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4日
评论数(0)“数字政务”也正真正成为攸关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十年微信而言,这可能是比视频号更关系着微信未来命运的领域。
作者 | 黄枪枪 刘珊珊
编辑 | 杨铭
一些未成为十年微信公开课重点提及,未引起太多媒体关注的内容,却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1月19日,浙江义乌的蒋守滨一早赶到办公室,打开微信公开课直播视频链接。作为腾讯服务商,他和当地派出所干警最近正一起忙着培训驻村辅警,以便用企业微信政务版,处理这个有几十万外来人口小城的各种警务。
企业微信政务版是微信在2017年,专门为政府机构、央企、大型国企和银行等特殊应用场景打造的私有化、一体化办公软件。“也就是业内俗称服务政企的TOG业务。”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解释。
2021年微信公开课上,相比被张小龙频频提及的视频号、直播等,政企这个词只在小程序论坛上被提及了一次。不过,对于蒋守滨等人来说,却意味着警务工作,在数字化手段下变得轻便快捷,让警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数字化对民生政务的影响远不止如此。“很多民生、政务事情,事无巨细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在重庆,一位当地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说,“现在,儿童入学抽签用微信小程序,办理ETC用微信小程序,公积金、社保缴纳也接入了微信。 更换驾照,也可以通过微信申请,直接快递到家。”
这只是民生政务“数字化转型”的冰山一角。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数字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7.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1.4%。同时,这还是一个高达数千亿元的潜力市场。
199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77个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之后,伴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一系列的变革,中国在数字科技发展开始引领全球,“数字政务”也正真正成为攸关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十年微信而言,这可能是比视频号更关系着微信未来命运的领域。
2013年,12306网站还在时不时崩溃中迎接着每一个节日。同年,棱镜门事件让我国意识到数据安全重要性,国内因此掀起“政务云”建设热潮,电子政务开始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
自推出后一直面向C端用户的微信,也看到了依靠技术力、连接能力,渗透进城市治理与政务决策行为之中的机会。
2013年7月,微信4.2版推出,将公众账号细分成订阅号和服务号。很快,公众号成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包括人民法院在宣传需求和新媒体建设长远考量的首选。
2013年4月,深圳罗湖区开通“罗湖法院”公众号,设置了8个栏目45个子栏目,涵盖立案、审判、执行等法院工作环节。
这是全国法院系统首家实名认证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短短两个月内,就有1000多名当事人和网友通过该公众号获取了有关立案、调解、审判执行等信息。
政务服务主战场就此逐步转向移动互联网平台,从中央到地方,从省级到市县均有发布电子政务工作要点的文件,基于互联网的民生政务服务事项、内容不断增加。
到2015年底,全国政务微信数超10万个,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25倍。政务微信涵盖的范围也更广,涵盖公安、旅游、交通、教育、医疗、司法等政务民生热点领域。
“超过一半的政务微信在区县级以下,不断向街道、社区和农村延伸,使公众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使用查询、申报等服务。”一位传播学者如此评价,“相比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在可控性、个性服务性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很快成为政务新媒体的首选。”
2017年,在企业微信之外,微信专门打造了针对TOG的政务微信。比如宜昌市政府,就利用企业微信的政务行业网格方案,打通了居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宜昌市的1.5万名网格员,借助企业微信,连接和服务了27万居民。
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微信的连接能力也越来越深。2016年10月,广东珠海拱北口岸在全国旅检现场首推行邮税微信支付。此后,各地机场、火车站、码头不到三年内,实现以微信支付、支付宝为首的行邮税移动支付缴纳全覆盖,每月数百万过境旅客,实现了100%的全程无纸化通关。
2017年,小程序推出,更是成为政务数字化的一大利器。一个典型案例是2018年5月上线的全国首个政务服务小程序“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9月,“粤省事”实名用户超7878万,累计上线社保、公积金、户政等1326项政务服务和82种电子证照,累计业务量达40亿,平均每2个广东人,就有1个在使用“粤省事”。
