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财经

银杏科技

公告

文集

科技(33)

统计

今日访问:803

总访问量:764257

知乎刷新孩子的求知欲

2021年10月21日

评论数(0)

作者 | 塞 徳

编辑 | 白 望

196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历时五年,终于编著出了《十万个为什么》。

时光匆匆,距离《十万个为什么》首版发行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儿童科普类书籍一波接着一波,《十万个为什么》却六十年如一日的深受小读者喜爱,成为了跨世纪的经典IP。

在电商平台搜索《十万个为什么》,各式各样的图书映在眼前。

虽然后续其他版本越来越多,但良莠不齐,品质问题频频出现。家长评价中,不乏“科普内容不明确”等反馈。

除此之外,新时代儿童有一些新需求、新问题,在很多版本中也得不到解答。

比如“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宇宙飞船的电力从哪里来?”这些问题在已有的《十万个为什么》各种版本中均未涉及市场上的《十万个为什么》琳琅满目,却鲜少真正解决当代儿童好奇心的好书。

被劣币驱逐的《十万个为什么》,拿什么回答当代孩子的新问题

内容社区需要内容为王

10月11日,知乎联合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发布了《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绘本。

这是一本面向儿童的极具专业性、趣味性的科普通识教育图书。

知乎刷新孩子的求知欲

作为正版《十万个为什么》出版,少年儿童出版社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幼儿及青少年出版相关读物,了解孩子们的求知需求,知道什么内容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孩子们更喜欢。

在让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永远只能由内而外突破,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而懂孩子的专业儿童读物编辑,能够最大程度确保儿童受众更顺畅的接受和理解新科普知识。知乎与其合作,在确定正版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获取小读者芳心的密码。

在正版授权的基础上,《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还极具知乎特色。经由知乎来自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动植物学、儿童心理学等各领域的多名优秀答主对内容进行反复打磨。

知乎刷新孩子的求知欲

在《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中,有一些只有出生在数字时代的孩子才会提出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扫地机器人不会迷路?”“为什么人在虚拟世界里不觉得饿?”

这些都是以往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欠缺的内容。

知乎儿童教育答主@牛正蓝在知乎发起的“吾辈问答:这一代中国年轻父母,要给未来一个怎样的孩子?”中表示,每位儿童从两三岁开始都会问很多的哲学和科学问题,作为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任何提问,并坚持和孩子互动,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并引导他们,给他们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也曾说过:“我们这一代人的提问,需要我们给出答案。”

那么,这代孩子的提问,则需要家长在内的大人们看到孩子们的提问,并试着先给出答案。

为此,知乎图书编辑团队专门跑到大大小小的幼儿园,收集小朋友们形形色色的真实问题,正是这些来自孩子们的问题,才真正反映出新时代下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好奇心。

一直以来,知乎眼里都容不得沙子。在内容把控这块,始终拿捏得死死的。

创始人的基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基因。周源对优质内容的硬性需求决定了知乎成长为高质量内容社区。

在创业初期就意识到这一点的周源,缩短了知乎成为高质量社区的时间,而今的知乎,经过11年的沉淀,早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中文互联网在线问答社区。

这种对内容近乎苛刻的要求,贯穿在《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整个诞生过程中。从“长颈鹿的舌头到底是粉红色还是紫蓝色”到“上弦月是左缺还是右缺”,再到绘本中插座的绘画方式,都经过了知乎答主、科普专家们的考证和修订。

当知乎遇上《十万个为什么》,一个是国内最大的中文互联网在线问答社区,一个是国内外知名的少儿科普内容IP,有问题才会有答案,科普的前提是求知欲,在这一点上,它们天生契合。

好内容决定出版基因

知乎在所有互联网平台中,最具做科普图书的基因。

2013年,知乎发起了一项名为《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的出版众筹活动,限额1000人,凡是下单支持的用户,都会成为图书的“联合出版人”。

知乎在出版领域的首次尝试,就对出版规则进行了“大搅局”。

合集类的书籍其实并不好卖,但是知乎的这本《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自2014年在亚马逊中国预售开始,一度冲上亚马逊中国预售图书排行榜的第一名。

知乎刷新孩子的求知欲

对于出版社来说,这种模式也帮助他们简化了传统出版选题论证以及邀稿过程。每位众筹的参与者也都能够获得一本带有编号的图书,代表着其独一无二性。
最终,出版社、知乎和众筹参与者共同宣告了这场众筹出版实验的胜利。

这场最早的出版实验充分证明了知乎具备图书出版的能力,它不仅能权衡好作者和出版社的关系,也能够保证出版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最重要的是,它具备绝对的新意,简化出版流程的同时最大限度给予创作者成就感,这个创意,在业内独一份。

