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4日
评论数(0)微博上的一封请愿书引起了倪叔的注意,在读完这封信之后,倪叔也是深感触动,不由得想到了两句话,一句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另一句是每个人都是时代大浪下的一粒沙。
微博截图
这封信的背面按满了鲜红的指印,都是浙江金华开发区新纪元双语学校的学生家长,信件的落款时间是2023年4月23日。
学生家长在请愿书上按上手印
时间过去近三个月,现在已经到了暑期,暑期过后这些学生何去何从,尚无人知晓,这也是最让家长们感到最彷徨无助的。
先从事件的来龙去脉说起吧。
1
一切都源自学校“民转公”
很多朋友可能还不太了解什么叫“民转公”。先简单说一下这个事情,其实就是国家出于教育公平,出台政策将一些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通过政策手段转为“公办学校”。
很显然,民转公的初衷是为了追求教育公平,民转公之后对于家长们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公办学校的上学成本更低、也更能推行“就近入学”的大原则,对于打击“学区房”这种畸形产物也是一剂猛药。
但是中国教育改革推行这么多年,现状其实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民转公”也不是一蹴而就、一纸调令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教育部等八部门通知
政策文件中对于符合哪些条件的学校应当实行“民转公”有明确要求,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民办学校都必须转为公办学校。
可以或必须民转公的是这样四种情况:
1.公办学校单独举办或者公办学校与其他公有主体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
2.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
3.既有居住社区配套建设的“公参民”学校。
4.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公参民”学校,不符合“六独立”要求且难以整改到位的。
金华新纪元双语学校属于哪一种呢?可能是第二种,但第二种的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叫:“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可以转为公办学校。”
显然,政策也考虑到了复杂的实际情况,还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金华新纪元双语学校的情况,从请愿书的内容来看,显然是“未能协商一致”,“条件也不成熟”。
2
请愿书背后的本质是权益失衡
说到本质,还是因为这次民转公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目前在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导致了权益失衡,这才让几百位学生家长联名请愿,请求当地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而不是一纸通知就让一切付之东流。
请愿书内容截图
首先,从家长们的表达来看,两年前大家之所以坚定地选择让孩子在金华新纪元双语学校就读的直接原因就是:这是金华开发区管委会积极引进的一所高质量的私立学校,从权属而言,学校的固定资产比如校舍、教学楼等等都是由当地提供的,新纪元作为管理运营方负责“软件”输出,这也是家长们最看重的东西,其实就是教学质量。
其次,目前的情况是,家长们当初对于这种“公参民”形式的坚定信任,被打断了。2023年5月12日,金华新纪元双语学校还在官微宣布学校保持民办体制不变,5月25日,开发区教育局就发布通告:新纪元双语学校转为公办学校。短短十几天形势突变,外界无从得知其中的缘由。但家长们在没有得到充分的答复与解释的情况下,最终只能接受这样一个结果:开学之后,自己的孩子将不再是高质量学校的学生,而是与另一所公办学校合并成为一所新的学校。
5月12日
新纪元学校官微宣布学校民办身份不变
5月25日
开发区教育局通知新纪元学校转为公办
最后,此情此景,作为孩子家长,请问您会作何感想?请愿书中透露,金华新纪元学校的学费是6万元每年,在校生约有240人,每年学校的学费收入大约在1400余万元。而随着“民转公”之后新校区投入使用,如果要继续办学需要向当地支付2700余万元的租金……
很显然,真正高昂的并不是学费,而是办学费。
而这一切在当初引入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的时候有明确的协议规定,可以享受租金优惠政策,这也是当初办学能够成行的根本原因。而现在,当240多个家庭坚定地信任学校、当地有关部门并将孩子送入学校接受了两年多教育之后,一切都被打断了。
家长们和学生们的合法权益,应当如何来解决呢?这是一个根本问题。解决方案应当有很多种,但绝不应该是“一纸通知”,交了更多的学费,到头来变成一场空。
与此同时,新纪元集团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呢?协议中明确的优惠条件,如今无法再履行,那么结局只能是退出。可如若如此,那240多个孩子又该何去何从呢?
3
切勿以有损公平的方式去追求公平
民转公,乃是大势所趋,这没有任何问题,它的目的也是追求教育公平。因为过去多年来目之所及,有不少所谓的“名校”确实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不仅是让很多优秀的孩子因家境、身份等等而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甚至连基本的受教育的机会都排挤掉了。
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事情是决不允许发生的。所以民转公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之一,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支持的。
问题在于,大家都是时代大浪下的一粒沙,每个人都有追求公平的权利。这其中就包括此次请愿书的这些家长和他们的孩子。
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将这些孩子的“公平”置之不理,那么最终的公平是真正的公平吗?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政策推行的过程也是考验属地能力的重要契机。在当前各地都在呼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大前提下,必须充分考虑大多数参与方的合法权益,一方面要从大局出发,另一方面也要从具体情况入手。
具体的解决方案最终应该是什么样的?说实话我不知道。但目前这样的方式,肯定不是最佳方案,期待后续能够给这些付出了大量成本的家长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吧,比这些成本更重要的,其实也是这些家长们付出的最昂贵的,那就是信任。我们的社会、学校都需要信任,而信任的基石,一个是“信”,信用、信心,另一个是“任”,责任、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