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唆麻的专栏

科技唆麻

公告

文集

科技(233)

统计

今日访问:770

总访问量:2262715

透视腾讯视频入局中视频:长中短流量正循环,构建“雨林生态”

2020年12月21日

评论数(0)


2019 到 2020 这两年,整个视频赛道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精彩的故事可以讲。一方面,行业壁垒进一步稳固,爱优腾+芒果TV之外并没有涌入更多玩家;内容生产模式逐渐成熟之下,爆款自制网剧、综艺更逐渐实现稳定供应,平台重点已经转移到会员运营的深耕,挖掘更多付费点。


但另一方面,各家借中视频对用户时长的争夺却已经开始暗流涌动。眼看短视频平台纷纷放宽时长限制,UGC 起家的平台不断加码资源扶持,聚光灯已经逐渐转移到最早起势的长视频之上。


最新的动态来自 12 月 19 日召开的腾讯视频内容生态大会。作为长视频赛道的头部玩家,腾讯视频在年底的大会往往不只为接下来的战略方向定调,更很大程度上预示着行业变化趋势。




而此次大会上,腾讯视频给出了清晰地回应:一方面,明确提出了腾讯视频对中视频领域的理解与布局;另一方面,向外界介绍了腾讯视频内容生态的战略规划——“热带雨林”内容生态。


内容不少,但足够清晰完整,从中更不难看出,中视频正在成为行业的下一个小风口。


腾讯视频

将为内容生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平台们对于内容生态方面的思考我们一直保持着关注,其中不乏大量炒概念,造大词的路数,但腾讯视频在此次内容生态大会上拿出的解决方案,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有着更强的落地性。


其一,宣告全面覆盖长、中、短视频,且为其明确“热带雨林”生态体系;


视频平台进行形态的延伸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新加入的板块与原有的板块之间,资源上如何进行分配,运营商如何互相打配合,定位上如何避免平台本身的定位被模糊。



在这一点上,腾讯视频首先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综合视频平台”。但平台的角色进一步脱离传统范式中的渠道,成为“土壤层”,负责通过技术赋能上游创作,完善优化分发等流程,使“养分”,也就是IP、用户,实现更高效的流动循环与短链路价值变现。


在雨林生态体系中,头部长视频为核心,与中短视频通过相互种草、依托兴趣关联构建流量正向循环,以此推动创作者流动,进而实现中短视频的成长。


其二,更新长视频扶持模式,更加强调创作者、平台的共赢;


明确不同内容形态间关系的同时,腾讯视频更新了长视频内容扶持模式——“分账宇宙”。


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吸引到更精良的大制作内容,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打破题材限制。


腾讯视频“分账宇宙”在两方面上进行了针对性布局:一来,分账模式明确了 CP入驻-内容合作-收益分账整套平台能力,平台在运营中提供账号、项目、视频/物料以及收益的管理能力。


二来,新的扶持模式进一步解锁了以往平台的品类数量限制,分账模式将进一步覆盖到网络电影、纪录片、网络剧、少儿、动漫、知识付费等品类,在 IP、营销、资金、资源上全面赋能。

 


仅以率先开放分账的网络电影品类而言,不难看出腾讯视频的决心:目前已经有多部破圈爆款诞生,腾讯视频目前累计TOP10分账金额(含平台激励金额)已经给出超2.7亿、全网第一;纪录片、网剧等品类也已经取得相应的进展。

 


其三,具体到中视频赛道,腾讯视频给出了清晰明确的定义和打法;


这一 Part 在我们看来是这次内容生态大会的一个重点,在长短视频都已有布局后,中视频是腾讯视频的“热带雨林”生态体系的关键一环。对此,腾讯视频在定义与打法上都进行了定调:


定义上,腾讯视频更清晰。一方面,瞄准的5~15 分钟中视频,相对目前行业中普遍的1~30分钟更精准。另一方面,针对当下用户对中视频在领域宽度、信息密度以及表达节奏上的诉求不断提升的趋势,提炼出了“看更广”“看更多”“看更爽”三条标准;同时,基于对长、短视频行业诉求的洞察,明确自身将通过满足前者“新赛道”与后者的“可上升”的诉求,与创作者一起成长。

 


具体打法层面,腾讯视频选择两手抓。剧情类,圈定微剧、微动漫针对 24 岁以下的年轻一代,以青春校园、甜蜜爱情主打女性市场;逃生探险、热血逆袭主打男性市场;


而在非剧情类的四大赛道,则将会以潮流偶像、头号玩家、体验派大师、顶级行家,分别聚焦在偶像、潮流玩家、生活体验、行业四个重点内容板块。


相应地,腾讯视频给中视频创作者明确了集建联、评估、签约、排播、上线、数据分析、结算、提款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提供了全面线上化解决的一站式体验。


同时,平台将为剧情类内容提供超强的分账力度、优质宣推资源,推出百部IP共创计划;非剧情类内容在资源支持、商业化机会之外,还将获得“腾讯视频+”计划的支持,保障创作者实现更为高效的内容变现。


整个看下来,不难发现腾讯视频入局中视频有两大明显特点:一方面,如上文所说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另一方面,并不贪多求全,而是在试图通过重点品类精准击破。


腾讯视频为什么会入局中视频


实际上,行业内关于中视频的讨论很多,但普遍的共识是:尽管有不少玩家发力,且观众的确存在消费需求,但在潜力空间几何,要不要针对性布局等问题依旧有诸多不确定。


关于腾讯视频为什么会选择如今中视频,我们认为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中视频是对腾讯视频生态的补齐;