此次出版的《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还遗留着当年众筹出版的影子,同样都是邀请知名答主深度参与内容打磨,书中问题都是根据知乎网友提出的兴趣点修订而来。

但有所不同的是,相较于2013年,8年后的知乎各项技术更加成熟,能够更贴合用户需求和喜好。同时,内容池优质内容呈几何倍数增长,同一个话题可供讨论的角度增加,能够给予用户更多思考空间;再次,邀请了更多权威入驻,提升了社群整体科研氛围。

一直以来,自然科学、科技一直都是知乎社区的“基石”领域,长期积累了海量科学和科普的内容。据统计,知乎自然科学、科技两大基石领域科普内容共积累了超过3000万人关注,日浏览量超过6000万。

相较其他平台主要聚焦现象,知乎会进一步探讨现象背后的“为什么”,切口也涵盖了技战术、规则、经济等多个角度。

在主流的互联网平台中,没有任何一家能够做到和科学、科技领域长期密集融合,但知乎却是始终将科技和科学作为发展基石,致力于科普事业发展。

知乎为什么能做好儿童看的《十万个为什么》?除了以上谈到的拥有丰富与高质量的科学内容资源外,另外一个原因则仰仗于其由问答形式而生成的弱关系传播模式。

弱关系的传播链更长,能够给用户带来平时难以接触到的信息。在弱关系连结之下,用户基于问答聚集在一个又一个的话题之下,持续增加知识量,实现新老话题的交汇。

可以说,知乎是最适合深度思考的平台,也是最适合青少年的社区。抖音看网红,微博看明星,而知乎,看众生百态。

在而今这个碎片化时代,快成了常态,肯慢下来的却很少。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知识科普一度被冷落,唯有好内容能担起科普重任。

至于如何辨别好内容,知乎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在知乎,“好内容要有获得感”,所谓的获得感,即该内容能为用户提供开阔眼界,带来帮助和产生共鸣。

《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是知乎在科学科普领域的持续积累和成果输出,在亲子儿童领域,知乎实现了帮助更多人解决问题的初衷。

知乎刷新孩子的求知欲

全民的答案之书

人都有求知欲,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问题,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均会产生不同的问题。

过去两年,知乎平均月活用户18-25岁的用户占比40%以上,绝对值增长超过四倍,其用户覆盖群体从80、90、00、10后用户,是中文互联网领域中跨代际的内容社区。

80、90后长大后开始在知乎问起家庭、事业的问题,00后们开始在知乎搜学习相关的内容,而更年轻的10后甚至20后搜索少儿相关科普,知乎真正实现了代际跨越。

知识还是那些知识,《十万个为什么》却已改版多次,什么都在变,唯知乎不变。从80后-10后,但凡有追求真理的地方,就有知乎存在。

而本次出版的《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则是知乎在少儿出版行业的一次发力,这意味着,知乎受众群渗透到了儿童群体。

知乎在新书概念片《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中提到了一个概念,比起回答“要给孩子怎样的未来”,我们更需要回答“要给未来一个怎样的孩子”。

这一代孩子有这一代人的问题,如何回答孩子们的新问题,不仅需要知乎这样的内容平台,也需要年轻家长们一同站出来,一同解决孩子们的问题。

为了满足更多人群的求知需求,知乎也尝试用更丰富的媒介形式输出内容。

去年10月,知乎首页改版,将视频列入了主菜单栏。相较于抖音、微博、微信、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知乎有着内容侧的天然优势,其“问答”“讨论”“科普”等内容也更适合做成视频进行展示,内容接收者也能够更直观的接收信息。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曾说,视频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主题。对于知乎来说也是如此,但有所不同的是,图文永远都会是知乎的主基调。

毕竟人们需要用图文来保证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而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地区,也不限形式。

视频相较图文来说,少了些许思考空间。短视频时代下,短、平、快式的快餐文化横行,更多人追求短暂的“爽感”,不愿意延迟满足,忽略了长期影响。
但实际上,视频相较图文,有更多增量空间,观点输出更加密集,也更容易被观者接受,优质的视频内容,同样可以锻炼人的思维。

无论是做出版还是做视频,知乎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让更多人看到各种形式的优质内容。
并非只有图文才能做深度,视频同样可以。知乎的视频板块始终以深度内容为主,同图文保持统一步伐。

而出版图书,则是给了那些不便上网的小读者们方便。而今的知乎,是成年人的《十万个为什么》,而《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是知乎上的这些成年人,为儿童准备的儿童版知乎
形式不同诉求相同,均为了解答问题而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银杏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