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经向善

向善财经

公告

文集

财经(127)

统计

今日访问:1276

总访问量:3490721

在“智慧教育”寻找好未来,有戏吗?

2022年03月03日

评论数(0)

“双减”政策发布后,包括好未来、新东方在内的上市在线教育公司股价跌得只剩下了零头,至今仍在苦苦挣扎。近日,好未来公布了截至2021年11月30日的2022财年第三财季未经审计的业绩报告。

从报告来看,在报告期内,好未来净亏损99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6.2亿元。除了在第三财季有相对较大的亏损之外,好未来在截至2021年8月31日的6个月时间内,累计亏损额度约为59亿元。

飞得越高摔得越惨,曾经的在线教育巨头面临着巨亏的窘境。同时好未来也开始了新的动作,相继押注不同的教育方向,关键是好未来还能找到“好未来”吗?

智慧教育:好未来的“救命稻草”?

在“智慧教育”寻找好未来,有戏吗?

可以看出,好未来对于亏损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比如在营销销售方面节流,在Q3该项支出为2.7亿美元,同比上一财年同期的4.2亿美元,下降比例达35%。双减之后好未来在广告投入上显著下降,但相比亏损仍然显得杯水车薪。

对比新东方,好未来累计亏损额度约为59亿元的数据,几乎相当于新东方在整个2021财年的亏损额度的2.56倍,显然好未来承受的压力更大。

这也可以理解,好未来从K12起家,K9业务比重更高,根据业内人士测算,好未来的K9业务总占比将近80%左右。而新东方成立早期以出国留学业务为主,后扩展至K12,其K9业务收入比重大约只有50%-60%。

数据显示,截至2022财年Q3,好未来公司的期末可用现金及等价物剩余13.5亿美元,同比2021财年Q3的42.8亿美元,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达68%。在失去资本支撑之后,巨头家里也快没有余粮了。

寒冬之下,生存的倒计时已经响起。如学易优教育、东方优播、罡得教育等一众教培机构已经离场。有的企业为了生存,干脆脱离了教培行业,比如学大教育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北京琢器咖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销售食品、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

目前,教培机构在教育方面转型的主流大致有四个方向,分别为素质教育,成人教育,智慧教育,教育硬件。

对于被逼到末路的教育巨头来说目前面临一个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对于习惯于躺在资本上发展的巨头来说,任何一个方向的可能性都不想放过;另一方面,从面前处境以及自身余力来看,又难以支持企业做全方位的探索,必须分好主次轻重。

资本做的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企业快死的时候不能指望资本会来救你。

对于好未来,首先排除掉的是教育硬件,因为并不具备硬件基因。提到教育硬件,一般消费者能想到有道的有道词典笔、科大讯飞的讯飞扫描词典笔、读书郎的学习平板等,但好未来并没有什么代表性产品。

成人教育方面,在2021年7月,好未来曾对外披露成人教育品牌“轻舟”,覆盖考研、语培、留学三个领域。

素质教育方面,在2021年6月,好未来旗下少儿英语品牌“励步英语”就曾更名为“励步”,主推戏剧、口才、美育、益智等素质教育产品;在2021年9月,好未来旗下学而思培优推出素质教育品牌——学而思素养中心,该中心的产品内容涵盖科学、编程、益智、故事、口才、传统文化、美育、围棋等模块。

从动作来看,好未来更偏向于素质教育。毕竟受众群体中,素质教育与K12仍存在大量重合,而面对成人教育好未来更缺乏经验。只不过目前来看,两大教育似乎都没有溅起多少水花。

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成人教育,实际上仍未脱离教培的本质。教育不是资本的游戏,未来仍然有可能面临严厉管控并再次遭遇黑天鹅事件。

据天眼查专业版APP显示,就在2月23日,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嫌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交易,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0万元,事由与“新东方—1元雅思课”广告有关。

在“智慧教育”寻找好未来,有戏吗?

