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通

邹通

公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43

总访问量:234078

精致甜品开始去"精致化"

05月28日 17:08

评论数(0)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邹通

近日,一济南市民发现鲜芋仙世茂国际广场店悄然关门,这算是鲜芋仙在济南馆了最后一家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前,鲜芋仙就曾关掉过济南的所有门店,加上这一次,这属于它第二次撤出济南市场。

为什么鲜芋仙突然撤出济南市场,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信息或市场趋势?

撤店,二次闭店

鲜芋仙深陷“倒闭潮”?

鲜芋仙,成立于2007年的台湾连锁甜品品牌,凭借其独特的芋圆和仙草系列,以及坚持台式甜品的手工制作、现煮现卖的经营策略,迅速在台湾市场崭露头角。2010年,鲜芋仙进军国内市场,在江苏昆山开设了首家门店。

经过四年的迅猛发展,至2014年,鲜芋仙已在中国市场拥有387家门店,遍布上海、北京、广州、沈阳、重庆、武汉等城市,高峰时期门店数更是高达800家。

然而,在店面快速扩张的过程中,鲜芋仙也遇到了瓶颈。2017年,鲜芋仙撤出济南市场。时隔四年,于2021年重回济南,先后入驻世茂国际广场店和和谐广场店。但仅三年后,即2024年5月,鲜芋仙再次撤出济南市场。据新派生活报报道,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济南世贸广场的鲜芋仙门店已人去楼空。

该门店的撤出后,新品牌“赵记传承”接手并进行重新装修。据商城工作人员透露,鲜芋仙在5月8日停业,5月13日门店已清空。大众点评上的信息也显示,济南的世茂国际广场店和和谐广场店均已撤店。

鲜芋仙在济南市场的撤出,是其门店规模收缩的缩影。根据餐企老板内参(餐里眼)的数据,目前鲜芋仙门店数量已缩减至600多家,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近一个月内,鲜芋仙新关门店数量高达49家。

此外,企查查数据显示,鲜芋仙关联公司富世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旗下拥有56家分公司,其中40家已注销。

更为严重的是,今年三月份,鲜芋仙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有记者卧底鲜芋仙在京长楹天街购物中心和西直门凯德MALL的门店,发现后厨卫生状况堪忧,如未封口的食材随意放置在垃圾桶旁,抹布功能不分,用于多种清洁工作等。这些问题一经曝光,引发了网友的热议,鲜芋仙的口碑也直线下降。

精致甜品深陷

闭店泥潭

”鲜芋仙或许只是精准甜品市场兴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不少甜品老字号纷纷遭遇“关店潮”。

以港式甜品代表许留山为例,该品牌于2004年进入国内市场,起初在广州和上海设立门店,随后迅速扩展至华北、东南等地,并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2012年,许留山在马来西亚试水,随后在韩国首尔、新加坡、意大利、美国等地开店,最终在全球拥有300家门店,年营收近5亿。

然而,好景不长,许留山的辉煌迅速退去。2020年,媒体爆出许留山因拖欠租金而面临业主追讨。到了2021年11月,其所有门店纷纷结业。2023年,许留山在成都、广州等多个城市的门店也相继关店或歇业。如今,许留山在内地的门店仅剩下10余家,主要分布在上海、杭州、三亚等地。

与许留山类似的还有满记甜品,该品牌也陷入了关店、撤店的困境。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自2022年起,满记甜品在石家庄、宁波、徐州等地的门店相继撤店停业。在此过程中,因会员充值卡退款问题,还遭到了消费者的集体吐槽。

2023年8月,满记甜品因违规搜集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等行为被工信部通报。尽管官方解释称这是正常的战略调整,并保证不存在无法退款的情况,但消费者的疑虑和店面规模收缩的事实依然无法改变。巅峰时期,满记甜品拥有500多家门店,如今仅剩200多家。

不仅满记甜品和许留山,许多高价甜品品牌也相继遭遇关店潮。雷诺特法式西点于2022年8月宣布退出上海市场,今年5月其华南首店也关闭,标志着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探索失败。同样,被誉为“法甜界天花板”的LEN?TRE雷诺特也关闭了其在中国内地的最后一家门店。而拥有25年历史的日本甜品品牌LeTAO小樽洋菓子铺,在巅峰时期拥有25家门店,如今也仅剩下4家还在营业。为什么精致甜品,深陷大面积关店的泥潭之中呢?

