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唆麻的专栏

科技唆麻

公告

文集

科技(233)

统计

今日访问:2156

总访问量:2655510

为了拯救不断“失守”的人文艺术阵地,Netflix与爱奇艺想到了一起

2019年08月30日

评论数(0)


“人工智能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让技术变得前所未有的令人害怕又令人兴奋。但是,它们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更充实、更有趣。”


面对 AI 等新技术对艺术掀起的这一轮冲击,习惯站在娱乐文化视角观察社会的《滚石》杂志在去年12月的一篇文章中如此表达着其矛盾的心理。


从一开始的好奇,到如今不管是害怕还是兴奋,AI“入侵”艺术的浪潮已不可抵挡。一边是爱艺奇、Netflix们高举“科技+娱乐”大旗,以更加高效的创作方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股潮流,另一边则是人文艺术阵地的不断“失守”。


去年10月,AI 画作《埃德蒙·贝拉米》在佳士得拍出43万美元天价。同时被拍的波普艺术之父罗伊·利希滕斯坦和安迪·沃霍尔的拍品却均未超过10万美元。

请输入图说


而到了今年,化名为“夏语冰”的微软人工智能小冰,不仅成功混进了央美研究生毕业展未被识破,更在今年7月13日至8月12日在央美首次以画家身份成功举办个展《或然世界》。

 

请输入图说


如果说《埃德蒙·贝拉米》的诞生充满概念与实验性,那小冰在央美的数次炫技,则真正一度让众多将艺术作为立身之本的人们陷入集体焦虑中。


其实,这些焦虑与不安,某种意义上与19世纪30年代末摄影诞生后,给彼时的西方画家们带来的那一轮恐慌别无二致。


打破了“像”这一古典艺术标准的摄影技术,不仅没将绘画推向被遗忘的深渊,反倒如雨露一般浇灌着现代艺术的成长,绘画也由此再度迎来新生。


所以,在我们看来,AI 与艺术并不是二元对立。


一方面,技术不断拓展着艺术的边界,从摄影到电影,无不是经历从记录到艺术的蜕变;另一方面,技术更需要艺术从内容到表现形式加以改造,以此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


但AI与摄影不同,它的本质在于从数据中不断学习进化。如同电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中,推动电气、化工、汽车、航空等行业进入新的阶段,AI介入艺术自然不会只有一种方式。


比如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AITalk,除了腾讯等“技术流”的硬核分享,包括爱奇艺、Teamlab、敦煌研究院数字文物研究所、数字王国等在内的公司已经将 AI 融入了业务范围,让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以往深耕人文艺术领域的公司为何纷纷与AI结缘?我们从中发现了三大新趋势。

 

1

重现与保护经典:从敦煌到胶片?
去年9月2日晚,里约热内卢,一场大火将藏有2000万件藏品的巴西国家博物馆的90%馆藏付之一炬,仅存的10%不过仅有陨石、矿石和部分陶艺。

 

请输入图说

 

不过,重建还没开始,另外一家“克隆版”便已开门迎客。

 

这便是由Google Arts & Culture项目提供的线上博物馆。早在2016年, Google就开始跟巴西文化部合作,通过3D扫描、高分辨率摄影、AR、VR、AI 等技术推进国家博物馆的数字化。

 

请输入图说

请输入图说


如果你认为线上博物馆太依赖馆方与Google先见之明,可以将目光从遥远的南半球拉回到中国西北的敦煌,看看AI如何在文物保护中实现“亡羊补牢”。


与有博物馆遮风避雨的巴西文物不同,走过1600多年的敦煌至今仍不免经历风沙、暴雨、洪水以及客流的侵害,哪怕是2006年便开始了全面开展数字化,但抢救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请输入图说


敦煌研究院数字文物研究所所长吴健就透露,抢救过程中AI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由于地质原因,大量壁画存在于非平面上,以传统摄影采集囿于光线与角度,出现形变难以避免。

 

请输入图说


但在AI加持的焦点堆栈拍摄下,不同的景深和交平面可以完全融合到一个二维平面上,再将若干张图片经过十字拼接法完成。其极高的精度,已经能满足 AR、VR 的现场体验。


