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跃龙

闫跃龙

公告

在通信知名媒体工作超过6 年,担任总编;在京东工作超过5 年,
对互联网、通信、IT 等行业有深入了解和独特观点。擅长撰写深度文章、评论文章,文章不
仅传递观点,而且还能让读者获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7975

总访问量:12890865

如何才能不焦虑?- 龙哥夜话3

2018年07月01日

评论数(0)




这两年,最热的一个词莫过于“焦虑”了。

前几天去法国,和欧洲人民相比,更能凸显出中国人的焦虑。吃法餐,一吃就是几个小时,与安静的法国人相比,我们中国人总是坐立不安、异常焦躁,我们习惯于赶快吃完,好去干活、工作。

到底如何才能不焦虑?最近,看到阿里巴巴CEO张勇接受《中国企业家》的专访文章,颇有感触,可以说学到了很多东西。

如果阿里巴巴是一个人的话,最近一年应该感到焦虑,京东强势崛起,618成了和双11并驾齐驱的全民购物节,拼多多用消费降级抄了淘宝的后路,本来是自己囊中之物的美团投奔了腾讯,收购的饿了么在外卖市场干不过美团,网易严选的模式也在蚕食阿里巴巴的电商帝国,阿里菜鸟扶持的四通一达和顺丰比起来还是有差距,乌镇饭局上就独独没有马云,腾讯推出智慧零售杀入了阿里的老巢……

似乎阿里应该非常焦虑才是,但是张勇却说自己以及阿里不焦虑了。

到底是为什么?

焦虑有什么用呢?没有用。你必须做好你自己。”张勇说。

看似很简单,却是对抗焦虑的真正秘密。是啊,焦虑是怎么产生的?是来自于攀比,来自于比较,当你的眼里每天盯着竞争对手,盯着行业变化时,你的心里一定会焦虑的,因为你眼里总是看到别人的长处,拿别人之长比拼自己之短。

但是,换一种角度呢?如果眼里不是盯着竞争对手,而是盯着自己,强化自己强的地方,提升自己弱的地方,做好你自己,你会发现,突然不焦虑了。

我因为在京东多年,和阿里也打过很多次仗,对阿里的批评一直居多,但是从张勇的专访中,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阿里,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做好你自己。

比如拼多多,相信不仅仅是阿里,京东等很多电商都震惊不已。大家都在消费升级,没想到拼多多竟然用消费降级打出了这么大的一片天!如何能不焦虑?

但是,张勇没有所动,他说自己坚信消费升级。只不过,消费升级是有分层的,即消费分级,在每一个层级上,大家的消费不同,但是大家都有消费升级的趋势。这话没错,即使是在自由市场只买便宜菜的老太太,也肯定不希望每一次都买的是烂菜,她也希望买到好一点的。

面对京东、拼多多、顺丰们的竞争,张勇和阿里的武器是生态。在谈到顺丰和菜鸟的关系时,他说,“菜鸟有点像一个湖,或者一个海,这个里面有不同的船,你不能拿一个湖跟一条船比。水上有大大小小的船,有落地配、有干线、有仓储这些。核心就是水——上善若水,船能不能跑得更快、更稳、更好,关键在于水。”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用《三体》的话来说,是升维。

在这个商业世界,大部分人仍然是竞争思维,你的船不是大吗,不是强吗,我一定要造一个比你更大、更强的船!但是,阿里和张勇的思维不同,不是去造一个更好的船,而是造一个湖,吸引更多的船进来,或许一个快递公司干不过顺丰,但是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加起来呢?

是的,用生态思维代替竞争思维,不是一种新的维度和境界吗?

在自媒体行业,最赚钱的是龚文祥,号称可以一天买一套房。他的模式不是拼命写文章,而是做社群、做生态。最近,看到龚文祥的社群运营感悟,觉得很有道理:

“连接:我们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连接,只做轻连接,不下水,不深度介入业务(腾讯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做连接);

赋能:给800个会员赋能即可。赋能是触电会社群的关键词,赋能给你,但具体业务不干预;

生态:触电会已经是一个微商生态与微商全产业链。要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不过度追捧某一个会员,不过度商业化,自然选择增长。顺势而为。”

当大家聚合在一起,形成生态,就会不知不觉发生化学反应。张勇说四通一达为何看起来还是不如顺丰?是因为还正在“全局优化”,即产业链端到端的全局优化,一旦优化完,会有化学反应发生。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就是生态化反?不得不感叹,贾跃亭虽然倒下了,但是他提出来的生态化反却流芳百世,真的是至理名言。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提生态,在提化学反应。

最近,阿里在投资、收购中的强势态度也不断被提及,当今的互联网就是阿里系和腾讯系的大PK,而且阿里和腾讯做生态的思路完全不同。

记得原支付宝的首席交互设计师,有赞商城的创始人白鸦,提到阿里腾讯的区别时曾说:

“我一直形容马云是火性,火若神明,高举高打,气势如虹。马化腾是水性,低调沉潜,入木三分,小步快跑。然后他们的性格被事业放大了。”