至于智慧教育领域,好未来在2021年12月21日宣布旗下To B业务升级,推出新品牌“美校”,旨在为教育行业提供直播、教研、AI系统解决方案,提升行业科技服务和数字化水平,转型针对第三方机构和全日制学校的智慧教育与科技服务业务。据悉“美校”业务由好未来CTO田密亲自挂帅。

根据好未来公司当前最新的官方介绍,公司是“一个以智慧教育和开放平台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课外辅导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服务公办教育,助力民办教育,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的科技教育公司。”

总的来看,其转型方向可以理解为以智慧教育为主,同时兼有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K12相邻赛道已经陷入了新的内卷,那么智慧教育能够成为好未来的“救命稻草”么?

好未来还能撑起此前的估值吗?

实际上,好未来在2018年也曾成立了To B事业部,推出了主打双师模式的“未来魔法校”,并且把部分AI能力开放给学校和教育机构。听起来好未来在该领域似乎已经深耕许久并具备一定优势,但严格来说,好未来曾经的To B事业部和如今进军智慧校园并不是一回事。

从此前公开资料来看,好未来曾经的To B事业部以K12领域的第三方教培机构为主。比如在2019年好未来的“2019魔法年会”上,未来魔法校曾宣布与家长帮、豆神魔法语文、外教易、WISROOM代表共同启动战略合作。还有好未来依托的“魔法双师”模式也主要是针对教培机构,而不是全日制学校。

在双减政策管控下,好未来想要赋能的那些K12中小教培机构大多也已凋零,好未来的重心或许会转向公办学校,而公办学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

这也意味着,好未来或许将从To B转向To G。也就是说,好未来过去的经验并不能直接拿过来照搬,因为在商业模式上有根本区别。K12大量烧钱快速做规模的打法在智慧教育这里是失效的,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企业需要更为系统、深度的助力和协同,需要重新趟出一条路来。

K12学科培训赛道,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坐拥近万亿的市场,因此才能诞生好未来这样的资本巨头,引发资本市场的狂热。那么,好未来转型的智慧教育市场天花板有多高?也值得考量。

智慧教育,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教育信息化。一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以上。在这笔巨额支出中,专门针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占了不小的比例。

根据2011年6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列支教育信息化的经费,不得低于8%。在2021年,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接近4000亿人民币。相比曾经的K12教培赛道缩水超过一半。

然而,这也并不是好未来转型所在市场的真正份额。教育信息化大致分为两大类场景。一类是教育场景,另一类是非教育场景。

在教育场景包括智慧教室的改造、远程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资源管理以及教学辅助等等,好未来做的就是教育场景的智慧教育。在非教学场景,比如有安全管理方面的智能门岗门禁、线上请销假申请、数字孪生监控管理校园等等,包括老师的“选用育留”、学生的“奖惩助贷”实际上都是教育信息化的落地领域。

市场仍然需要进一步分割,在教育体系中又分为高校和中小学基础教育,两者有着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好未来此前以K12为主,其To B事业部与中小学更加适配,转型智慧教育之后,或许仍然需要以中小学校为主。

可以发现,好未来实际上已经从曾经的万亿市场走入了蚂蚁市场的“小胡同”里,想要撑起此前的估值似乎缺乏可能性。

从智慧教育的现状来看,当前行业仍以点状发展为主,存在碎片化问题。

在供给端,包括好未来在内,很多企业是针对细分领域攻坚,从小的应用点切入,很难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对学校来说难以形成有效的集成和协同,进一步限制了市场发展。行业太离散,也难以形成真正的头部企业。

在需求端,各个学校之间难以打通,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学内容也存在差异,用户规模不能集约,数据规模不能集约,难以实现规模化智慧教学运营,也对智慧教育企业提出了挑战。

对于好未来来说,已经在资本市场遇到困难,而入局智慧教育前期市场盈利周期比较长,如果不能持续不断地有新客户方面的数据提升、收入提升,未来将面临非常大的生存、发展压力。

本质上,K12烧钱大头的销售营销费用基本都打水漂了,真正能够继承并留下的,其实就是这些仅剩的在线教育科技以及教育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至于这能够为好未来转型提供多少加速度,仍需要进一步实践和验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向善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