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3日
评论数(0)来源/摩根频道
6月29日下午,美团发布公告,宣布已完成对光年之外100%股权的收购,作价约20.65亿元。公告显示,收购价格包括现金2.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94亿元)、债务承担3.67亿元以及给王慧文的现金1元。
在外界担忧光年之外离开创始人王慧文后,还能否撑起10亿美元独角兽估值的时候,王兴已出手帮助这位原来清华上铺兄弟“兜底”,足可以见,王兴与王慧文的兄弟情深。并且,今年上半年大模型带飞了一篮子“概念股”,借助光年之外美团AI行业竞争力与自身故事性将更进一步。
然而,二级市场似乎对这种故事并不感冒,甚至还有些不看好。美团发布收购公告后,股价从6月29日最高价位128.10港元/股,跌至6月30日收盘价122.30港元/股,蒸发超300亿港元。
一、大模型的故事,不属于美团?
美团收购光年之外为什么不被多数股民所看好?
核心点或许在于,美团收购的行为更像是王兴为以为的情义买单,并非源于美团未来重大战略性的转型。投资人更看重是美团未来的盈利性、稳定性与优质性,一旦公司决策的“人情味>战略性”,不够理智也代表了风险。
这种揣测并非空穴来风。
一方面,光年之外能够靠大模型概念成为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靠的不是技术上的突破,更多源于创始人王慧文自带光环。王慧文因病隐退,也让光年之外失去其最灵魂核心人物。尤其是,当下大模型赛道林林总总,一轮抢位战后,光年之外已不具备先发优势。
一家科创公司,没有技术上的突破,也并无首发优势,背后也并没有微软对OpenAi那样的支持。说白了,在大模型赛道上,光年之外所具有的基本只剩下烧钱堆技术、等待突破性产品落地的“故事”,并不算太优质。
而且,大模型的故事与美团也并不太契合。
美团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之一,相比较腾讯、阿里等互联网来说,无论是在业务上还是技术上都更加“务实”。
近年来,互联网科技公司们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虚拟人各个风口上卷生卷死。反观美团,新业务中社区团购瞄向了用户家门口的“菜篮子”,美团电商瞄准了下沉电商市场。虽然美团也要人工智能团队,但基本都是用在路线规划、订单分发等上面,原深耕于云计算的美团云早于2020年就已经退场。
换句话来说,美团几乎是国内互联网巨头中大模型孕育土壤最匮乏的那家,这种匮乏并非完全因为技术积累、芯片资源囤积等,还源于资金上的压力。
根据美团财报数据可知,2022年,美团归属母公司净亏损66.86亿元;往前的2021年净亏损更是达156亿元。好在今年一季度由亏转盈,净利润为54.91亿元。
但美团2023年Q1电话会议表示,二季度开始加大营销力度,在神枪手、神券节等活动中增加用户贴补,将投入更多资源促进低AOV订单恢复。这大概率将再次拉低美团利润,甚至可能再度步入亏损的境地中。
大模型由于算力、算法与数据上门槛限制,犹如一只喂不饱的“吞金兽”。
据国盛证券估算,按单张A100芯片的价格为10万元算,大模型训练需要投入约10亿元。半导体研究公司SemiAnalysis认为,GPT-3每天大规模服务用户的运营成本高达70万美元,一年则高达2.555亿美元(约17.6亿元人民币),新一代模型将会更烧钱。
可见,从美团盈利能力来看,似乎根本撑不起来大模型如此庞大的、可持续性投入。
此外,美团新业务一季度经营亏损虽然有所收窄,但亏损数额仍高达50亿元。如若再把大模型作为重点战略培养的话,亏损有可能从收窄变为大幅度增加,更不利于二级市场与股民们的信心。
更何况,从ChatGPT版本迭代,以及国内大模型玩家推陈出新的产品来看,美团作为几乎“零基础”玩家现在入局似乎已有些晚了。
在商言商,在抖音燃起的新一轮本地生活战役中,美团仍旧处于被动状态。在风雨飘摇之际,美团更应该求稳。假如把这20亿放入到新一轮的补贴战中,可能对美团的助力远大于收购光年之外。
二、短视频、小说、云游戏,美团“病急乱投医”?