阿里的新零售如火,整合并购风火雷动,零售商听从号令,方能成就转型大业;腾讯的智慧零售似水,合作水波不兴,但是又万河归流,奔腾入海,零售商因为得到了价值而甘愿皈依,不战而屈人之兵。

阿里自己做零售,奉行的是帝国思维,和零售商的合作,希望的是通过控制、整合,成就一个新零售帝国,自己做帝国霸主;腾讯自己不做零售,奉行的是盟国思维,和零售商的合作,希望的是通过连接、赋能,将自己的能力输出给零售商,让双方得益,自己做零售业的水电煤和工具箱。

在接受采访时,张勇没有否认阿里的投资风格,他说“如果想发生化学变化,就必须要打通血脉。”

这时候,张勇再次展示出自己强势的一面:

“今天在收购上,我可以旗帜鲜明地说,我们会继续收购,绝不因为别人说什么就停止,我们很真实,怎么想就怎么做。我要把这个事儿做成,不打通血脉就做不成,我对这个企业要负责,不能把它和阿里融为一体,我就负不了责,我必须这么干。不能说因为被扣上一个帽子,大家说一说,反而把自己给搞丢了,这个不行。”

在这里,张勇依然是做好你自己,不为外界所动。事实上,在和一些传统零售商交流的时候,不少公司也赞同这种做法。这就像是一个硬币,总有两面。阿里的投资,非常强势,要主导,可能对于那些想要自己成为独立平台的公司不喜欢,但是对于很多传统零售商来说,因为对互联网、对新零售不懂,反而渴望被阿里主导。

在谈到管理的时候,张勇有一段话,我非常赞同:

“我把管理者分为manager和leader。一个manager可能就是manage business,管理业务,拿到预期结果——这就是KPI。但一个leader的使命是带领这个团队,不仅要拿到结果,同时还要创造未来。我们要的是leader。”

这段话特别值得职场的人,尤其是职场的年轻人玩味、体会。你去职场工作,态度是很重要的,到底是被动地做领导指派的事情,还是主动地去发现机会、创造机会,决定了你能走多远、飞多高。

记得之前有人说过,什么是创业?什么是打工?并不是你一定要辞了职,自己开个公司做老板叫做创业。如果你没有leader的思维,你即使开了公司、做了老板,不过也是为员工打工;反之,你即使在大公司打工,本质上也可以利用公司的资源,锻炼自己,用创业的心态打工,也是创业。

我去年写过一个文章:《致在大公司工作了3年以上的人,恭喜你成为废人!》,提到很多在大公司工作时间长了的人,最后都变成了一个庸庸碌碌的螺丝钉。在这个文章里,我不是在责备大公司的机制,而是指出的一个道理:实际上,主导权还是在你自己。你到底是一个螺丝钉,还是一个U盘,根本还是你的态度。当你甘愿沉沦,最终就是一个螺丝钉,否则你做自己的主人,你就不是螺丝钉,而是驾驭机器的人。

归根结底,杜绝随波逐流的武器,还是做好你自己。

张勇在谈到焦虑时,还有一段话,对我印象深刻:

“最终还是回到我们的客户,回到消费者,能够让客户满意就好了,而不是让别人满意。商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竞是手段,你的目的是创造价值,让商业进步,对用户买单。企业活着不是为了竞争,企业活着是为了发展、为了创造。”

是的,当你眼里盯着客户时,天天琢磨着如何给客户创造价值,就不会焦虑了。

最近,共享经济一片唱衰的声音,因为资本退潮,融资越来越难拿,这时候,墙倒众人推,当年吹捧共享经济的那部分人、那些媒体又加入到踩的行列。实际上,共享单车依然是刚需,街上依然有很多人在骑,共享单车也的的确确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带来了价值。

Gartner的技术曲线,可以说总结了任何一个技术或者模式的发展规律,从被吹捧到云端,泡沫聚集,然后破灭,低潮,回归理性。但是,往往是这个时候,才到了真正应用的阶段。

这时候,需要为ofo的戴威点个赞。能在阿里+蚂蚁和滴滴的巨头环伺下,依然坚持独立发展,不卖身。有的人说是傻,错过了最好的卖身时间。但我觉得,这是勇气,而且,ofo并没有一味地死扛,而是回到了商业的原点:用户。

在遵义,ofo推出了蜂巢计划,不讲细节,蜂巢计划就是回到用户需求的原点,琢磨共享单车还能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琢磨如何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当你回到这个成本、效率、体验的原点时,就不再焦虑。

那些在风停之后,依然坚守,依然在琢磨人(客户),而不是钱(资本),而不是下一个风口的公司,才是最值得尊敬的。

是的,焦虑是因为放不下,一定要去和人“争”,如何才能不焦虑,就是“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焦虑是因为害怕失控,一定要去控制,如何才能不焦虑,就是“无欲则刚”。

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的《九阳真经》里,描述了一种不焦虑的最高境界:“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风口有起有落,但是只要你聚焦客户价值,坚持做好自己,你就不会焦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闫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