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

连线出行

公告

文集

汽车(126)

统计

今日访问:352

总访问量:356395

话题火热却带不动消费意愿?高阶智驾如何让用户真正爱用?

05月14日 01:45

评论数(0)

文/陈锋

编辑/子夜

202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智驾之争持续升级,城市NOA(自动辅助领航驾驶),掀起了车圈新一轮内卷。 

蔚来汽车今年4月面向Banyan·榕智能系统用户,全量推送了全域领航辅助NOP+城区路线,目前覆盖了全国726座城市;小鹏汽车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截至4月已全量覆盖全国260个城市;长城汽车预计今年6月在100座城市落地NOA,等等。 

在这背后,业界将城市NOA称作L2级辅助驾驶的最后一役,是自动驾驶从L2跨越到L3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智驾水平正加速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华西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表示,智驾目前已经有效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未来能够找准差异化卖点、技术领先的头部车企,将在“标配智驾”时代形成差异化,并保持两年以上的领先优势。 

车企智驾之争的火热态势,也传导到了上游的智驾供应商侧。

连线出行观察到,自去年以来,高阶智驾呈现出了价格不断下探的趋势,市场陆续有高性价比的智驾方案涌现出来,推动高阶智驾加速向中低端汽车市场渗透。比如毫末智行去年10月发布了售价8000元的城市NOA方案、大疆车载今年3月份推出了价格7000元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等。 

到4月24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地平线发布了新一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以及Horizon 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依托“软硬结合”的技术路径,试图为行业提供高阶智驾的最优普及方案。

地平线围绕“软硬结合”这一技术路径的持续探索,其实对应着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随着智驾市场加速进入规模化量产的新竞争周期,车企该如何迈过成本、规模、用户信任这三道难关? 

而谁能率先平衡好这三个问题,将是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一环。 

1、智能驾驶进入加速普及期,但仍有痛点

车企围绕城市NOA加大内卷的同时,智驾的普及也陷入了一重矛盾。 

一边是越来越多的购车用户开始关注一辆车的智驾水平,但另一边,人们为自动驾驶功能付费的意愿反而下降了。

《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中提到,在价格战的波及之下,虽然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在上升,但对智能驾驶的支付意愿出现了下滑——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麦肯锡的调研结果显示,在受访者中,愿意对智能驾驶支付的用户占比,从2022年的42%下降到了28%。 

2023年用户对智能驾驶的付费意愿在降低,图源《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

换句话说,从消费者视角来看,人们在购车时更看重一辆车是不是具备智驾功能、水平高不高了,但“用不用”相关功能,整体还处于观望阶段。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供需”矛盾。

一方面,大多数车企的城区NOA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用户的智驾需求,要么适用场景有限,要么驾驶体验不佳,难以称得上好用。

这也是为什么一线城市的用户对智能驾驶的支付意愿下滑明显,因为路况更复杂了,对车企智驾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地平线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张玉峰在此前就曾说到,在系统介入的情况下,即使让用户有一次体验到不安全,用户就很难再去放心使用高速上的功能了——更别说今年的智驾之争,早已从高速NOA加速转向城区NOA。 

另一方面,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城市高阶智能驾驶的配置率并不均衡,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国内乘用车市场8万-20万元的乘用车占比为74%,但区间内新能源汽车城市高阶智能驾驶配置率近乎为0。

某种程度上,行业的这一现状与地平线的洞察相吻合。 

地平线认为,从用户体验出发,智能驾驶系统将逐步经历“可用”“好用”“爱用”这三个迭代阶段,但当下业内量产的城区智能驾驶系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充分达到用户眼中的“可用”状态。 

基于此,智能驾驶的大规模普及,关键在于,随着智能驾驶深入到城区场景、计算复杂程度大幅提升,车企和智驾供应商需要共同探索如何将智驾体验提上来,同时如何将智驾方案的成本降下来,让智能驾驶更加普惠。 