从入局短视频与直播、到界面增加小说、游戏、看剧和AI绘画等入口,再到与支付宝重归于好。或许源于抖音攻势太猛烈,就连身经百战的美团都显得有些慌乱。
这种“慌乱”也让美团的渴求一览无余:新流量与用户使用时长。而且,新流量与用户使用时长其实都指向一点:变现能力。
互联网中得流量者得天下,更多的流量才代表更多变现的概率;用户更高的使用时长也是这个逻辑,留下了才能有更多变现方式与可能性。
这种逻辑并无问题,但作为消费者的你会选择在美团上看小说、玩游戏、刷剧吗?答案呼之欲出。
多数用户都有路径依赖,就像是点外卖时多数人会首选美团与饿了么,无论是看短视频还是玩游戏,用户自有他习惯的渠道。美团这种通过加重内容属性来获取流量与增加用户使用时长的做法,反而给用户带来了“割裂感”。
要知道,美团要做到的是身为工具属性上的不可替代,而不是成为游戏、小说、短视频的新入口。
哪怕用户因此停留时长翻倍增加,也很难带来商业化上的变现。毕竟,沉迷于游戏和小说的用户,想得应该是要不要给游戏充点钱、帮作者大大打赏个月票,而并非点个外卖、团个券、买个菜。
关键在于,美团这些内容化的动作,模糊了自身的目标客户群,把身为工具平台的简短变现路径变得更为复杂亘长,还让核心受众群体的观感与使用体验感变差,让优势变劣势,反而使得高频次、高净值用户流失。
三、老业务急需“守城”,变相施压商家“打头阵”?
从抖音入局本地生活业务来看,其对自身的目标就比较明确,重点就是餐饮团购等到店业务。毕竟,其短视频与直播的内容优势更容易带来兴趣营销上的流量裂变与沉淀。到家业务上,由于美团外卖领域过高的护城河,抖音已避其锋芒放弃了1000亿GMV的目标。
清晰的目标受众群体与变现路径也让抖音本地生活业务发展迅速。据36氪消息,抖音生活服务2022年GMV超770亿元,这意味着,抖音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将到店业务的交易总额做到美团同类业务的近三分之一。
虽然提到美团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外卖,在外卖行业美团也有着极深的护城河和难以超越的地位,但到店业务才是美团的盈利核心。
王兴在财报会上透露,一季度美团到店酒旅的GTV增速超过了50%,3月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100%,由此带来的本季度佣金收入增速超过了34.2%,一举将美团Q1核心本地商业的利润带到历史新高的94亿元,同比大涨超100%。
然而,抖音一举攻入腹地,让美团被迫“守城”,掀起了一轮新的价格战。
据亿邦动力网数据显示,抖音以2.5%的平台扣点笼络一批餐饮商家之后,美团也将部分餐饮商家的扣点从8%(代金券为10%)降至4%。为了争抢头部餐饮商家,它甚至与商家签订为期三个月的优惠协议:商家在抖音的套餐价格不能低于美团,或者干脆在抖音下线。
此外,摩根商研所在本地从事餐饮团购的业内人士了解到,美团已免除原先商家入驻所需500~2000的费用,甚至还出现了0抽佣的情况。不过,从代理商和业务员被下达的任务来看,美团力求上抖音团购的商家也上要美团,且活动要对标。
通常来说,面对着平台竞争让利,商家应当成为既得利益者。不过,美团以活动对标、平台选择作为“让利”前提,更像是把平台竞争间的矛盾转移给商家,使得商家成为双方博弈的棋子。
从代理商与业务员被下达任务情况看,难免会出现为了完成任务以更优惠福利、诱导商家换取“独家”等铤而走险的行径。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团曾在与饿了么竞争中,曾出现让商家“二选一”的情况。只不过这种行为不会引来反垄断法的制裁,给人有种合法合规又在边缘游走的感觉。
竞争期中的让利行为,只是一时的,却还让本应该在平台竞争中,多一种选择与话语权的商家,却在矛盾的转移下变成了更重的包袱。而且,从百团大战、外卖与网约车之战的前车之鉴下,美团当下守城的成本未来可能仍需商家与消费者所买单。
对于餐饮团购商家来说,行业本来就是低净利润率行业,一般净利润率为8%~10%。对此时坚定于美团的商家,一旦未来回到高抽佣,极容易再次出逃或走向“以降低质量换价格”的道路上,这极有可能影响到美团的信任度。
写在最后
资本看重的是确定性和可复制性,而反垄断和严峻的市场竞争,以及美团收购大模型、无序向内容转型的行径,则放大了美团未来的风险性和不可复制。
新业务难以盈利,核心业务支配地位下降,资本就会重新审视美团的“优质性”。这也是为什么美团明明一季度财报复苏,二级市场却走跌的原因之一。而且,未来伴随着核心到家业务增长见顶,美团将从成长股向价值股转变,就意味着盈利能力将成为资本市场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恰好是美团当下不擅长的。
可见,对美团来说如何明确市场受众群体,寻找了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让平台工具属性变得难以替代,就成为重中之重。不然,在一轮又一轮的守城下,美团正亲手拆解自身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