这一点上,腾讯其实通过“热带雨林”生态体系这一概念进行了传达。“热带雨林”在我们看来本质上是在描述一种成长机制。借用一下吴伯凡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三种分类:盆景型、植树造林型以及热带雨林型,这之间的区别是是否需要外界不断地为其输入资源。


而“热带雨林”的典型特征是,其中物种丰富,物种之间不仅能形成协同效应,生存于其中的物种从诞生起的整个成长过程,都能保证其独特的生态位,并能获得相适配的资源。


用户层面,腾讯 2020Q3 财报数据显示,腾讯视频会员总数已经来到 1.2亿,同比增长达到 20%,在用户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用户付费意愿增强,且呈现付费品类多元需求趋势。


在前不久的 V视界大会上,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视CEO孙忠怀在提到“热带雨林”,就曾将头部 IP 诠释为一棵棵“大树”。而“大树底下好乘凉”——反映在,头部 IP 受众有很强的衍生内容消费需求,比如偶像养成类综艺单个选手的CUT、影视剧男女主的情感线梳理等等。


而回到长视频,本身便具备为长视频“打辅助”的潜力。这一点上,从短视频平台们纷纷放宽时长,隔壁的爱奇艺上线“随刻”,B站对泛知识学习类内容的持续扶持便能个看出。


实际上,不同的视频长度,实际上并没有此消彼长形成冲突。一方面,短视频难以支撑完整全面细节丰富的内容面临深度不足;长视频需要整块时间消费,中断观看又会极大地影响体验


而中视频的特性在于,兼顾深度与效率,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有用”的需求。举个隔壁的典型案例,知识付费类产品的“每天听本书”,不仅没能影响纸质书的销量,反而因为能更高效地传达精髓内容成为了流量来源,不少出版社甚至直接和得到App合作,将新书授权给前者解读。


影视剧行业的例子也有,解说类内容就属于典型的中视频,因为其能通过剪辑与文案将影视剧中喜剧效果更强的“名场面”与当下的大众语境相结合,往往能起到翻红老片的作用。


换言之,中视频从用户大盘上来讲,不仅能吸引新的增量,还能进一步挖掘老用户的消费潜力。


其二、中视频本质上是一次“文艺复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视频绝对不是一种新生产物,而是一种已经被验证有着极强的商业潜力的视频形态。一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国外,典型的案例就是 Youtube,其于今年 2 月首次公布的财务业绩中显示,其 2018 年广告总收入突破 100 亿美元,2019 年就已经突破 150 亿美元。


梳理其业务上的关键节点,2010 年先手将视频时间长度上限从 10 分钟提高的 15 分钟,再调整到无限制时长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 Statista 于 2018 年 12 月统计的数据,当时 YouTube 全站所有视频的平均时长为就已经来到了 11.7 分钟。


及时调整视频时长解锁了 Youtube 创作者的优质内容生产力。比如李子柒的视频长度大多在 15~20 分钟,仅仅通过一百多条视频,就积攒了一千多万粉丝,单月广告分成便有数百万。


另一方面,回到国内,在提速降费和5G建设提速的大背景下,视频清晰度、加载时长的限制被进一步解除之后,有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的前提。


中信证券就曾预测,随着媒体平台内容纵深不断发展,需求端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持续提升,5G时代视频产业有望诞生“中视频”内容赛道。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认为中视频是一次“文艺复兴”?实际上,国内早期诞生的视频平台,几乎都曾有过模仿 Youtube 却水土不服,而最终转型为 Netflix 模式的经历。所以,如今再度发力中视频必然不能简单地照搬,而是应该基于国内的真实需求布局。


从这个视角上可以看出,腾讯视频的打法就带着反思与迭代,比如剧情类+非剧情类两手抓,既能更好地适配国内仍在成长中的内容生产能力,又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其三,垂直中视频平台已成伪命题,平台需要赋能而不是掌控。


从目前的市场趋势而言,中视频也的确难以由单一的垂直平台成功运营。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手握一把好牌的 QUIBI,一度因为拿下了包括迪士尼、福克斯、时代华纳在内的 10 亿美元投资,签下了众多好莱坞导演和制片人被看好,但在今年 4 月上线后,10 月便向外界宣布关闭。


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以 PGC 为核心的的生产模式,的确保证了内容质量,但却导致了内容维度上过于狭窄,难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其与 UGC 模式的完全隔绝,依使得平台需要背负极高的采购运营成本,在付费点挖掘不充分等压力下,最终宣告失败。


但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死局,相较于短视频,长视频在商业化能力上存在着更大的空间,有机会进一步挖掘出贴片、片花、植入,衍生内容等变现形式,形成更良性的循环。


反观腾讯视频以“综合视频平台”的角色入局,其成熟的“土壤层”本身就具备孕育内容的潜力。将“土壤层”换个说法,类似于基础设施,意味着腾讯视频扮演的角色不强调掌控,而着眼于为 PUGC 赋能——本身来讲,作为腾讯视频核心的长视频本身就是受益者。


看清楚这一点,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腾讯视频不只给技术、IP和用户,还进一步通过一站式平台服务赋能创作者,对于腾讯视频而言,以中视频聚集的流量没有停止,而是会在长视频之间循环。


最后


实际上,如果对国内方兴未艾的中视频赛道有所关注的话,不难发现在平台与创作者的协作关系上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过去一段时间也爆出了不少创作者跳槽、收益纠纷等事件。


在我们看来,这背后很大程度上与平台对于中视频,以及对于自身的定位不清有不小的关联。而腾讯视频副总裁王娟在此次大会上明确强调的腾讯视频“开放共赢”的价值观,以及平台的“服务”属性,或许能在接下来为行业进一步发力中视频有着样本价值。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科技唆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