地平线的解题思路是,坚持“软硬结合”的技术路径,以软件为牵引,以硬件为驱动,面向车企和产业链生态伙伴,既提供硬件平台和计算方案,也提供相应的工具链和软件,探索面向全场景、全生态的软硬结合智驾系统。

在这背后,早在发展初期,地平线就明确了其产业Tier 2的定位,并一直坚持至今——它希望成为一家平台化的公司,做好智驾行业的计算底座,携手产业链上下构建起繁荣、开放的软硬协同生态体系,加速智能驾驶量产。

而此次征程6系列以及Horizon SuperDrive解决方案的发布,对地平线来说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中,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产品研发实现了从单点式向系列化的跃迁,是目前国内唯一满足了“全阶”智能驾驶量产需求的系列解决方案,有望加速智能驾驶面向全场景的落地与应用。

而Horizon SuperDrive解决方案,则是搭配征程6旗舰版,打造出了最佳的软硬结合高阶智驾系统,让好用的城区NOA方案加速规模化量产落地。 

2、软硬结合,成了最优的解题路径

以地平线为代表的“软硬结合”技术路径,某种程度上也是业界当前主流的破局思路。

比如,去年开始,英伟达将核心资源聚焦到了智能驾驶,招募了原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主导全栈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研发和量产。 

吴新宙之外,原小鹏汽车北美团队的工程VP Parixit Aghera、多模态感知融合算法总监韩峰、软件架构总监Houman Tavakoli等数十人也先后加盟了英伟达。 

背后的原因在于,对车企而言,要想在城市NOA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态势下抢占市场、赢得竞争,需要结合硬件(高端芯片与传感器构成的硬实力)、软件(先进算法架构支撑的软实力),以及丰富的工程化量产经验与快速迭代能力,来推动城区NOA性能突破与用户满意度提升。

这一前提下,与软硬结合的全栈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车企某种程度上可以在与开放生态伙伴的合作中,实现降低成本、优化性能,同时加速量产进程,在保持车企产品特色与灵活性的同时提升用户接纳度。 

以地平线为例,其“软硬结合”的全栈技术理念,实际上以其过去多年沉淀下来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为核心支撑。

地平线早在2016年便率先提出了自动驾驶端到端的演进理念,又在2022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感知端到端算法Sparse4D。去年,地平线学者一作的业界首个公开发表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UniAD,还获得了CVPR 2023最佳论文。 

与此同时,过去多年里,地平线积累了基于蒙特卡洛树搜索的端到端深度学习算法,大幅提升了智驾系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感知和交互式博弈能力。 

在硬件技术上,地平线自主设计研发了智能计算架构“BPU纳什”,提供设备端上软硬结合的智能解决方案,它专为大参数Transformer而生,原生支持交互博弈,能为自动驾驶端到端和交互博弈提供智能计算最优解。

总结来看,从软、硬件技术到“软硬协同”,在智驾产品需求不断迈向差异化发展的趋势下,通过计算底座的重构,以及统一的硬件架构、工具链以及软件栈的计算方案,地平线征程6系列以及Horizon SuperDrive解决方案,打破了智驾全阶覆盖的效率瓶颈,也打破了智驾场景拓展的效率瓶颈。

具体来看,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包括六个版本,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征程6P,面向从低阶到高阶不同的智能驾驶场景进行了计算方案的灵活配置,兼顾了性能与成本——在这之前,地平线此前每代只发布一款计算方案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征程6系列拥有统一的硬件架构、统一的工具链以及统一的软件栈,因此具备同代一致、代际兼容、系统最优的特性,在与企及Tier 1供应商的合作中,这会带来更高的量产效率,同时降低成本。 

软件层面,SuperDrive解决方案凭借动态、静态、OCC三网合一的端到端感知架构,来提升系统的感知能力,更精准地还原物理客观世界。同时其通过交互式博弈算法来提升系统应对复杂场景的解决能力。

