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

x.w.

公告

联商网编辑。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649

总访问量:699946

7-11中国,神话不再

2022年03月17日

评论数(0)

来源/联商网&搜铺网

作者/吴忧

全球知名便利店品牌7-11最近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3月15日,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这一刻》栏目微博上公布了记者之前卧底了7-11北京亮马桥店的情况,关东煮食材敞口放垃圾桶盖上,热饮超期后标签被替换,餐食加热饭盒不清洗等各种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突出……更要命的是工作人员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在315这一特殊日子,视频一经曝光,迅速引发了舆论关注,要知道7-11是便利店的先驱者,也是众多便利店模仿的对象,如今,却在中国市场再一次栽在了食安问题这个跟头上。业内不禁想问: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7-11了吗?

01

屡次曝出食安问题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7-11北京亮马桥店一次性杯盖随意放置在架子上,旁边就是“蟑螂贴”;关东煮食材的篮子随手放在垃圾桶盖子上;餐盒与杂物混放;本该当天清洗的餐盒第二天依然保持“原样”。

此外,员工在打扫卫生备货过程中,关东煮食品汤汁敞口放在旁边,甚至员工在热饮入柜标签上动起了手脚, “没事儿,反正我们一般就是换(标签)” 店员拿起一瓶11日放进热饮柜的饮料,熟练的打出一张28日的标签重新贴在了瓶子上……

截止发稿,《生活这一刻》的视频已经有1235万次观看,超过1万条评论,转发6934。

当天下午,7-11北京公司发布致歉函称,媒体报道的店铺存在的违规问题点属实,针对涉事店铺,已决定从即日起对店铺停业,后续整改等问题,会严格按照相关政府部门要求和指导落实。同时表示,正在对北京市全部店铺进行自查。

实际上,这并不是7-11第一次曝出食品卫生问题。

就在同一天,新京报报道,据北京通州市场监管官微消息,有媒体反映7-11便利店通州新华联家园店涉嫌销售过期食品。得知相关信息后,通州区市场监管局立即对涉事门店开展调查,目前该店已经停业并被立案调查。 

当天,通州区市场监管局约谈了柒一拾壹(北京)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责令其对涉事门店进行严肃处理的同时,要求组织通州区所有门店开展自查,强化内部管理,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各门店整改落实到位,并对所有的13家门店进行全覆盖检查。

更早前,2019年8月,深圳罗湖一家7-11便利店被消费者视频爆料,热柜中有老鼠乱窜;2020年5月,福州电视台报道消费者林先生在福州7-11购买了一份关东煮,吃完后发现里面有只虫子;2020年12月,消费者石先生爆料称在福州供销大厦附近7-11便利店买了份关东煮,打开食盒,却发现里面有一只黑虫,紧紧粘在食盒内壁上,无论怎么摇晃都纹丝不动;2021年3月,海峡都市报也报道消费者在福州某7-11便利店购买的便当中吃出蟑螂;2021年4月3日,一位消费者在7-11知春路店购买的食物发霉。

02

加盟是把双刃剑

7-11是世界上拥有连锁店铺数量最多的连锁便利企业,目前全球超过70000家店。在零售业曾有一种说法:“世上只有两种便利店,7-11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由此可见,7-11在业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992年,7-11在深圳开出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随后,以7-11、罗森、全家为代表的日资便利店凭借先发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不过,相比罗森和全家来说,7-11在中国却没能复制在日本的扩张速度,可谓进展缓慢。

实际上,日系便利店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加盟模式。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此前统计,7-11和罗森在中国大陆的加盟店比例分别是40.4%和49.6%,全家则超过80%。

一般而言,总部对直营店的管理会比较严格,而对加盟店则相对松散。而日系便利店屡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深层次原因则是便利店对加盟店的管控不严,这也是便利店行业以加盟方式加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

以7-11为例,其于2004年进入北京市场,2012年,北京7-11先后放开了委托加盟和特许加盟两种方案,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加盟商提供店铺和装修,以及自备80万元的资金。后者的店铺、装修和设备由7-11提供,资金要求也降低至35万元,但相应的毛利分成比例也较低,一般只能拿到32%,并且加盟商还要承担人工、商品废弃等成本。

这种模式相当于把主要经营风险转嫁给了加盟商,总部则扮演咨询公司和品牌授权的角色,可以旱涝保收。在高额的成本压力之下,有些加盟商为了获得超出正常经营实力的短期收益,不惜铤而走险。