一方面,它们往往固守传统,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许留山为例,门店装潢多年来鲜有改变,显得陈旧,难以吸引年轻顾客的审美;同时,其产品也长期局限于港式经典,未能及时推陈出新,满足年轻人的口味需求。因此,许留山等品牌逐渐失去了年轻市场的青睐,品牌老化现象日益严重,最终淡出公众视野。这并非许留山独有的问题,而是众多老牌甜品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另一方面,甜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新的入局者不断涌现,抢占市场份额。甜品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众多强势品牌的跨界竞争。喜茶、奈雪等茶饮品牌通过“茶饮+甜品”的组合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同时,楠火锅、珮姐老火锅、赵美丽火锅、朱光玉火锅馆等多个火锅品牌也纷纷尝试将甜品融入其服务中,提升顾客体验,增加利润。最后,一些西餐、酒馆、快餐、火锅、正餐等也开始把甜品作为菜品中必选项之一。于是,在这种跨界竞争的冲击下,甜品市场的蛋糕被不断瓜分,许多甜品品牌的门店规模逐渐缩小。

甜品开始去"精致化"

除了上述原因,最为显著的是消费能力下滑,导致在“去精致化和高端化”的趋势中,高端甜品正逐渐失去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餐饮业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各类产品均呈现出“去精致化”的趋势。消费者不再为过度精致的装修买单,也不再为高价品类额外花费。因此,众多精致化餐饮品牌面临挑战,如卡乐星、FIVE GUYS、SHAKE SHACK、White Castle等精致汉堡品牌,有的增长减缓,有的退出国内市场,有的陷入困境。

同样,Opera、TIAGO等精致的泰餐和顶级意菜品牌也遭遇了相似的命运,有的停业,有的则因欠租等问题陷入困境。在这一潮流中,精致甜品品牌如鲜芋仙、满记甜品等也遭受了市场的强烈冲击,导致市场规模缩减,店面规模也相应缩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甜品市场的衰落,而是市场开始朝着更为“质价比”的方向发展,即甜品正回归其本质价值。

一方面,甜品行业正经历着客单价下降和模式多样化的变革。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高达33.9%的甜品甜点门店人均消费集中在10~20元区间,紧随其后的是28.5%的门店人均消费在20~30元之间。

为了提升甜品的性价比,许多品牌开始尝试自助模式。例如,满记甜品去年推出了糖水自助餐,顾客支付满35元后即可畅享店内所有甜品。然而,为了维护服务质量,该模式对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仅在非周末的工作日10-13点提供自助服务。目前,该模式已经相当成熟,不仅价格有所上调至约48元,还在其旗下100多家门店中广泛试水。

此外,更有创新者推出了无人自助糖水模式,将甜品的价格压至每杯5-6元,不仅价格亲民,还支持外卖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实惠的选择。

另一方面,甜品行业开始与“国潮化”紧密相连,中式甜品逐渐崭露头角并受到广泛欢迎。众多中式甜品品牌将中式文化的底蕴融入甜品之中,为甜品的装修和产品带来了全新的定义。

在场景布置上,这些甜品店各具特色,有的充满小资时尚感,有的则国风韵味十足,甚至有的还融入了竹林景观,成为拍照打卡的热门地点。

在制作方式上,这些中式甜品也展现了多样性,有的采用西式手法制作中式甜品,有的则在中式基础上融入西式元素,形式丰富多样。

在卖点方面,这些品牌主打“手工现做”,让消费者能够品尝到充满烟火气息的甜品。而在价格上,这些中式甜品通常定价在10元至30元之间,性价比极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最后,随着市场的演变,甜品行业逐渐摆脱了单一的发展模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首先,体现在“甜品+”的多样化上。例如,五条人糖水铺推出了混酱肠粉、劲爽小郡肝等创新产品;简鹿糖水铺则带来了鸡蛋仔、港式牛腩捞面等特色美食;而合德记顺德双皮奶更是别具一格,推出了香辣鸭脖等跨界甜品。

其次,甜品的目标消费群体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为了满足儿童市场的需求,一些甜品品牌推出了“小型化”的甜品,不仅分量适中,还通过“卡通化”的造型设计,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最后,需求的多元化也推动了甜品行业的创新。针对女性消费者对“低糖、低脂、低卡”的健康需求,部分品牌推出了轻食化甜品系列,满足她们对健康和美味的双重追求。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