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经向善

向善财经

公告

文集

财经(127)

统计

今日访问:616

总访问量:3489941

金融壹账通欲登港股,能摆脱“亏损魔咒”吗?

2022年03月03日

评论数(0)

在2019年12月14日,金融壹账通赴美上市的第二天,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在信里叶望春写道:“上市不是终点,而是快速发展的新起点。”

谁料这不仅没有成为金融壹账通的新起点,反而成为了金融壹账通下坡的拐点。美股上市这几年来,金融壹账通的股价跳水般下跌,从股价较高峰时期的28.8美元到截至2022年3月2日收盘时不到2美元,市值已蒸发逾百亿美元。

估计就连金融壹账通的母公司平安集团都看不下去了,寻找新的“新起点”自然就成了金融壹账通的重中之重。日前,金融壹账通宣布已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准备投向港股的怀抱。

为何会被美股投资者抛弃?

据悉,在2月25日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时,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叶望春表示:“目前我们也在积极筹划回归香港市场。”从透露消息到行动相隔不过短短几天时间,由此似乎可见金融壹账通对港股上市的迫切。

不过,此番金融壹账通以“介绍上市”的方式回归港股。所谓介绍上市,是已发行证券申请上市所采用的方式,该方式毋须作任何销售安排,因为寻求上市的证券已有相当数量,且被广泛持有,故可推断其在上市后会有足够市场流通量。

介绍上市并不涉及任何新股份的发售或任何其他证券的公开发售,因此无需进行公开招股程序,所需挂牌时间较短。同时,由于不涉及到新发售股份,因此不会稀释现有股东股份。缺点是上市初期可能有交投不活跃的情况出现,而且不能为上市公司带来新的融资资金,不过之后企业可寻求在港股市场的再融资。

为何金融壹账通在美股表现如此不尽人意?此番在港股上市又能否规避在美股所遇到的问题?对金融壹账通来说,都是需要回答的难题。

从股价来看,根据纽约证券交易所802.01C条之规定,一只股票平均收盘价在连续30个交易日内低于1美元,则该股就被视为低于合规标准,面临退市的风险。比如人人公司,就曾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接到纽交所警告。

如今金融壹账通美股股价已经离一美元的红线不远了,如果金融壹账通未能有效改善其股价下跌的趋势,未来就可能会有退市的风险。

或许金融壹账通对自身股价也失去了希望,那么提前找好下家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如果金融壹账通被逼退市之后再想重新上市,或许难度也不低。

另外在瑞幸暴雷事件影响下,美国资本市场监管趋严,中概股普遍遭殃。

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已提出,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都必须遵守美国的审计要求,否则这些公司将被迫退市。最关键的是,中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师必须和美国的监管部门共享相关文件。这对个别喜欢业绩掺水或造假的中概股来说,将是灾难性的。

从利润角度来看,金融壹账通的业绩表现并不太好,连年亏损,再加上自身中概股的身份,在美股自然命途多舛。

还有,金融壹账通的业务结构也在过去几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愈发依赖母公司平安集团,已经引来美股资本市场对金融壹账通的质疑。

金融壹账通以往的核心业务是业务发起服务(助贷)和风控收入,结果在2020年大幅下滑。

在2018年,金融壹账通的业务发起服务(助贷)收入占比39%,风险管理收入占比15%,合计占比54%。然而在2020年二季度,公司业务发起服务(即助贷)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滑落至19%,风险管理服务收入占比滑落至9%,两者占比合计28%。

两年时间里,助贷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收入占比下滑了一半,只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另外从黑猫投诉上可以发现金融壹账通相关业务的一些投诉,但真实性需进一步考证。

金融壹账通欲登港股,能摆脱“亏损魔咒”吗?

此后,金融壹账通依靠运营支持服务撑起了收入,在2020年迅速接棒。财报显示,2020年二季度,运营支持服务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71%;2020年一季度,运营支持收入为1.64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长迅猛。

而运营支持服务业务的主要客户就是平安集团和陆金所,平安集团将这部分订单直接交给了金融壹账通,弥补了核心收入的下滑。而金融壹账通对平安集团的依赖也愈发严重,甚至认为理所当然。

在金融壹账通2020年二季度的电话交流会上,曾经有分析师质疑,二季度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平安集团是否有问题?金融壹账通当时的董秘、企金部CEO费轶明对此表示,平安集团是金融壹账通的战略伙伴,金融壹账通任何时候推出新产品,总是会让平安集团做第一个客户。

从此次招股书披露,金融壹账通2021年收入的56.1%来自平安集团,收入的10.4%来自平安集团联营公司陆金所集团。

寻找下一个上市“新起点”

金融壹账通欲登港股,能摆脱“亏损魔咒”吗?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金融科技服务云平台,金融壹账通自2015年成立到2019年12月在纽交所上市,一直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潭。招股书及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金融壹账通累计亏损62.803亿元。

历史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度,金融壹账通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7亿元、-11.96亿元、-16.61亿元、-13.54亿元和-12.82亿元。

对于亏损,金融壹账通给出的解释是“专注于培育客户群,搭建及发展产品技术基础设施和能力,为未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而非追求及时财务回报或盈利能力”。

在去年8月底,曾有落款为 "Yonglin research " 的举报信指出,金融壹账通涉及财务欺诈、商业贿赂、欺骗监管、非法隐瞒重大信息披露、市场操纵等多项违规操作。壹账通回应称,系谣言,已报案。

受到网上举报信的影响,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盘前曾一度跌超14%,其中确实存在很多疑问。

比如举报信曾提及“平安系客户大部分收入都要通过R&D返还。”R&D全称为“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研究与开发。

据悉,金融壹账通起初为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部门,与平安集团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及应用,而平安集团向金融壹账通提供技术及基础设施(尤其是云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

金融壹账通招股书指出,“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9个月,我们从平安集团获得的收入分别为2.357亿元、5.276亿元和6.773亿元。我们分别向平安集团购买了3.581亿元、6.758亿元和3.915亿元的产品和服务。”

新言财经通过梳理金融壹账通招股书和财报数据发现,2018年、2019年两年里,金融壹账通的研发费用和来自平安集团的收入数据极为接近;此外,2017年~2021上半年,金融壹账通来自平安集团的收入总额为44.86亿元,而其研发费用为37.65亿元,二者相差仅7.21亿元。

这些数据虽不足以证明举报信的内容,但如果数据翔实的话,也难免给人一种雷同的错觉。

“举报信”中还提及,“团队这三年多流失了超过70%的非原平安系中高层员工。除了担心财务造假惹火上身外,还有业务从根本上无法在非平安系客户中推动的原因。”

虽然,无法确定离职高管占比,但据天眼查专业版APP显示,金融壹账通高管离职的确频繁。

金融壹账通欲登港股,能摆脱“亏损魔咒”吗?

此前,面对金融壹账通一蹶不振的美股股价,董事兼CEO沈崇锋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金融壹账通股价目前是被低估的,如果回归香港市场,能够提供投资者更多的投资渠道。”

金融壹账通也表示,“我们预期,于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依赖少数客户。因此,未能维持及加强我们与该等主要客户的关系可能导致我们的收入出现重大波动或下跌,并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声明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中信息及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另:所涉企业信息,均来自于企业的法定公开披露信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向善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