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

x.w.

公告

联商网编辑。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506

总访问量:699777

最火爆“五一”消费成绩单出炉,彻底复苏了吗?

2023年05月04日

评论数(0)

来源/联商网编辑部

整理/吴忧

5月3日,被誉为近五年最火的“五一”假期圆满收官,随着积攒三年的热情被彻底释放,居民出行意愿强烈,消费热情高涨,消费市场大幅升温。消费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多个数据表现超出预期。

总体上看,今年五一市场消费呈现出了几个主要的特点:

1、出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均超疫情前水平。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不过,出境游正逐步复苏,但尚未完全恢复。

2、餐饮加速“回血”。据美团平台监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国餐饮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92%,有部分餐厅重新出现排队等位超过1000桌的火爆场面。此外,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21.4%和87.6%。餐饮休闲消费持续火热,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7.9%。

3、电影票房接近2019年同期。今年电影“五一”档空前热闹。有18部影片进入“五一”档,数量已超过历年同档期。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17时,今年“五一”档票房达14.7亿元,是继2019年、2021年后中国影史票房第三高的“五一”档,接近2019年五一档同期水平,相当于2021年五一档总票房的8成多,未能达到市场预期。

如果说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那么,线下的实体商家表现如何?《联商网》统计了全国主要城市的五一消费数据情况,看看哪个城市最吸金?

北京

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企业实现销售额46.6亿元,同比增长21%。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3498.9万人次,同比增长76.5%。前门大栅栏商圈、地安门外商圈、王府井商圈、大兴机场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5.5倍、5倍、2.6倍、2.2倍,亚奥商圈、三里屯商圈、CBD商圈等11个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超1倍。燕莎奥莱、首创奥莱、西单商场、朝阳合生汇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倍、2.7倍、2.2倍、1.9倍。西单大悦城客流近50万人次,同比2021年增长3%,同比2019年增长18%。实现全场销售超7700万元,同比2021年增长6%,同比2019年增长10%。

上海

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节日期间(4月28日至5月2日),全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343.6亿元,线上消费支付金额245.8亿元。其中,餐饮业消费金额62.6亿元,同比2021年节日同期增长70.0%,同比2019年节日同期增长约62.8%。据银联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外来消费发生消费金额为148亿元,同比2021年节日同期分别增长15.0%,同比2019年节日同期分别增长19.3%。

广东

“五一”假期期间,广东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37.6%,比2019年同期增长19.1%;重点商品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8.1%,比2019年同期增长12.9%。从热门商圈来看,北京路步行街客流总量同比去年增长231.1%、比2019年同期增长50.9%,总营收同比去年增长294.2%、比2019年同期增长44.4%;天河路商圈人流量同比去年增长20%。

广东广州

据统计,4月29日至5月3日,天河路商圈客流量累计约942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约18%。假期五天,广百股份、广州友谊两大百货人流销售实现“井喷式”增长,到店人流近30万人次,销售突破2.5亿元,同比2022年上升15%。

浙江

从浙江省商务厅获悉,五一小长假期间,有关部门监测的470余家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超47亿元,同比增长19.51%,较2019年同期增长16.30%。从业态来看,购物中心、专卖店、百货店、专业店累计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1.62%、26.99%、23.18%、11.01%。监测的10家电商平台假期累计交易额同比增长21.6%;累计下单数增长42.0%。二维火监测6200余家餐饮企业累计营业额及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41.11%、40.51%。

浙江杭州

“五一”期间,杭州全市消费总金额为146.42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40.9%,同比2019年增长18.6%。其中,零售、餐饮消费金额分别为74.09亿元、26.07亿元,同比2022年分别增长26.6%、127.7%;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24.1%、43.3%。杭州25家大型商场营收7.52亿元,同比增长38.0%;其中杭州大厦、湖滨银泰in77、银泰武林店三大主力商场增幅分别高达66.4%、73.4%、63.0%。世纪联华等26家大型连锁超市实现销售额2.35亿元,同比增长3.5%。

