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经向善

向善财经

公告

文集

财经(127)

统计

今日访问:6358

总访问量:3487783

卢敏放留给蒙牛的奥运“牌”,高飞能打好吗?

05月24日 18:29

评论数(0)

文:向善财经

奥运这个“局”,蒙牛还身在其中。

5月19日,高飞履新蒙牛总裁之后,第一场大型活动是跟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的会面。

作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双方会面的内容,也大概是双方的长久合作以及即将举办的巴黎奥运会。

这场会面,对蒙牛来说很重要,毕竟奥运对于蒙牛意义非凡。

2019年6月,蒙牛、可口可乐与国际奥委会达成合作,签署了奥林匹克历史上首个“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协议”成为奥运顶级赞助商。当时有媒体报道,蒙牛为此豪掷30亿美元。

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约合210亿人民币。要知道,蒙牛2023年的净利润是48亿人民币。

花了大价钱之外,那年与奥运签约也与友商彻底“撕破脸”,“虎口夺食”签约奥运,也引发了不小的争执,带来很多隐形成本。

这场会面,对高飞个人来说也很重要。

刚刚履新总裁之位,此时高飞需要一场“大胜”巩固自身的影响力。毕竟过去卢敏放执掌蒙牛多年,高飞虽然也是蒙牛老人,但毕竟刚坐上总裁之位,根基还未完全稳固。

而此时的蒙牛也面临着净利润下滑,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压力大、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从卢敏放手里接过的这张价值不菲的“奥运牌”,是高飞的一次机会。可这张“奥运牌”的价值真的有那么大吗?

也许未必。

营销增长“失灵”,打出“奥运牌”有用吗?

营销有没有用,签下奥运合作的卢敏放说了不算,接棒的高飞说了也不算。

一切还得看财报数据。

2023年,蒙牛财报中的利润是下滑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了9.3%,但总营业额却同比增长了6.51%。

增收不增利,原因可能就在于营销上花钱不少,但拉动的效果却不够明显,所以最后反过来挤压了利润表现。

市场策略上,蒙牛向来都偏积极一些。

2023年,蒙牛的销售及经销费用为251.92亿。其中,光是广告费用就增加了近20亿,涨幅高达36.9%。要知道,2022年蒙牛销售费用只有223.47亿,比2021年还下降了4.85%。

可见,过去一年蒙牛是花了更多的钱去做营销,但结果呢?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长了12.73%,而营收只增长了6.51%。这钱花的似乎有点不明不白。对比之下,2022年销售费用下降了4.86%,但营收却涨了5.05%。

由此来看,蒙牛在2023年的营销投入拉动增长办法已经有些失灵了

那么在此背景下,2024年,高飞再打“奥运牌”还会有用吗?

可能有点用,但也未必有多大用。

一是从过往的反馈来看,21年举行东京奥运会,22年北京冬奥会,天眼查APP显示:蒙牛对应的营收同比增长了15.92%以及5.05%,是不是东京奥运会效果看起来还不错?

但要知道,因为疫情影响,2020年蒙牛营收就只有760.3亿,2020年的营收基数太低了,所以,2021年稍微稳定后就变得相当亮眼。然后2022年营收增速就很快又跌回了5%。

也就是说,过去两三年间蒙牛花大价钱赞助的奥运,都没能带来想象中的营收高增长。

虽然这背后有疫情的干扰,而且营销的意义也并不完全在于营收转化,同时还在于品牌形象的传播和势能积累。但说一千道一万,当蒙牛的高投入换不来高营收,甚至还反而成为高负担后,这份高投入赞助还值得吗?

第二个就是,现在国内的乳业市场情况并不适合搞更多品牌广告营销,而适合把广告折成优惠,去做产品促销。

因为受外部因素影响,近两年来原奶上下游供需逐步走向失衡,液体奶市场也由此被迫进入了价格战时代。再加上现在宏观经济的复苏缓慢,使得乳制品终端需求表现愈发疲软,更加剧了液奶市场的销售内卷。

此前就有多家媒体指出,2023年众多乳企旗下的高端白奶产品都在线下打价格战。以高端奶代表特仑苏为例,原价5元一瓶的特仑苏在线下超市的促销价曾只有3.5元左右,拼多多百亿补贴上的特仑苏则更便宜,一瓶的均价还不到3块钱。

那么在这种价格战的背景下,像蒙牛这般着重加码品牌赞助营销还有用吗?

