮褪去,才会发现:地摊经济的背后,不管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大部分还是属于月均收入不到一千的6亿底层民众,而地摊也是他们赖以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

就像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研究人员李婷发文提到的:“对于大多数参与地摊经济的底层民众而言,他们很难依靠地摊经济直接实现阶层流动,获得经营地摊的机会仅仅可以为其提供基本的救济和保障。”

向善财经原创稿件,订阅号ID:IPOxscj,商务转载合作联系:a913613543,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IPO财经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