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经向善

向善财经

公告

文集

财经(127)

统计

今日访问:5566

总访问量:3486847

315倒计时开启,屡上热搜的三只松鼠有望登台?

2023年03月02日

评论数(0)

文:向善财经 作者:刘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正因如此,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了每年315晚会重点关注揭露的领域之一。比如2016年揭露的饿了么黑心作坊、2020年的汉堡王和山东即墨海参、2021年的沧州青县的瘦肉精羊肉、还有2022年土坑酸菜和廉价木薯粉充当红薯粉事件。

而一旦被315点名,无论是品牌销量还是市场股价几乎都要经历一个痛彻心扉的触底整改过程,去年的康师傅已经用数亿元的市值代价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每次315晚会前夕,都会有相当一大批有着食安“黑历史”的品牌食品企业惴惴不安。

那么今年会是哪家食品企业荣登315晚会?虽然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是从去年上热搜的频次来看,国内知名的坚果零食品牌“三只松鼠”可能“中奖”。

而且从经验来看,早在2017年三只松鼠就已经亮相过315晚会的“不合格产品名单”,所以用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讲可能就是——“这事,它比我熟”。

三只松鼠:食安黑榜上的热搜常客

据向善财经粗略统计,在去年短短九个月间,三只松鼠至少有三次因负面事件而冲上了微博热搜,其中有两次都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登榜。

比如2022年7月曝出来的#三只松鼠脱氧剂泄露致孕妇误食#。据网友爆料称,其怀孕的妻子吃了半包三只松鼠坚果后,发现食品袋中的脱氧剂泄露。但三只松鼠官方客服工作人员却对此回应称,食品用脱氧剂有经过试验,误食对身体没有什么害处,多喝水可以随着身体排出体外,但孕妇体质比较特殊,多观察,有问题可以及时就医……

毫无疑问,客服如此“冷淡”且急于撇清责任的回应几乎不可能压下公众汹涌的食安舆论。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三只松鼠官方才站出来回应称:“此脱氧剂破损原因系投放过程中光眼偏移造成误切所致,公司后续联动供应商进行版型调整,在设计上进行光电眼位置重新确认。另外,该款脱氧剂主要成分为铁粉、二氧化硅、活性炭、水、食用盐等。三只松鼠愿积极配合消费者家属做健康检查,并承担全部费用和相关责任……”

进入8月,#三只松鼠招聘要求保持松鼠式微笑#和#三只松鼠店方称喊顾客主人很正常#等一系列市场舆论一边倒的门店服务模式或企业文化争议事件,又让其遭到了众多网友的口诛笔伐。但这还没完,随后9月份曝出的#三只松鼠被曝吃出油炸壁虎#一事,更是让不少网友直呼“谁还敢再买三只松鼠啊?”

9月19日,#三只松鼠被曝吃出油炸壁虎#事件叕叕让三只松鼠冲上了食品安全舆论的风口浪尖,并且单日阅读量高达2.2亿人次。虽然对于此次事故,三只松鼠的态度表现的极为强硬,发布声明称其工艺生产线绝无可能出现此种情况,属于“人为碰瓷”,并且已经报警。但有意思的是,直到现在三只松鼠也没有自证清白地公布过维权结果,而网上也未能搜到该事件的相关后续。

不过即便抛开真假难辨的“油炸壁虎”事件不谈,在三只松鼠坚果零食里发现虫子这事,其实并不少见。比如最近就有媒体曝出,有网友发文称:在三只松鼠巴旦木中吃出了虫子。而据图片显示,该虫子类似于蚕蛹一样,几乎占满了整个坚果内部。对此,三只松鼠客服表示:巴旦木它是一个农产品,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个别会有虫害的情况。带壳坚果无法做到百分百的虫害的清除。目前,三只松鼠对消费者进行了200元赔偿。

客观来看,三只松鼠客服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并且从后续的补偿动作来看,公关态度也颇为诚恳,作为消费者似乎也不应再过度苛责。但是从商业的视角来看,向善财经注意到早在2019年,就有媒体曝出过三只松鼠相关的坚果藏虫案例,而今却依然存在。那么作为一家上市企业三只松鼠想要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又是否该应该主动做好相关食品品控的更新升级呢?

其实据向善财经观察,“品控不严”可能正是三只松鼠食安问题频出的一大关键原因。

比如在2017年,由于旗下某款开心果的霉菌检出值超过了国家标准的1.8倍,三只松鼠登上了315晚会的“不合格产品名单”。之后在2019年315晚会前夕,三只松鼠又被爆出吃出蟑螂、发霉等问题,一度被怀疑将会再度登上315的“黑名单”。

紧接着到了2020年11月,三只松鼠又因旗下薯片中的2A类致癌物超标被深圳市消委会点名。据悉,三只松鼠薯片中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μg/kg,而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为750μg/kg。

2021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的情况通告,其中三只松鼠的1批次开口松子显示过氧化值超标……

不仅如此,截止到今年3月2日,在第三方投诉维权平台“黑猫投诉”上,三只松鼠的投诉量已高达1985条,良品铺子为1336条,来伊份是536条。很明显,虽然零食行业整体投诉量偏高,但是相较于同行来说,投诉量最多的三只松鼠作为“科技与狠活”的典型代表,登上2023年315晚会曝光名单的可能性无疑要更大一些。

那这不禁令人疑惑,三只松鼠为何会层出不穷地被曝出食安问题,又为何会在多次曝光以后仍“屡教不改”呢?