浙江宁波

宁波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4月29日至5月3日,宁波重点监测的50家样本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8.52亿元,比2022年“五一”同期和2019年“五一”同期分别增长10.7%和17.2%。重点监测的五大重点业态增加类项中,7家购物中心的销售额达到2.12亿元,同比增长34.6%,7家百货店的销售额为1.65亿元,同比增长6.3%。

江苏

据江苏省商务厅对全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监测和初步统计,4月29日至5月3日,全省消费品市场累计实现销售额约64.5亿元、同比增长41.8%,日均销售额比2019年增长12.9%。其中,餐饮消费持续火爆,全省重点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1.2亿元,同比增长95.6%。

江苏南京

根据商务部监测系统数据,“五一”假期,南京市监测样本企业假期合计实现销售额33.5亿元,同比增长53.1%,比2019年增长26.0%。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36家商场、综合体假期合计实现销售额9.8亿元,同比增长24.9%;到店客流量超507万人次,同比增长38.8%。新街口商圈四家重点企业在假期合计实现销售额6.3亿元,同比增长37.0%,较2019年同期增长26.9%。

江苏徐州

“五一”期间,徐州(含各县市区)57家商贸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0.4亿元,同比增长25.7%,较2019年增长3.4%。

江苏南通

4月29日至5月3日,南通市级重点监测的91家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共实现销售额6.5亿元,同比增长44.2%,增幅居全省前列。7家百货店购物中心实现销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123.5%;6家大型综合超市销售额4629.4万元,同比增长32.3%;3家家电卖场销售额达4972.5万元,同比增长46.2%,百货购物中心业态增速相对更快。

江苏无锡

监测数据显示,无锡59家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节日五天实现销售(营业)额5.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6%,其中44家零售企业销售额4.68亿元,同比增长9.2%,15家餐饮企业销售额6600万元,同比增长96.1%。

江苏苏州

统计数据显示,4月29日至5月3日,苏州全市100家重点商贸企业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5.27%;较2021年同期增长29.51%;较2019年同期增长31.54%。

安徽

“五一”假期中,安徽重点监测的254家零售和餐饮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8.28亿元、同比增长16.53%,恢复到2019年同期97.11%。省级重点监测的241家零售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7.11亿元、同比增长12.45%,恢复到2019年同期94.17%。省级重点监测的42家百货店共实现销售额6.09亿元,同比增长19.46%;购物中心销售增长较快,省级重点监测的17家购物中心共实现销售额2.76亿元,同比增长26.94%。

安徽合肥

4月28日-5月2日,合肥市纳入国家监测的45家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10.7亿元,同比2022年上涨13.69%。

河南

5月3日,据河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省消费市场快速回暖,商贸零售购销两旺,餐饮消费加速恢复,全省重点监测的340家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总销售额近20亿元,同比增长21.9%,日均销售额是2019年同期的113.5%。

湖南

据商务部监测,五一5天假期,湖南400家零售与餐饮企业日均实现销售额47160.1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8.6%。步步高购物广场、万达广场等多家门店营业额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水平。邵阳步步高新天地、友阿国际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日均客流量均超2万人次,销售额共计2000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5.5%。

湖北武汉

4月29日至5月3日,武商、中百、中商、汉商、工贸等五大商贸集团预计销售额7.6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五大商贸集团预计客流量54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涨6%。4月29日至5月3日,武汉累计网络销售额预计48.97亿元(含在线订单),较去年五一期间增长7.6%。

湖北咸宁

今年“五一”期间,咸宁25家大型市场主体“五一”促销活动销售额约8349万元,同比增长83.4%。

湖北十堰

据监测样本企业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市内重点商超(市场)实现销售额2.0247亿元。

陕西

据商务部门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全省570家零售餐饮样本企业节日期间销售额18.1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商品零售额17.1亿元,同比增长16.1%,餐饮收入9265万元,同比增长43.6%。

陕西西安

重点监测的48家商贸流通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2.6亿元,同比增长17.4%,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速19.58%。其中,商品零售额12.08亿元,同比增长16.4%,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速20%;住宿餐饮收入0.52亿元,同比增长45.9%,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速12.88%。19家重点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客流量共计961.1万人,同比增长98.8%,销售额共计48096.4万元,同比增长19.6%。