如果说,抢救文物看起来无异于与自然规律抗争。其实同为文化载体,哪怕在 20 世纪才登上历史舞台的胶片,处境也并没能变得更好。


根据来自65个国家超过130电影资料馆统计,电影自诞生以来平均存活率不过 10%。而我国在1949年以前的影片胶片拷贝更是难觅踪迹。


背后的原因在于,化学特性决定了胶片不仅对储存环境要求极高,更容易在多年使用、搬运,以及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加剧物理和化学性损伤。


作为业界第一个将深度学习低成本大规模应用到老片修复的公司,爱奇艺副总裁谢丹铭的分享让外界得以一窥老片修复的不易与 AI 在其中的价值。


一方面,电影的艺术性决定了,修复工作不只是一门技术活更看重艺术造诣;另一方面,传统的处理算法的效果与普适性都有待提升,老片不得不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逐帧修复。


爱奇艺是业界第一个将深度学习低成本大规模应用到老片修复的公司。通过融入艺术指标,AI模型不仅变得更加智能,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一部2小时的影片,人工修复需要10人团队近20人的工作量,而利用爱奇艺ZoomAI处理只需 12 小时即可完成修复增强上线。

 

电影《地道战》修复前后对比请输入图说

 


从现场演示来看。修复的老片《地道战》在清晰度方面提升非常明显;而电视剧《倚天屠龙记》则通过去噪锐化、前景提亮后,在人脸有非常大的质量提升。


从线上巴西国家博物馆,不难看出,艺术可能因为天灾毁于一旦,更可能会在漫长岁月中逐渐消逝,而 AI技术则能将其重现于数字世界得以永久保存。

 

2

推动艺术普世化:爱奇艺与Netflix的两种探索


AI推动艺术不断普世化进程在生产门槛上首先得到了集中体现。


在爱奇艺副总裁谢丹铭在 AITalk 的分享中,有这么一个通过视频智能再创作系统,轻松制作的趣味短视频的例子。这一系统由素材库和AI创作能力两部分组成。


前者来自于专业制作和用户上传,由AI对人脸、行为、台词、场景等理解后形成;后者则可以帮助用户卡点、选择好玩的配乐与特效、智能推荐封面图,然后快速生成一个趣味短视频,让普通内容创作者也可以像艺术家一样进行创作。AI技术的引入,使普通用户得以省去学习与后期时间,可以更多将精力倾注于创意本身。


某程度上说,爱奇艺使趣味短视频也不再是“达人”的专属,或者说人人都可以是“达人”。

 

AI技术的引入普通用户得以省去学习与后期时间,可以更多将精力倾注于创意本身,趣味短视频也不再是“达人”的专属,或者说人人都可以是“达人”。


此外,在消费端,AI也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收益其中。


“你永远不知道理工男艺术起来能有多浪漫”是外界对于 TeamLab 创始人猪子寿之的评价。


TeamLab 是一个由400位“理工男”组成的团队,艺术家是他们的底色,计算机工程、数学、建筑、CG动画、音乐才是他们实现艺术创作的手段,以此才能实现他们的野心——“我想改变人们看世界的方式”。


以正在展出的“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消除作品的边界”为例。瀑布天而降,参与者只需站在作品前,瀑布的流动方向便会随之,每一位参与者都将通过互动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版本。

 

请输入图说


创始人猪子寿之将AI定义为“人类从物质中解放出来的产业”,因为它意味着艺术家可以用非物质的数字艺术来创造作品,而不局限于时间空间。

 

换言之,无论是设施齐备的国际都市,还是被视为艺术荒漠的二三线城市。AI 加持下的艺术展以互动的方式变得更加友好,大大缩小了普通人欣赏与理解的门槛。


如果说艺术展览和你似乎没多大关系,那么不妨看看作为大众艺术的电影的处境。


从年初开始,轰轰烈烈的“抵制Netflix”就走遍了全世界。但让传统片商感到恐慌的,并不完全是 Netflix 创意层面的弯道超车,而是他踩中了传统电影业的命门——窗口期。


电影在影院够窗口期才能流入流媒体等发行渠道,是为了保证院线的生存利益。早在2015年,Netflix曾试图将《无境之兽》线上和院线同步上映,就遭到了北美四大院线的联合抵制。