有用是肯定的,但整体影响却可能是弊大于利的。

从结果来看,2023年,蒙牛的存货转换周期是43天,2022年是46天。

可见周转情况是变好了些。

并且同期,蒙牛乳业实现收入986.2亿元,同比上升6.51%,其中液体奶业务收入820.7亿元,同比增长了4.9%,整体表现也都优于同行竞对

可即便如此,在拼价格的时代,品牌广告终究只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乳企们在销售费用上适当投入,甚至是相较于以往的高规模略有缩减,减少这种看不到直接转化效果的品牌赞助营销,或许才更算是个最优解。

事实上,伊利就是这么做的。2023年,伊利的销售费用为225.7亿元,不仅远低于蒙牛,而且相较于以往还同比下滑了1.47%。

也正因为对费用投入策略的不同,造成了伊利、蒙牛净利润表现的分化。

2023年,伊利的营收增速仅为2.44%,但是在营业成本下滑,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47%和3.53%的背景下,其归属净利润却实现了10.58%的增长,净利率达到8.18%。而同期营收增速远大于伊利的蒙牛,在加码费用投入后归属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9.31%,净利率为4.96%。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高飞打出“奥运牌”后,或许会在未来带领蒙牛的营收再上一个台阶,但同时,利润可能就有点难保住了,增收不增利的魔咒恐怕还将继续蔓延下去……

“牌”得照打,但“锅”不能背

当初签约奥运的决定正不正确,卢敏放可能已经不怎么在意了,毕竟接力棒交到了后来者的手里,蒙牛未来将走向何方,也是要由高飞来把握。

只不过,卢敏放任上蒙牛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埋了很多“雷”。比如潜在的商誉减值。

卢敏放任上,蒙牛搞了不少收并购,比如并购妙可蓝多,50%溢价率、71亿价格收购贝拉米、2019年卖掉了君乐宝。

可以说,在蒙牛的增长过程中,收并购始终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但代价就是商誉的飙升。2016年,蒙牛集团商誉是45.28亿,当年净亏损约7.5个亿,到2023年净利润约48亿,商誉增长到89.52亿,几乎翻了一倍。

从本质上讲,高商誉就是个隐雷。正常情况下平安无事,但如果遇到收并购的企业资产质量下降,那么就需要进行计提减值,从而影响当期的利润表现。

很不凑巧的是,这些年,蒙牛收购现代牧业花了50亿,但现代牧业如今却面临着明显的业绩问题,而蒙牛竟然也没有做出更多动作,也不合并到自己报表。那么毕马威接手审计工作之后做没做商誉减值测试?

除此之外,收购妙可蓝多可能也是一个“烂摊子”,战略意义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反而是给蒙牛增加了不少商誉。

在单一的奶酪棒市场中,妙可蓝多或许还有着不错的竞争力,但放到整个奶酪行业里,妙可蓝多的优势其实并不明显,与蒙牛虽然有一定的协同效应,但协同带来的收益并不算大。表现在财报上,23年妙可蓝多的利润甚至下滑了62.84%。

对于这些激进的扩张并购,战略布局是一方面,更可能还是源于蒙牛对规模的执念过于大了。

过去蒙牛的扩张已经带来了不小的代价,如果未来一两年内,妙可蓝多、现代牧业这些并购到手的企业一蹶不振,那么可能是要计提减值这90多亿的商誉,蒙牛一年的净利润不过50亿上下,到时候潜在的商誉损失会不会给蒙牛带来净利润亏损?这些都是新上任的高飞需要提前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一个合理的办法是,蒙牛通过内生增长,化解一部分商誉,并购的企业也表现出业绩增长的动力,这样计提减值的压力就不大了。只不过,在当前的乳业市场环境下,蒙牛和高飞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2023年,蒙牛的液态奶收入占总营收的83.2%、冰淇淋业务占比6.1%,奶粉业务占比3.9%,奶酪业务占比4.4%。很明显,哪怕多元化布局加码了这么久,但在业务结构上,蒙牛至今也没有跑出能担当大任的“第二曲线”。

那么是蒙牛不想做吗?其实是做不到,是整个行业都做不到。

现在液态奶市场和冰淇淋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尽管这其中还有着鲜奶的产品结构升级想象力,但受制于冷链运输以及当前的宏观经济疲软等多种因素,短时间内可挖掘到的增长空间也极为有限。

至于奶粉赛道,婴配奶粉就不说了,新生儿出生率下滑是最大的利空。而成人奶粉的增长潜力倒是挺惊人的,但就是缺乏市场教育、品牌竞争激烈,也基本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爆发的。

同理,奶酪行业也是如此。妙可蓝多2023年的营收、利润大幅下滑,基本已经佐证了这一点。

由此看来,现在高飞手里能用的“业务牌”不多,而卢敏放此前留下的这张“奥运营销牌”又不够强势。那么蒙牛真的就没一点想象力吗?

其实不是的。从“老蒙牛人”高飞的上任开始,到最近蒙牛董事会主席又换上了中粮的人后,蒙牛实际上已经打出了关键的第三张“管理牌”。

一直以来,蒙牛跟伊利相比,核心差异其实在于管理层的稳定性,伊利是股东当家,蒙牛多为职业经理人。管理层的稳定很关键,有助于战略的延续性,而职业经理人则大多考虑不够长远,这可能也是卢敏放、孙伊萍那么依赖并购扩张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高飞的上任和蒙牛大股东中粮的派人,似乎都是想要带领蒙牛回归到股东管理层的角度去经营,在维持短线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长线战略,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市场战斗力。

所以要说蒙牛现在就失去了想象力,这恐怕还为时尚早。相反,蒙牛的新时代可能才能刚刚开启……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向善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