不仅如此,在全国其他地方,公安、法院、教育、税务、社保、农业等相关小程序齐头并进,百花齐放。2019年1月,微信团队就在公开课上分享称,有超过3万个政务小程序为微信用户提供服务,对比2018年增长了一倍,服务9亿多人。
“目前为止,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这几大功能,实际上都已深入各种民生政务服务。”在一位互联网资深观察人士看来,随着近几年直播、短视频的兴起,政务直播也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微信在政务业务上的重点建设,2021年可能会放在视频号上。”
微信在政务方面的多年突进,离不开我国政务不断注入互联网思维后,在数字化上的长期演进。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数字政务建设已经历近30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推进。
1993年,随着三金工程的逐步实施,磁卡POS终端出现在各个办事大厅。2002年,PC互联网兴起,“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成为数字政务建设的基本框架,政务网站、政务微博随之兴起。2012年,伴随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浪潮,开始推动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
2016年,又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互联网+未来重要趋势。2018年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思想指导下,“数字政务”成为新时期政务数字化建设基本方向。
“中国最近几年的数字化深入程度,不仅超过了欧美、日本,甚至超越了美国。”一位业内人士就说,虽然早在1998年美国就提出“数字地球”,至今掌握着诸多互联网和高端科学技术,但在数字政务建设上,却远远落后于中国。
这是因为,这些演变,其实是国家希望通过便捷灵活的数字化工具,让政务服务变得更便捷、更便利和更高效,以消除数字鸿沟,从“最多跑一次”甚至到“根本不用跑”,真正构建了一个“数字化”、高效率、与时俱进地政务公开服务环境。
除了便利和便捷,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推进,更是在重大事务和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在2020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场“战役”中显露无遗:健康码让防疫有序,复工加速;政府通过手机“云”办事,实现“无接触、不打烊”的各项便民服务。
健康码是2020年数字化进程的第一役。2020年2月开始,集合防疫地图、线上问诊等疫情服务及电子医保、线上办事等政务服务的健康码,成了人们日常的出行钥匙。
1月19日的微信公开课上,小程序讲师苏畅透露了相关数据:2020年,健康码服务了超过8亿用户、超过200亿次的码的展示。
虽然阿里尚未公布相关数据,但如果和目前国外疫情最严重的美国相比,那么就可以直观感受,健康码如何在日常出行、企业复产复工、疫情防控中发挥的巨大作用——2020年6月,苹果和谷歌推出了一款新的智能手机APP,但美国版的“健康码”依赖于用户主动上报,不会追踪用户地理位置,加上大多数美国人迄今都对此不感兴趣,并未发挥多大作用。
健康码还可以成为传统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比如“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已为海南省、深圳市落地,为冻品打上的“随附码”,结合人员的健康码信息,如同一张“行程卡”,就可对冷链全程进行追溯。
此外无论是企业微信,还是钉钉,都在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企业微信或者钉钉群,从一线城市到边远山区,都可以得到一站式数字防疫解决方案。
贵定县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城,疫情初期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疫情爆发后,贵定县教育局局长吕登豪,只能让每个学校,每天不停填各式各样的表格,不停收集信息。不仅工作无比繁琐,还容易出错。
此后,贵定县教育局用了三天时间,上线了企业微信校园健康码,将教育局、教育指导站、学校、班级、家庭五级实现了互联,打造了一个区域整体防控的完整链路。实现了对全县47111名学生3378名教师,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控与统计。
类似创新民生政务服务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以公众号为对外统一门户,架设面向患者服务的微信小程序、微信支付以及其他公众号便民服务,实现了包括智能分诊、检查预约、用药助手、报告查询、室内导航病案复印寄送等线上服务。
毋庸置疑,民生、政务等领域的数字化快速推进,如今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每个人。
最近,一个“哪一瞬间你突然发现数字科技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的话题,成了知乎热搜——“疫情突发之后,从防控、复工到物资生产,数字化带来的巨大改变”几乎成为共识。
钉钉、微信又是提到最多的两大工具。
