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览商业

壹览商业

公告

关注并研究新消费品牌,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yilanshangye  入群交流请加VX:xkyhs-123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1781

总访问量:14292252

千亿市值,滴滴不配

2021年06月19日

评论数(1)

6月初,屡屡被传上市的滴滴终于向SEC提交了招股书。

有媒体报道说滴滴IPO的估值为800亿美金,但创始人程维对这个结果极其不满意,他的心理预期是1000亿美金。

滴滴想以1000亿美金的目标估值IPO,在资本圈似乎早已经不是秘密。但据《壹览商业》了解,今年4月初滴滴的股份在香港基金间的非公开交易中,估值基本在600亿美金左右,锁定期至IPO后6个月。

香港市场不看好滴滴,可能也是滴滴选择美股的一个原因。但两个月的时间,想让滴滴的估值暴增400亿美金,程维的期望可能要落空了,他能做的也许只有指望美股不崩盘,且市场情绪高涨。

01

抽成不断提高,亏损却持续扩大

注:滴滴招股书中对“平台销售额”的定义为 GTV (平台总交易额)减去支付给司机和合作伙伴的所有收入和奖励、通行费、手续费、税金和其他费用,因此平台销售额更接近其真实营收。

2012年成立之后,滴滴始终在烧钱砸市场。行业早期,不同打车平台之间的价格战让资本苦不堪言,收购整合是必然趋势。

2015年2月,滴滴与快的合并。2016年8月,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2020年12月,滴滴活跃用户8157.3万,用户量排名前十的网约车平台中,滴滴用户份额占据66.3%。

毫无疑问,滴滴形成了市场垄断地位。但想要上市,滴滴必须证明自己的变现能力。

市场垄断地位也给了滴滴不断提升抽成比例的底气。尤其在国内,滴滴2018年平台销售额/GTV为9.01%,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已经提升至19.02%,两年多的时间涨幅已经超过100%。

但数据显示,滴滴仍处在“增收不增利”的尴尬之中。

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市场营销费用分别为111.36亿元和51.07亿元,同比增加了48.58%和188.69%,换来的是营收分别为下滑8.43%和上涨105.95%,运营亏损为137.88亿元和66.54亿元,同比扩大72.07%和100.3%。可见高额的市场投入并没有给滴滴带来经营效率上的提升。

2019年和2020年,滴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已经实现正向,但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61.38亿元。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滴滴为了稳住IPO估值,需要为数据增长做最后的冲刺。当然依靠近20轮,累计金额超过200亿美金的融资,滴滴依然拥有234.68亿元的现金储备,足够挥霍一段时间。

02

滴滴迈不过千亿美金俱乐部的门槛

6月17日,Uber收盘价49.70美元,市值930.3亿美元;6月18日,快手收盘价192港元,市值7985亿港元,折合约1028亿美元。姑且,我们可以把Uber和快手当做是千亿美金市值的“门槛”,来衡量一下滴滴的价值。

滴滴、Uber和快手定位都是交易平台,由于三者营收计算方式不同,我们可以用交易额来对各自的成长性进行对比。

注:1、汇率计算:1USD=6.4421RMB;2、快手2019年-2021年Q1交易额增长率分别为61597.7%、539.6%、219.8%,因数值过大,不在图中展示。

由图可见,滴滴与Uber在交易规模上存在不小差距。2020年,国内抗疫防疫成果显著,滴滴的交易额才和Uber逼近一点。不过到了2021年,随着国外也进入后疫情时代,滴滴和Uber的差距又再次拉开,第一季度滴滴的交易额仅为Uber的49.5%。

而快手的交易额更是增长率惊人,相比之下,现在的滴滴无论是交易规模,还是交易额增速,都无法和快手相提并论。

同为巨额亏损的公司,成长性是投资者心目中的第一指标。在Uber、快手两个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面前,除非美股整体大涨,否则滴滴很难跨过Uber和快手设下的“门槛”。

03

反垄断大棒下,滴滴很难独善其身

出行业务占据了滴滴95%以上的营收份额,对于本身处于市场垄断地位、日单量4100万的滴滴来说,其实想改善基本面并不难。打个比方,如果滴滴每单涨价1元,按照20%左右的平台销售额/GTV,滴滴一天就可以增加约830万元真实收入,一年下来是近30亿元。

当然在反垄断的当下,滴滴想在价格上“动手脚”恐怕要谨慎一些。

今年初,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做的调研就“实锤”了打车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问题:比如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的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此外,平台还有意将预估价放低,乘客实际支付和预估价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司机端的抽成比例也会根据不同场景而变化。

在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平台均因为存在垄断行为被市场监督部门巨额罚款的前提下,滴滴很难独善其身。

6月17日,据路透社报道,三名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市场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对滴滴展开反垄断调查。一是调查滴滴是否使用了不公平的竞争行为排挤小型竞争对手,二是调查滴滴打车业务的定价机制是否足够透明。

虽然滴滴回应路透社的报道表示“不评论匿名消息人士没有根据的臆测”,但事实上,滴滴在招股书中就给投资者打了预防针。招股书中披露,滴滴和另外30多家互联网企业在今年4月已经被市场监管机构约谈,监管机构要求这些企业进行自查并提交合规承诺。虽然滴滴声称自查完毕,但也警告投资者称,监管机构可能对检查结果不满意,公司仍可能会受罚。

虽然路透社称,滴滴希望通过强调创造就业机会来游说监管机构来争取宽大处理,但这无疑仍会给滴滴的IPO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旦受罚,其IPO估值必然会受到影响。

04

滴滴画的饼并不香

滴滴在招股书中透露了IPO的资金用途:约30%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30%用于扩大海外业务;约20%用于开发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的品类;剩余部分用于运营、战略投资收购等潜在需要。

首先在网约车市场,即使有国内T3出行、曹操出行、享道出行、如祺出行等主机厂背景平台的加入,以及原有的对手嘀嗒出行、首汽约车,短期滴滴的地位仍难被撼动。但在海外,面对Uber、Lyft、Grab等平台,滴滴就基本没有优势可言了。并且,复杂的国际形势也让滴滴的出海业务多了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TikTok就是前车之鉴。

其次是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的技术研发上,李彦宏可能就要先给滴滴泼一盆冷水了。在滴滴、小米等一众互联网公司都加入“造车大军”中,李彦宏在今年的一次访谈中直言:“虽然越来越多玩家入局造车,但他们都低估了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百度仅去年一年就投入200亿,而这可能需要10年乃至20年的长期投入。”

然而,滴滴每年整体的研发支出,“仅仅”为五六十亿元。

至于分拆出去的橙心优选,想从美团和拼多多的夹击中突围难度可想而知,两年前滴滴外卖“折腾”了半年就黯然收尾的场面还历历在目。现在还很难看出橙心优选给母公司滴滴带来了什么,可能目前最大的价值就是分拆让滴滴获得了91亿元的账面收益,从而让滴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了54.85亿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壹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