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范化管理权威专家,舒化鲁教授

舒化鲁教授

公告

如果您的企业全面导入规范化管理,保证在提升您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同时,年降成本率不低于6%。 老师个人网站:www.shuaaaaa.com

统计

今日访问:451

总访问量:2131649

准确判断他人忠诚度的有效办法

2011年09月14日

评论数(1)

 /舒化鲁

规范化管理培训咨询网首席专家

要判断他人的忠诚度,首先必须回答:一个人为什么会忠诚,而另一个人却不忠诚?原因究竟何在?这样两个问题。
   
忠诚与否与人性没有关系,也不是品行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忠诚与否,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其实,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差别仅仅在于他已有的经历让他形成的独特行事方式和思维惯性,这也就是品行。比如,如果一个人多次由油嘴滑舌、坑蒙拐骗、言实不符的行为中得到了好处,并且从未碰过壁,受到过惩罚。那么他也就从这种激励中学习,把这种行事方式当作他的一种聪明和本事,不断地如此反复,形成一种自以为得意的行事习惯。这并不是这个人的本性多么败坏,而是由他少付出,但却有大回报的多次先例,使他把这种非常情况当成了正常情况。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不追求自身利益和欲望的满足。有欲望、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并不能说是一种缺点。而缺点只是在于他追求自身利益和欲望的满足方式不对,不应该损害他人利益。当一个人在以往的经历中,从没有过少付出、多获取的经历,他的行事方式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要获取,须努力的思维模式,他明白要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是自己的一定换来的。所以,我们对一个人的忠诚度的评价只能由这个思路展开,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人的品行作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事方式,并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无论什么人都不可能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这就是没有绝对的好。所谓没有绝对的坏,人们总会明白少付出、多获取的事在世界上不是常理,更多的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对方以一种公平交换的心态来与人交往,也就可能建立忠诚。因此,即使一个人曾经有过付出少而获取多的经历,只要通过严肃得失二者之间的对等关系约束,仍然可以使这个人产生对企业的忠诚。
   
忠诚只不过是一种依存关系。
   
什么是忠诚?
   
它不是那种辱之不怒、屈之不怨、驱之不走、恨之报德的行为。若有这种人存在,这人绝不是忠诚,而是愚蠢。岳飞蒙受无尽屈辱,但仍对宋朝皇帝忠心不变。这虽不能说是他的愚蠢,但并不能由此说他忠诚伟大。在此支配他行为的仍是他的自私自利。他明知以皇帝为首的投降派行径是损害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行为,他还掌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能挥师京城,清君侧,除掉投降派,为国家民族的利益有所作为。但他选择了愚忠,宁可受辱被杀,也不反皇帝。这是他出于一种自私的本能,意识到以武力抗拒卖国行为,会冒太大的风险。因为皇帝代表国家,选择反抗皇帝,振救民族这一途径,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因而要冒诛灭九族的风险。相反,选择逆来顺受的行为,保住名节,青史留名,却没有任何风险。在封建社会,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不仅可以光宗耀祖,而且还可荫及子孙。
   
忠诚不是对他人的顺从,而是对自己利益的重视。它代表的是一种巩固的利益关系,家狗赶不走。有吃的野狗也会变成家狗,没有吃的,家狗也会变成野狗。绝对的忠诚是不存在的,忠诚只是一种利益依存关系。他的最大利益,只能从你那儿获得,不能从其它另外任何地方获得,他就会对你忠诚。正是这一忠诚的内在含义,为我们提供了判断他人忠诚度的有效方法――期望平衡法。
   
一般而言,只有我对对方有所求,能从对方获得一定利益的满足,对方对我也同样有所求,能从我这里得到他所期望的利益的满足时,彼此才会尊重对方,所谓的忠诚才能建立起来。也只有建立在这种相互依存关系上的忠诚才可能长久。
   
现在我国不少企业的大老板,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称心的经理人,但大都是蜜月尚未度完就分道扬镳了。其原因在于二者之中有人发现从对方获得的利益与自己的期望不一致。分析起来有三种情况:
   
一、彼此的期望没有充分表达,当逐渐了解到对方的期望后,或者因为不能满足对方的期望,或者认为对方的期望不切实际而轻视对方的期望,因而造成其中一方不满。
   
二、一方,或者双方,没有想到对方的期望要由自己来满足,最后发现不能为对方的期望提供满足,因而造成对方不满。
   
三、彼此之间获得的利益满足不对等,一方获得的满足大,而另一方却相对较小,较小的一方产生了不满。
   
这三种不满情况中的任何一种不满情况,只要公开表达,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就公开化,彼此间的合作也就走到了尽头。而只有双方都感到从对方所获得的利益满足,与为对方提供的利益满足对等时,这种相互依存的忠诚关系才会建立起来。每个人都会把从对方获得的利益满足,与自己为对方提供的利益满足进行比较,如果这种比较让任何一方感到不平衡,这感到不平衡的一方就不可能有什么忠诚。
   
有些人认为,如果一个人心胸开阔,处事大度,在人际交往中不斤斤计较,这个人就有忠诚度。其实这种人更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具有高忠诚度的人,他只是能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平衡的人。并且,如果他所获得的利益欲望满足总量,使他感觉到与所付出――为对方提供的满足不对等时,他会不动声色地与你拉开距离,结束这种可能存在的依存关系,让所谓的忠诚永远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人的忠诚度是更低的。如果他计较彼此之间利益的对等,相反是他是更看重这种依存关系,他的忠诚程度相应还可能高一些。
   
获得忠诚的期望平衡法。
   
期望平衡法是通过公开准确表达自己的期望,并通过平衡彼此的利益,以结成相互依存关系,稳固彼此之间的联系,达成持久的真诚合作的一种方法。其操作要点如下:
    1.
明确我对对方的期望。即我需要从对方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和欲望满足,并要尽可能具体化,能数量化的要数量化。这可使对方明确,要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基础上的忠诚,其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2.
让对方也明确提出他的期望。即让对方明确界定他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的利益满足。
    3.
交换评价对方的期望要求。如果对方的期望是自己可以满足的,并且和自己向对方提出的期望进行比较,基本上平衡,那么忠诚的基础也就存在了。
    4.
相互承诺。相互保证为对方的期望提供满足。若不能满足对方的全部期望,可公开提出来讨论,看对方是否能愉快地改变或调整。若对方快乐地改变或调整了他的期望,自己也调整一下对他的期望,以保证彼此的期望在达成平衡的基础都最终兑现。
    5.
检验承诺。当对对方兑现承诺没有信心时,有必要通过试用来检验。企业引进人,有一个试用期,这实际上就是在做承诺检验。
    6.
稳定依存关系。如果双方存在依存关系,二者相互从对方获得的利益满足基本平衡,并且又能够顺利通过承诺检验,这种长期的依存关系也就可能建立起来,那么彼此之间也就建立了一种忠诚关系。
   
一般而言,对方期望高,自己能为他提供的满足低,即有不能为对方期望提供满足的内容,对方的忠诚度,必然低。不要期望他人到你企业来学雷锋。相反,若是对方的期望低,你为他能带来的满足高,他的忠诚度一般比较高。
   
运用期望平衡法判断他人的忠诚度,开诚布公地表达和讨论彼此的期望是关键。在中国,一些人总是羞于言利,甚至对自己获得的期望满足不满时,还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分手,也不明说。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和文化来调整,鼓励员工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所希望的岗位进行竞聘,打破虚伪的君子不言利心理限制。

(本文著作权归舒化鲁教授所有,转载须署名,违者必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舒化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