或者,这正是微信,甚至整个腾讯集团在民生政务、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市场,大力“突进”多年后想要的:在解决信息孤岛、消除数字鸿沟中,找到C端用户聊天、交友等体验之外,实现更好价值的方向。
这种价值,很多时候并非“简单粗暴”的商业价值。“简单点来说,就是必须承担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一位观察人士说。
2014年,在腾讯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马化腾如此表述:
我们一直面临“做什么样的产品,做什么样的服务,有怎样的社会价值”的命题,这里面涉及无数的抉择……我们希望它们成为你与世界沟通的连接器,这也正是腾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出发点。
此前在PC时代,占据民生、政务市场资源的,是提供基础设施为主的华为、浪潮等传统IT服务企业,其圈地非常成功,与各级部门建立了长期信任感,这是BAT当时难以企及的高度。
“我们提连接,在PC 时候很难,通讯、社交仅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马化腾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服务C端用户的经验,帮助B端合作伙伴连接产业和消费者,这就是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方式。
2013年开始,腾讯整体战略发生了很大变化,做连接成为腾讯战略布局重要思想。能更好体现社会价值的民生、政务、医疗、教育等领域,成为腾讯集团重要战场。
尽管微信和QQ一样,与生俱来的是2C基因,但从QQ,到微信,再到企业微信、小程序,本质上都是做“连接”,并且几乎可以用“无边界”来形容。“民生、政务、教育领域,其实也是一种连接。”
事实上,在政务“数字化”转型中,这种连接功能,是便利、高效等等一切好处的基础——以教育为例,不仅需要原来线下的教学管理、业务线上化,而且还需要让学生、家长、老师、学校、教育局,甚至其他相关部门、合作伙伴之间实现连接和互动。这是一整个信息互联互通的链路。
因此,有着更好连接功能的微信,自然成为腾讯在政务领域“突进”的最好入口。一个案例是,2016年,腾讯在与16个城市签下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时,就明确把微信打造为城市服务入口,户政、签证、交通、医疗、水电煤缴费都能通过微信办理,让通讯、媒体、商业、民生乃至政务都运行在微信里。
数字政府总体架构
这种连接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民生、政务、教育部门已有所意识。2018年12月,广州海珠区教育局用上了企业微信,5个月之后,陆续把下属286所学校、近2万名教职工也接到了企业微信中。不仅如此,还外延到了22万名学生家长。
只不过,尽管腾讯正在致力于用“数字化+”的方式去“连接一切”,但腾讯表示,仍是把“半条命合作伙伴手中”。这一点,在数字政务领域更为重要。
有业内人士表示,数字政务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低频率,“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也就是说平台是为事情服务,不是事情围着平台转。仅仅有腾讯,根本不可能去实现。
数字广东重要依托是“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其难题是如何打通政府不同部门的数据。哪怕在腾讯内部,要打通各个事业群的数据都相当不容易,何况是使用不同数据系统开发商的各级政府。
这既需要说服广东省政府推动各下属部门配合,也需要腾讯对不同第三方系统进行改造,这是腾讯在向B端转型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最终,这款小程序顺畅上线的背后,是政府班子都建立在政务微信办公的基础上,才得以顺利协调众多业务部门。
此后,这个案例被腾讯逐步推向全国,并纵深发展。比如云南省与腾讯云联手打造的“一部手机游云南”,旅客来云南游玩途中几乎所有事项,都可以在微信一站式解决。
社会价值之外,巨大商业价值也随之而来。香港中文大学张晓泉教授的《数字跃迁》中就提到,数字技术本身不带来竞争优势,带来竞争优势的是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方式及其与商业战略的结合。
数字政务同样是一个巨大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排除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基础建设,我国政务信息化市场从2008年起开始飞速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2018年,我国数字政务市场超过3000亿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预计未来5年内,将保持13%的年增长率。
在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腾讯就提到:企业微信优化了其行业解决方案,吸引了更多主要客户,特别是在零售、教育及公共领域,推动其日活跃账户数显著上升。
无论如何,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民生政务运转的重要方式。这显然是500多年前,极力倡导“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所无法预料到的——作为连接一切的重要入口,下一个十年微信能在数字政务领域,发挥什么作用,这可能连张小龙也无法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