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点商业

极点商业

公告

独到观点独立态度,从C到B,记录互联网大公司和新经济商业故事

文集

零售(46)

统计

今日访问:1672

总访问量:2535091

风口上的“新物种”,谈取代手机还太早

2023年04月11日

评论数(0)


无论技术、终端如何进化,手机本质决定,它始终是最核心的智能终端载体和生产力工具,不可替代价值只会越来越明显。当前所有“吹爆”的新一代移动终端,至少十年内都看不到真正取代手机的希望。

来源/极点商业

作者/黄 旭

编辑/杨 铭

“人类的生活,来自人类的发明。”

如同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所说,漫长人类发展史上,技术进步推动着人类持续进化。人类与科技结合越紧密,技术就越能改变生活、造福人类。

过去100年间,从汽车、飞机、高铁到电视、PC,人类经历太多科技进步带给生活的巨变。最近一次,是2007年乔布斯在加州旧金山发布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智能手机——iPhone。

“重新发明手机”的乔布斯或许也无法准确预测,这场革命未来会产生多大影响——iPhone和安卓阵营一起,不仅改变人机交互方式,带来全新互联网连接体验,更重要的是建立庞大的智能手机生态系统,真正颠覆我们生活、工作乃至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16年后,智能手机变得愈发强大,但曾改变世界的行业却在进入成熟发展期后,迎来“至暗时刻”:随着科技革新势能减弱,行业竞争加剧走向同质化,5G缺乏新杀手级应用,导致用户换机周期持续拉长,2022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十年来首次下降到3亿台以下。

行业寒冬同时,元宇宙、AIGC、ChatGPT等概念风潮轮番袭来,XR/VR/AR/MR等新形态终端成为关注焦点。“XX替代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主计算平台”等声音,最近两年甚嚣尘上。甚至,就连比尔·盖茨也表示,电子纹身将取代手机,成为未来潮流。

曾经“消灭”MP3、地图、日历、消费级数码相机、电子手账等更多设备和工具的智能手机,有没有可能被替代?或者说,有没有可能被XR等新一代终端所取代?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在追问的问题。但从“极点商业”观察来看,定义生活,创建不可估量行业和产业价值的智能手机,动荡只是一时。无论技术、终端如何进化,手机本质决定着,它始终是最核心的智能终端载体和生产力工具,不可替代价值只会越来越明显——当前所有“吹爆”的新一代移动终端,至少十年内都看不到真正取代手机的希望。

01

智能手机16年,定义的远不止生活

如今,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描述的未来社会,彻底从预言变成现实:人类延续数千年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习惯随时随地聊天、购物、支付、出行、社交、娱乐等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信息的连接、交互,都被重新定义。

毋庸置疑,这一切都是基于16年来,智能手机迅猛发展和普及所带来。

对很多消费者而言,或许遗忘的一个事实是,十多年前,购买一台MOTO、HTC、三星等品牌的功能机门槛不低,需要好几千甚至上万元。对比那时收入和消费水平,雷军多年后也不由在微博中感叹一句:“好贵”。

真正将手机从“奢侈品”推向大众消费品的,是2012年后vivo、小米、OPPO、华为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用差异化产品创新、强势线上线下渠道,撕掉中国手机“低质低价”刻板标签后,智能手机才逐渐转变为人人拥有的“消费刚需品”。

也就是2012年,手机上网人数超过PC网民。此后,APP应用程序成为创业风口,O2O、移动电商、移动社交等为代表的无数新消费、新业态破土而出,吹响移动互联网时代号角,诞生抖音、微信等全民产品,以及字节跳动、拼多多、美团、滴滴等独角兽互联网企业,如过江之鲫。

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7亿部。2020年疫情后,更使智能手机成为所有人——包括银发老人、农村地区在内人群的必需消费品。今年初,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70岁至79岁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占比31.2%。

从用户数看,目前中国坐拥超10亿的智能手机用户,排除近2亿未成年人,那么成年人平均拥有至少一部智能手机——如此高渗透率、高成熟度的普及,对任何产业而言,其实都意味着用户红利的消退,加上疫情三年消费信心不足、消费行为转变,也在一定程度放大了智能手机市场的衰退危机。

关键问题是,出货量的震荡甚至探底,是否就可以得出唱衰结论,智能手机整个产业势能的减退?

