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喜-热点微评

王新喜-热点微评

公告

TMT资深评论人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10

总访问量:2914470

营收首次下滑,叮咚如何扭转局面?

2022年11月23日

评论数(0)

11月14日,生鲜电商叮咚买菜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实现营收59.4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61.9亿元,同比下滑了4%;净亏损3.45亿元,亏损额同比减少85.6%(2021年三季度净亏损20.21亿元)。

从数据来看,这也是叮咚买菜的首次营收出现下滑,且2021年三季度以来,其营收增速已连续下滑四个季度。

营收下滑、亏损收窄,股价低迷,叮咚买菜不再受资本市场青睐

营收下滑,亏损反而大幅降低,但是资本市场却并不买账,这反应在股价上,从过去一年来看,在美股市场,叮咚买菜股价持续下跌,今年来,叮咚买菜的市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数据显示,当前市值为9.87亿美金。截至11月22日收盘,叮咚买菜股价为4.18美元,小幅略涨,但相比2021年11月26的市值高点(23.9亿美元),累计跌幅约为59%,总市值累计蒸发19.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1亿元)。

亏损收窄,但当前资本市场依然不再看好。原因很简单,叮咚买菜的亏损收窄并非依赖盈利获得,而是得益于全面压缩成本,包括裁员、压缩城市布局和前置仓。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叮咚买菜的成长性想象空间受限。因为前车之鉴每日优鲜暴雷近在眼前,而无论是前置仓模式,还是融资烧钱打法,叮咚买菜都与每日优鲜颇为类似——从过去来看,叮咚买菜长期以“亏损换增长”的模式在打。上市前,它累计融资12轮次,总金额98.16亿元人民币。上市前夕,叮咚买菜还分别获得了由DST Global、Coatue联合领投,以及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D轮、D+轮投资。

根据企查查显示,其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CMC资本、今日资本、红杉资本、3W、龙湖资本、Coatue Management、老虎环球等。

叮咚买菜通过不断融资,平台手握巨量资金,持续通过低价销售生鲜产品来吸引用户,培育消费黏性,源源不断地烧钱让叮咚买菜发展迅速,实现用户规模和营收规模的高速增长。

但消费者的黏性是源于低价,而非忠诚度,一旦平台补贴停止恢复原价,低价吸引过来的用户复购率下滑,降低了消费频次。

而当前每日优鲜暴雷后,叮咚买菜的境况越来越不乐观,资本市场也开始对这种模式保持更为谨慎的态度,开始捂紧钱包,不愿意在这种烧钱模式上投钱了。

资本市场看的清楚,其亏损收窄是源于大规模裁员、撤城关仓的降本,而非经营效率的提升。从电商平台的核心指标GMV(商品交易总额)就能看出端倪,据叮咚买菜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实现GMV为65.12亿元,而上年同期的GMV是70.185亿元,同比下降了7.2%。

此外,根据界面新闻报道,今年5月,叮咚买菜就陆续撤出了中山、珠海、滁州等多个城市,10月又关闭了厦门站点。今年上半年,叮咚买菜关停了10个不具备前置仓模式生存条件的二三线城市,辐射的城市数量从2021年末的37个减少至27个,更聚焦于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和部分一线城市。

此外我们还看到,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叮咚买菜便不再公布相应的用户数量或者订单数量,有业内人士指出,科技公司的财报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规律,就是当一个公司在某个季度突然不再公布某一项指标的时候,大概率说明这项指标的趋势不怎么乐观。

而叮咚买菜从去年到今年的几个季度,有时候披露订单数,隐藏用户数;有时候呢,反过来,披露用户数,隐藏订单数,非常有技巧。


而从今年Q2开始呢,干脆订单数和用户数两个指标都不公布了,这背后是什么意思?或许源于订单数与用户数的增长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不再披露也是有意去掩盖这些数据了。

叮咚买菜的现金流危机:前置仓模式难跑通,融资断档可能性变大

在过去,现金流断档是压死每日优鲜的最后一根稻草,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16.49亿元,四年亏损累计超百亿。成本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这使得每日优鲜不得不通过关停业务以及裁员来应对压力。

叮咚买菜也似乎陷入了同样的困局,从裁员、关店来压缩成本开支之外,其流动资产现金流越来越紧张。

对于现金流要求非常高的生鲜电商行业来说,如果一直是负向的经营性现金流出状态,缺乏资本输血,又缺乏自我造血的能力来补充现金流入,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将是危险的。

根据叮咚买菜的财报,2019年-2021年,叮咚买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9.64亿元、-20.56亿元、-56.67亿元。2022年前三个季度,叮咚买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85亿元、2.18亿元、-4.08亿元,除了因二季度上海封控短暂实现了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外,其余两个季度均为净流出。自2019年到目前,叮咚买菜现金流净流出总额已高达92.62亿元。

而除了低价销售,烧钱换规模的战略之外,叮咚买菜重投入的前置仓模式也是对现金流消耗的主因。

曾有业内人士计算过,前置仓的履约成本是平台到家模式的2倍、传统中心仓的3倍、社区团购的6倍。履约成本过高、毛利率低的前置仓模式,是每日优鲜亏损面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而如今,在叮咚买菜的身上,也有着类似的困境。叮咚买菜曾披露了一则数据现实,其每单仓储成本3.5元、配送成本6.41元,再加上租金、水电、损耗,每单的履约成本一度高达11.16元。如果再分摊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叮咚买菜每送一单亏损5.7元。

尤其是从发展情况来看,低毛利、高损耗的生鲜品类越来越支撑高成本强竞争的前置仓,为了获得更多用户和订单,前置仓还要增加仓的数量完成密集布点,店面租金、冷冻冷藏电费、人力开支一直都存在。这种重资产模式,密度越高,仓储租金、人力、配送工资等方面的开销越大,规模越大,整体成本越高,烧钱速度越快,如果资本资金跟不上,就容易陷入持续性亏损的恶性循环。

Q3财报中,叮咚买菜总流动资产69.7亿元,同比下降13.79%,短期和长期债务50.67亿元,同比增长39.83%,流动负债总额79.43亿元,同比增长2.47%,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企业经营现金流十分紧张。

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现金流处于持续流出状态,意味着叮咚买菜的债务压力无力再支撑其规模化扩张,也已经无力扩张前置仓的商业模式。

今年以来,生鲜电商赛道里的投融资记录也寥寥无几,大多数生鲜电商平台迟迟无法盈利,也让投资机构望而却步。资本市场融资的难度比以往更大,一旦资本断档,叮咚买菜的处境就会更加危险,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的情况下,非常考验叮咚买菜对现金流的管理能力。

从每日优鲜到叮咚买菜,演绎着以亏损换规模增长的模式正在谢幕。生鲜电商市场,如何跑通单店盈利,才是未来行业需要思考的方向。

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叮咚买菜接下来的现金流压力与盈利压力巨大,如果走不好,很可能步入每日优鲜的后尘,留给叮咚买菜的时间不多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王新喜-热点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