OEM模式的锅,三只松鼠甩不掉?

据向善财经观察,三只松鼠之所以会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根本原因或许与其在生产加工端一直选择的OEM模式有关。

三只松鼠从创立之初,采用的就是“代加工+贴牌”的OEM生产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企业能靠着轻资产的运营来规避重资产的经营风险,同时也能将自身的经营重心锁定在下游渠道和市场营销层面,有利于企业在前期通过品类扩张及存货高周转率,实现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

但问题也很明显,即品牌对食品质量安全难以把控。

因为OEM模式的特性,使得三只松鼠等贴牌方几乎很难真正深入到产品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再加上零食产品的sku又普遍庞大且复杂,安全品控相对来说又更加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在这种情况下,三只松鼠对于食安问题“不是不改正,而是不能改正或者说很难改正”,这属于商业逻辑里的BUG,一时半会不太可能被修复。

说到这,或许会有部分朋友会产生这么一个观点,即频繁被曝光的三只松鼠似乎比任何人还要委屈,毕竟其都没有参与或者深入到生产加工环节,更多只是贴牌而已。可代加工出现的食安“黑锅”,却一个接一个地扣在了三只松鼠头上。

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不少消费者之所以选择三只松鼠,就是冲着品牌去的。要知道,所谓的品牌,它代表的是顾客体验的总和,包括消费者所能接触到产品的每一个信息触点,如价格、味道、包装、广告和渠道等等。而如果消费者高价买不到高质产品,品牌却又甩锅给代加工商,那这又如何能让人持续信服三只松鼠呢?

反应到业绩层面,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实现营收53.33亿元,同比降24.57%;归属净利润为9349万元,同比下降78.86%。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2.19亿元,同比下降32.63%;归属净利润为1136.5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87.43%。

而最新公布的年度业绩预告又显示,2022年全年三只松鼠归属净利润为12000万元—14000万元 ,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5.95%—70.81%。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三只松鼠们也并不是没有尝试改变。比如在去年前三季度和年报中,三只松鼠都提到了“公司正在推进战略转型,供应链、渠道等布局及其效益产生需要一定时间……”。

深入来看,在供应链层面,三只松鼠以每日坚果为试点,开始自建工厂进入二产。如去年4月开工建设第一座每日坚果示范工厂,并于7月实现首批规划的两条产线试运营。而截至到前三季度末,共计六条产线36套设备已全部正式投产。而在渠道层面,从今年一季度的“全面暂停线下门店扩张”,到现在三只松鼠已累计与 885 家经销商伙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品牌授权经销合作……

事实上,如果抛开自建工厂、采购原材料带来的巨额现金流压力,(2022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经营现金流入金额为46.2亿元,流出金额却达到了43.26亿元,几乎没有留存。)仅从提高产品品控,减少食品安全舆论负面和实现线下渠道扩张的角度来看,三只松鼠的转型无疑是成功的。

但问题是业内人士指出,三只松鼠此举似乎只能算是治标,却不能治本。自建工厂确实可以提高品控,可坚果品类的市场差距不在于品控而在于原材料成本,掌握高性价比的原材料,提升产品净利率或许才是三只松鼠的根本。

在这方面,与坚果产品属性颇为相似的炒货瓜子王者“洽洽”似乎给三只松鼠打了个样。众所周知,洽洽的基本盘是瓜子,虽然前期同样是靠重广告营销的玩法一举成名,但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们不同的是,洽洽在掌握了市场规模优势后就迅速地将自身的供应链延伸至上游原材料端。

或许正因为洽洽实现了对瓜子品类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掌控,所以其才能够在品类极为成熟且本身消费频次不高、市场门槛和消费单价相对较低的炒货瓜子赛道最大程度地压缩成本,以保持高毛利率的市场表现。在这方面,洽洽瓜子业务的毛利率常年稳定在30%左右的水平,净利率也基本处于10%以上。

而相比之下,市场单价更高的三只松鼠的坚果业务毛利率虽然与洽洽不相上下,普遍维持在28%左右,但年净利率却始终未超过6%,近四年以来甚至未超过5%。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过从好的一面来看,既然三只松鼠现在已经出现了新的转变,那这就意味着其未来也并非没有重回市场巅峰的可能。

所以,无论三只松鼠此次会不会被315晚会点名,都希望三只松鼠能够知耻而后勇,真正成为国民放心的坚果零食品牌!

声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中信息及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另:所涉企业信息,均来自原企业的公开披露信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向善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