其实不然。“对智能手机而言,其意义早就超出重新定义生活,而是关联数个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完整生态系统。”有手机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表示,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品类下的伟大发明,智能手机早已是事关国民经济诸多方面的基础设施,对人类、社会、经济影响深远。

如何正确看待智能手机行业未来,需要和手机产业链、产业生态、国民数字经济大趋势联系在一起看。

产业链方面,智能手机环节复杂,角色参与者众多。包括中上游零部件(制造、芯片、显示屏、摄像头、电池、软件开发等)、下游整机和服务商(手机品牌商、运营商、渠道商、维修售后等),市场规模庞大且是全球化分工。即便最近几年终端出货量有所下降,仍是目前全球最为庞大、产值最高的产业链之一。


其中,中国产业链体系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以手机摄像头为例,2022年全球摄像头模组出货量52.1亿颗,中国地区产量占比七成,是全球最大摄像头模组生产基地。从终端制造来看,中国贡献全球手机产量的67%,是“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

从产业生态来看,基于智能手机载体的新业态、新模式,多个生态超万亿级,依然具备很大潜力,对智能手机依然有着巨大需求。

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的普及,催化内容、泛娱乐、社交、游戏、电商、支付、金融科技等诸多移动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借此改变产业结构,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给无数企业带来巨大商业机会,创造出难以计量的价值。

例如,2021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2.3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量超1512亿笔,移动游戏销售规模超2255亿元。并且,这些万亿产业远未饱和,在广大细分和下沉市场存在很大增长潜力。


移动支付增长规模

智能手机推动的变革,远不止消费品。“当某些独立加速发展的技术,与其他独立加速发展的技术融合时,奇迹就产生了。”正如《未来呼啸而来》一书所总结,中国数字化浪潮正席卷而至,传统制造、生产管理、教育、办公、医疗等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慧化变革,都离不开智能手机。

这意味着,作为万物互联时代的超级入口,智能手机将会成为智慧社会重要载体。举一个简单例子,折叠屏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游戏、视频沉浸感,还能在很多场景下,带来超过PC的强大生产力,成为移动办公等场景下的最优生产工具。

02

替代口号多年,新终端也没看到希望

事实上,即便智能手机行业未来还有待验证,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至少未来十年内,当前各种热炒的新终端,也无法真正替代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被下一代计算平台“替代”的声音,大约2014就有传出。彼时,在一项全球6600名消费者的调查中,大约一半人认为,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穿戴设备会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娱乐、获取应用和服务的主要方式。此后这种声音逐渐消失,直到最近两年,智能手机陷入出货量低谷,“被替代”口号才又越来越响亮。

历史长河里,未来终究会替代现在,但新生产工具想要彻底替代另一成熟工具,却需要具备多方面必备条件。

从价值层面看,智能手机能替代手表、寻呼机、计算器、MP3、书信等工具的本质,是因为这些工具存在诸多短板——智能手机都已彻底解决,并且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性、交互连接体验,彻底颠覆原有产品价值空间。比如,微信对书信、短信的彻底替代,不但有了更便捷、丰富的应用体验,还产生了庞大的生态体系、产业价值。

不过,智能手机能成为人人刚需的基础工具,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价格上,它从高端到低端所有群体全覆盖,所有用户都买得起、用得起;在轻便、便携、易操作上,智能手机堪称做到极致,社交、阅读、支付、看视频等各项刚需日常操作,所有群体都能轻易完成,彻底解决中老年人、偏远山区等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甚至,还对视弱、听障等弱势群体开发定制功能,使其也能享受到移动互联便利。

创造全新生态价值体系,所有用户都买得起用得起,更便捷地交互、连接和体验,这就是智能手机彻底替代诸多工具,人人都离不开的根本原因。

对MR\VR\AR(可统称为XR,扩展现实)、人工智能等试图取代手机的新终端和技术而言,事实是经历多波热潮,依旧不够成熟、痛点多多,相比智能手机存在诸多明显短板。

便捷性上,智能手机随身携带,但人们不可能每天顶着设备较为笨重的AR/VR头盔、眼镜出门;易操作上,所有手机用户都能用触屏轻松自如办公、打字、支付、购物等等,却很难想象中老群体带着XR头盔、眼镜去如何操作。