而此次出事的7-11问题门店也正是加盟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便利店资深人士向《联商网》表示,国内7-11暴露出的问题是可以预见到的,日本7-11崇尚的经营理念,在国内生根发芽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高销售额支撑高成本的模式在遇到经济环境变化的时候盈利性会受到严峻的挑战。店铺盈利水平下降,必然导致店铺管理水平下降,特别是重视利润的加盟店。

其次,7-11操作复杂的商品结构和运营管理模式,让门店在运营管理当中对人的要求很高,如何保证一线店铺人员的高水平一直是个没有突破的课题。

再次,居高不下的本部运营成本,让店铺很难获得高盈利,本部的运营也难以维持,一旦降低了本部的服务内容和质量,店铺的指导水平必然下降。

另外,7-11的人才趋于本地化,但经营模式的本土化一直没有推进,多年来与当地企业、政府的合作都停留在了加盟合作关系,没有更加的深入。除此之外,本部和一线店铺特别是加盟店之间如何密切合作、建立信赖,也是课题。

联商网高级顾问团主任周勇认为,便利店在我国的社会功能是很有限的,其销售额长期做不上去,加上经营者缺乏底线意识,不出问题是不正常的。7-11在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便利店行业的头部企业,知错就改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7-11进驻中国大陆发展,本来就没有神话可言。

03

7-11还能追得上对手吗?

7-11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在2018年曾经明确表示希望尽快在中国实现2万家店的规模。四年时间过去了,这个目标仍然遥不可及。

周勇曾问7-11相关代表,为什么开店这么慢?对方的回答是租金太贵。在周勇看来,这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而是社会环境不同。

据悉,在7-11中国大陆的布局中,北京、天津、成都这三个城市的门店由日方直接管理,其他区域均由当地合作伙伴即区域授权商来运营。比如上海地区和浙江地区由统一集团旗下统一超商来运营。这种各自为战的做法在国内本土对手成建制、集团军大规模狙击下,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7-11中国官网

此外,在几个相对重要的城市,7-11也没有建立一块稳固的“根据地”。

在上海市场,全家、罗森瓜分头部市场地位,全家门店数2000+,罗森门店数有1500+。而7-11的门店数尚未突破500家,还不到前二者的三分之一。而在北京,7-11用16年的时间,目前门店数还没突破300家,又遭遇便利蜂等本土便利店的凶猛冲击。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TOP70排行榜中,7-11中国大陆以1644家店位列第9,罗森以1399家店位列第12。而在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排行榜中, 7-11中国大陆以2387家店位居第7,罗森则以3256家店位列第5。

▲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排行榜 图片/CCFA

也就是说,通过3年时间,罗森增加了1857家店,而7-11仅新增了743家店,不到罗森的一半。而且从2020年开始,7-11中国大陆的行业排名就被罗森和全家超过了。

除了日系对手,7-11也面临内资的围追堵截。周勇表示,在中国市场,内资和外资互相赶超都是正在发生的事。如今,中石化易捷、美宜佳、中石油昆仑好客成为全国便利店三强,还有像福建见福、浙江十足便利店,以及新型便利店便利蜂,如今这些便利店都已经达到2000家以上的规模,扩张也很快。

不过,近两年来,7-11一反前几年稳扎稳打的作风,开始“小步快跑”,也加快了在二三线城市的开店速度。

2018年左右,7-11相继在江苏、湖北开放了区域加盟;2019年,7-11进入陕西、湖南、福州;2020年至今,依然在推进新区域的授权,进入湖南、河南、山东等地。而在近日,又被传出将进军海南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7-11中国官网首页还挂着“7-11中国各地区合作加盟商正在招募中”的横幅,用明确地四点要求来招揽更多的加盟商。7-11在全国发展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一斑。

▲7-11中国官网

实际上,除了大卖场被分流,便利店销售被分流也很严重,比如服务项目被手机分流,即食被外卖分流,流动客被自助售货机分流,药品被网购药品分流。这也是摆在便利店经营者面前的难题。

在我们看来,经营便利店需要“慢功夫”,有时候的“慢”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是在借助加盟模式疯狂扩张的同时,如何管理好加盟店,才是考验这位全球便利店巨头的“真功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