据地平线介绍,目前,这一解决方案能够做到在任何道路环境下都兼顾到场景通过率、通行效率和行为拟人,在拥堵汇流、路口交互-动态Driveline、礼让骑行人、拥堵换道、城市环岛通行等城区复杂场景下,为用户带来优雅不怂、从容笃定的智能驾驶体验。 

3、生态协同,才是智驾科技平权的关键

从行业视角来看,经过此前几年的技术迭代、市场教育,智能驾驶的大规模落地,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的趋势。 

站在这一节点往前看,率先踏入产业的玩家已经积聚下来了一定优势。 

据灼识咨询披露,2023年地平线是中国本土OEM的第二大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21.3%,是前五名唯一的中国企业。按2023年解决方案总装机量计算,地平线是中国第四大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9.3%。

今年3月,余凯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也表示,在2023年高等级自动驾驶NOA的市场计算方案的市场份额中,英伟达以48.9%的份额居于市场第二,地平线则以35.5%的份额居于市场第二。 

不过往后看,从智能驾驶系统的落地和迭代路径来看,最终要达到真正让用户“爱用”、真正提供拟人化的体验,无疑尚有较远的一段路要走。这一过程,势必会伴随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行业在技术侧的不断发展和迭代。 

基于此,连线出行观察到,目前围绕高速NOA、城区NOA高阶智驾的加速落地,行业内一批玩家已经达成了新的共识——智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加速以产品量产为导向,跃迁至以用户、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以可量产、能用的技术开发重心,加速向大规模量产、好用、用户爱用的应用为中心。 

这背后实则是,通过生态协作来最大化发挥产业各方优势,加快智能驾驶从可用走向好用并实现降本增效,也在变得愈发重要。

这也是地平线如今秉承的“公众利他”的生态理念。 

地平线希望继续坚持其Tier 2的产业定位,通过开放灵活的商业模式,协同产业链伙伴,共建成熟、高效、开放的软硬协同生态体系,涵盖大规模量产交付的各个环节,助力客户和合作伙伴实现智驾全场景量产突破,最终让体验更佳的智驾科技,能够向下流淌、普及到每位用户的每刻、每程。

目前地平线已经打造起了业界最灵活、开放、成熟的商业模式,通过BPU IP授权、芯片DIN、软件解决方案IP授权以及全栈解决方案交付四个层级的开放协作模式,来灵活开放,赋能客户。 

据地平线介绍,目前其已经链接了包括车企、软硬件Tier 1、ODM、IDH、芯片、图商、传感器等上下游产业伙伴超过200家。

从这一角度来看,此次征程6系列以及Horizon SuperDrive解决方案的发布,某种程度上,是其软硬协同生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张玉峰表示,“征程6系列产品中,有好几款就是为了在高速、高架、环路这样的场景上,给不同价位区间的车型和不同功能的ODD提供性能有更高上限、成本持续下沉,同时在软件开发架构上还能够保持一致的计算方案。” 

其中,面向高阶智驾场景,SuperDrive搭配征程6旗舰版,打造出了最佳的软硬结合高阶智系统。面向车企和产业链伙伴,SuperDrive致力于提供高阶智驾样板间,通过全栈技术能力的灵活开放,支持提高研发与交付效率,加速产业迈向高阶智驾终局。

连线出行观察到,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产业伙伴选择了信任地平线,与地平线合作,且阵营还在不断扩大。 

地平线透露,目前已经有包括上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比亚迪、理想汽车等在内的10家车企,以及多家Tier 1、软硬件合作伙伴围绕征程6系列与地平线达成了量产合作。其预计在2025年,将实现超过10款车型量产交付。 

与此同时,SuperDrive也将在今年第二季度与多家Tier 1和汽车品牌达成合作,并在四季度推出量产方案,2025年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总结来看,地平线过去多年积累下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围绕产业趋势所进行的商业生态布局,一方面为它带来了更多的产业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地平线也正加速成为智驾产业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协同生态内的各方合作伙伴一起,让智能驾驶真正从“可用”,迈向“好用”“爱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连线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