更好地交互体验,是新一代终端“取代手机”的传播核心,这也是智能手机创造时代的重要原因。但事实上,目前智能手机语音、手势交互足够满足用户日常需求,反而是XR交互缺乏自然,使用场景偏少,几乎所有硬件设备都有“图像质量损失、头晕头疼、眼疲劳、沉重感”等体验不佳问题。尽管从技术来看,脑电波交互或许是人体最自然的交互方式,但其距技术成熟还很遥远,更何况产业的落地。

技术上,围绕系统、芯片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停留在最基础阶段;内容上,AR/VR等更没法和手机生态系统相提并论;价格上,XR设备曲高和寡没有性价比,主要应用在B端,难以覆盖C端所有细分人群,培养成熟用户群体。

用户体验、软件系统、内容生态、硬件终端、技术短板重重,让XR始终无法产业化。IDC数据就显示,2021年AR/VR头显全球出货量超过1100万,2022年反而下跌至970万台,想要实现智能手机的全民覆盖,遥遥无期。


最终,XR行业目前集体陷入低谷,巨头大撤退。进入2023年,Meta、微软、谷歌、快手、字节跳动、腾讯等多家公司被曝相继对XR相关业务进行架构调整或大规模裁员,被专业人士评价为“是重大的技术创新,但不具备颠覆性”。

人工智能也是如此,虽然高歌猛进已多年,但C端用户群体感知并不强,有着难以产业化的诸多痛点。例如,如何降低AI使用门槛,提高利润,就是全球产业界迄今没有解决的问题,“对AI而言,现阶段回答关键问题是技术怎么能为应用场景创造价值。”创客总部合伙人陈荣根指出,像许多前沿技术一样,AI依然面临技术、产品、规模鸿沟。

即便是万物互联、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手机的本质,依然决定着它仍是核心智能终端载体之一。而XR、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终端产品和技术,自身产业化路径都不够清晰,与智能手机形成融合关系,而非颠覆关系,才可能让行业实现快速增长的正循环。

03

行业未来,手机不可替代价值明显

其实,很多人只看到了智能手机出货量上的“数字下滑”,却容易忽视相比众多“替代者”,这是一个非常健康、循环正向的行业,几乎不会复制PC“一蹶不振”路径。

一个数据可以侧面说明,虽然2022年出货量相比2016年峰值减少了41.5%,但智能手机销售额只下降了11.7%。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中国智能手机年平均出货价格(ASP),2014年后一直保持同比增长,2022年更是达到了385美金(约合人民币2695元)。


这表明,市场已经走出价格战泥潭,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更高价格的产品,手机厂商也拥有向高端不断突破、保持价格坚挺的更多底气。

这得益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高端旗舰所追寻的前沿技术,比如对处理器、影像和显示等核心要素的不断升级创新,需要投入海量人力财力去研发,研发支出上涨同时,也会采用价格更高的最新零部件,高端机型制造成本上升几乎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在一轮轮格局洗牌和沉浮过后,市场大浪淘沙,形成最新趋于稳定的“VO荣米”格局,各厂商均结合自身优势,形成完整的品牌定位,拥有鲜明的产品风格,并在相对固定目标受众中完成心智沉淀。


因此,虽然苹果攫取了大部分利润,但国产品牌vivo等也通过稳健的经营路径、战略的坚定,在行业影响力举足轻重,可以与苹果、三星分庭抗礼。消费者在购买国产品牌时,也逐渐愿意像购买iPhone那样,基于品牌本身品质、信誉和口碑,购买国产高端手机。

2022年,价格高于500美元的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提升至26%以上。而在2016年,高端市场销量占比只有11%。

这些都让外界意识到,智能手机庞大存量用户规模下,依然有着可观的市场机会。特别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消费升级大趋势下,高端市场相比美国、德国、日本等依然有着巨大增长潜力。

根据Counterpoint 研究机构最新预测,市场和消费者信心正在逐渐修复,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迎来自2016年之后的首次正增长。其预计到2035年,500美金以上销量占比将会达到40%,相比目前再上一个巨大台阶。