站在片商角度看,是钱的问题。但站在观众角度,则上升到了艺术普世性的高度。


导演诺兰和 Netflix 的隔空互怼很有意思。


诺兰曾公开怒怼 Netflix,他不仅对 Netflix 想要“关闭电影院”的做法嗤之以鼻,更新片上映的采访中,多次提到了电影院的重要性,表示“电影院是自己唯一感兴趣的放映平台”。


Netflix就曾表态:“我们爱电影。不过下面是一些我们同样也热爱的事情:为那些去不起影院,或住在没有影院的小镇的人们,提供渠道让每个人,在任何地方,在同一时间,享受上映影片给电影人们更多的方式去分享艺术”。

 

请输入图说


把电影院观影的仪式感抛在一边,让更多人先看上电影无疑有着更大的价值。

3


重塑内容生产模式:线上打Call与AI剪辑?


只看到“3年吸粉400万、视频播放总量超3亿”这样的数据,你多半会以为这是某位知名视频博主的数据,但拿下这一数据的却是全球第一虚拟主播绊爱(Kizuna AI)。

请输入图说

请输入图说


在不少人脑中的AI还是冰冷机械的模拟声的如今,AI已经与全息投影技术配合打造出了众多偶像,而且早已不是一段视频那么简单。


绊爱(Kizuna AI)就在 YouTube 经营的 A.I.Channel 和 A.I.Games 两大频道中,发布了涵盖脱口秀、杂谈、问答、游戏实况等诸多内容,总播放量已超过 3.3 亿。


而在堪称“国内阵容最强的虚拟偶像演唱会”的2019年哔哩哔哩动画的线下活动Bilibili Macro Link上,初音未来、洛天依与B站吉祥物22、33的同台演出,更是吸引了近万人头系应援毛巾,手持荧光棒现场打call,与600万人线上围观。

 

请输入图说

请输入图说


AI偶像时代已经到到来,这背后离不开数字王国这类技术公司。2013年台北小巨蛋,感人的周杰伦与邓丽君与周杰伦合唱的一幕,就是来自数字王国的技术支持。


据数字王国CEO兼执行董事谢安透露,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做到,在数字王国的仪器上扫描3个小时,便能“说你从来没有说过的话,做你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电影中的飞车、爆炸等高危场景中。


而下一阶段,便是创造一个不存在的虚拟“人”。以往的视觉特效靠后期操控的,之后则能通过AI自我学习与游戏引擎的结合,去实时操控这个不存在的虚拟“人”。


具象化的偶像只是一方面,更难的在于如何让AI“看懂”内容,进而优化内容生产。对于自制内容大户爱奇艺来说,这其实已经落地很久。AI技术其实已经深度到了内容制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爱奇艺的自制综艺就遭到了AI的“全面入侵”。爱奇艺副总裁谢丹铭分享到了一个《青春有你》的例子。多机位,每天十几个小时,长达数月的拍摄产生了大量废素材。有的摄像头没开、有的可能没声音、有的是摄影师在走路,这些都可以通过 AI 快速地挑出来。


换言之,AI加持下,爱奇艺可以在内容制作前期便剩下大量人力成本。


AI已经能做到对视频内容进行理解。比如,导演构思了一个选手说了一个笑话,张艺兴导师哈哈大笑的小桥段。以往需要几十个工作人员在素材里寻找,而AI则能以“张艺兴”“笑”作为维度,快速找出素材满足导演诉求,让导演专注于创意。


换言之,在爱奇艺的推动下,AI 技术正在重塑内容生产模式,加速内容生产工业化。

 

一方面提升制作效率,并降低内容生产风险性,不单独依赖于创意与市场的随机性;另一方面制造出甚至完全不存在的角色,由此颠覆传统的影视行业规则,将更多成本与人力分配到艺术创意本身。

4

总结


正如复旦大学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汤筠冰,曾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表示:“当下,艺术不但不会终结,相反,由于 AI、VR、AR 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艺术迎来了大发展年代。”


而其中,国外的Netflix,国内的爱艺奇无疑是其中在娱乐行业的标杆。


当普罗大众甚至部分从业者还在怀着不安与焦虑看待 AI 时,他们已经推动着科技+娱乐结合,在重现和保护经典、推动艺术普世化、重塑内容生产模式三个方面,推动着艺术进一步焕发生命力。

请输入图说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科技唆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