山东

从山东省商务厅获悉,“五一”假期,山东500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42.3亿元,较2022年“五一”假期同期增长18.2%,全省共举办各类重点促消费活动118场。从消费类型看,全省实现商品销售41.8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餐饮收入5433.5万元,同比增长127.3%。从电商消费数据看,“五一”假期全省网零额111亿元,较2022年“五一”假期同期增长19.2%。

山东青岛

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青岛市重点监测的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8%。

山东临沂

据统计,商务部门重点监测的临沂53家零售企业五天销售总额达到4.18亿元,同比增长36.99%。

山东德州

五一期间(4月29日-5月3日),德州市商贸流通企业零售额整体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据监测数据显示,零售企业销售额比2022年同期上涨22.53%,比2019年同期上涨13.96%。

山东烟台

“五一”假期烟台各大消费场景人气爆棚,生活服务业消费热度持续走高。据市商务局统计,截至5月3日上午,烟台重点监测的64户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3.5亿元,同比增加28.4%。

山东威海

数据显示,4月29日至5月3日,威海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12家大型商超累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3.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12%,较2019年同期增长55.72%;重点调度的11家住餐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368.5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3.16%,较2019年同期增长84.16%。

河北

今年五一期间,全省重点监测的166家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和营业收入21.6亿元,2022年同期金额17.8亿元,今年比2022年同期增长21.4%。其中121家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21.3亿元,2022年同期金额17.6亿元,今年比2022年同期增长20.9%﹔45家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2795.7万元,2022年同期收入1513.6万元,今年比2022年同期增长84.7%。

天津

天津市商务局监测的232家商贸流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17.8亿元,同比增长20.9%,较2019年增长15.7%;客流量达1098万人次,同比增长26.8%。重点监测44家购物中心假期实现销售5.7亿元,同比增长17.5%,较2019年增长49.1%;总客流量达751.1万人次,同比增长40.4%。全市3家奥特莱斯累计实现销售1.76亿元,同比增长77.2%,较2019年增长13.8%;客流量超44万人次,同比增长1倍。

四川

五一小长假期间,四川550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营业额)37.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3.3%;成都春熙路等215个特色商圈和商业街区客流量达84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98.4%,营业额超1100万元,增长235%。

四川成都

据成都市锦江区商务局数据统计,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春熙路商圈客流量达481万人,同比2022年同期上升34.3%,较2019年增长4.13%;营业额同比2022年同期上升36.9%,较2019年增长2.89%。王府井、群光、百盛等重点商场,客流较2022年同期增长80%,较2019年增长10%;销售额较2022年同期增长35%,较2019年增长4%。

成都春熙路五一客流

重庆

据监测,“五一”期间,重庆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0.1%,较2019年同期增长9.4%。主城八大商圈零售额同比增长4.4%,已恢复到2019年水平。

辽宁沈阳

从监测数据来看,沈阳重点监测的14家重点商场超市节日累计销售额2.28亿元,同比增长66%。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增速前三位分别是赛特大奥莱5260万元,同比增长137%,尚柏大奥莱2104万元,同比增长99%,家百惠超市41万元,同比增长99%。

宁夏

“五一”假期前3天(4月29日-5月1日)商务厅重点监测的103家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89亿元,同比增长14.1%。

写在最后

不少行业人士都在寄望迎来“报复性消费”,也希望那些被抑制了消费欲望的人进一步试图补偿自己。从实际情况看,这个五一小长假消费者被压抑的出游热情确实正被激发,消费热情高涨,出行半径明显扩大,消费者信心也在稳步上升,但被压抑的需求尚未完全释放,消费市场仍有不少的空间。

联商网顾问厉玲指出,据观察,“五一”人流量大小不匀,人流大的地方,消费的增幅没有跟上。面临新的情况,新的消费需求,需要有新的应对办法,“淄博”事件难以复制,也难以持续,切不可盲目乐观,零售还是需要面对市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