“创新是从敢于想象开始,而创新的路往往都不平坦。”尼葛洛庞帝如是说。归根结底,是因为如今的中国智能手机头部品牌,并不固步自封,而是用十年时间,通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重产品创新性和差异化,围绕系统、AI 算法、计算摄影、自研芯片等长赛道不断迭代,实现从跟随再到引领自主创新的蜕变,寻找到了长期增长引擎。

折叠屏就是最好的创新例子。其在重量、厚度、抗摔性、铰链技术、感光元件、自主算法等方面,国产头部不断攻坚克难,相比国外同行具备领启优势。vivo等国产头部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代表产品作,多方预测机构2023年折叠屏将会迎来大爆发。


当“折叠形态”还完全不足以撑起新想象空间时,基于消费者对影像需求不断提升,各家头部品牌也在围绕影像做差异化创新。

比如vivo坚持“用户导向的差异化”,通过“设计驱动”和“技术驱动”两大引擎,联合蔡司,用十年时间持续深耕影像赛道,成为影像卷王;华为多款产品号称集影像技术能力之大成;小米接替华为跟徕卡续了新合同;vivo牵手蔡司联合研发,持续推出X80、X90系列专业影像旗舰。

日前,vivo品牌副总裁贾净东也分享了4月20日将发布的最新一代折叠屏手机vivo X Fold2的信息。

据其介绍,vivo X Fold2“全能也轻薄”,在影像、屏幕、无线快充方面拥有一系列人无我有的“干货”,将引领行业进入“折叠屏2.0时代”。还有vivo X Flip,直面行业小折叠“美丽小废物”的问题,以旗舰思路做折叠“该有的都有,该强的更强”。


这样的差异化竞争,本质上就是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最近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所分享的:“想要高质量发展,就要避开内卷。只有回归用户,采取差异化的产品战略,才能避开内卷,创造新的市场。”

在差异化竞争中vivo始终以“稳扎稳打”的节奏完成“冲高”动作,通过不断植入、巩固、深化品牌心智,来逐步打开高端市场空间,正因此,vivo在高端市场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vivo高端机已经跃居业内第二。

事实上,正是得益于差异化、高质量竞争,智能手机行业全新市场已经出现。比如与汽车的跨行业深度融合,“吉利收购魅族”“蔚来宣布开发手机”“网传特斯拉计划推出手机”,苹果Carplay、小米造车等消息背后,其实就是智能手机行业看到的巨大机会,如今智能汽车并非单纯代步工具,而是一体化的科技交互产品,市场规模庞大的汽车市场,与手机产业一同开启全新的增长空间。

这同样正是智能手机不可替代价值的体现:未来汽车竞争点就是服务与内容,但汽车不可能替代手机,24小时随时随地陪伴用户。以手机终端为中心,形成“人-手机-汽车”为一体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生态,对车企来说才是最优解。

“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的技术创新、生态融合势在必行。”正如李书福所说,面对刚刚开始发展的庞大智能生态系统,智能手机市场动荡只是一时,面对更多行业的“颠覆性”突破,未来机遇可期。

04

总结:取代手机的,只会是手机

时至今日,距世界第一台手机的诞生,恰好50年——1973年4月3日,美国工程师马蒂·库珀在纽约第六大道用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手机,打出第一通移动电话。

每代技术革命,都是市场自发选择结果。手机行业自2007年后定义生活、全民普及,与AI、云原生、跨端互联、元宇宙、智能汽车等的跨行业融合,正是这句话最好的阐释。

至于野心勃勃试图“取代手机”的XR、人工智能等,虽然技术比智能手机更超前,但检视当前重要发展状况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它们来说,最急迫的是如何去解决技术、产品能否为更多用户所用。对其他“百家争鸣”的创新技术,是同样道理。

这不是说智能手机就百分百不会被替代或打败——前提是,技术和产品,不仅需要完美承载手机现有功能、体验,并且需要创造出比手机更大的全新生态系统,以及不可估量的社会、行业、经济价值。

这并不容易,至少不会是当前XR等新一代终端。或许最终,它只会被更多创新、更高质量、更注重用户体验的手机所“替代”。智能手机行业也正在不可替代前提下,在高质量发展下,迎来新的增长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极点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