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一个月收了多少份礼?谁送的,你觉得对方为什么要送,目的是什么?送的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送给你的?让你感到惊喜、欣喜、感动、麻木、负担的礼品分别是什么?各占多大比例……
请问你最近一个月送了多少份礼?对象是谁,为什么要送,目的是什么?在确定送什么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分别都送的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采购、赠送的,花了多长时间、多少钱?对方的反馈如何,你的目的实现了多少,收益怎样……”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的送礼现状,本刊联合中国礼品产业研究院于2 月底耗时一周,结合与送礼直接相关的120 个问题,在北京对300 余位商务人士做了一次深度调查,收到有效回访问卷180 余
“现在我们开始挑剔了,开始对客户进行选择。”一家礼品公司老板日前和笔者聊天时的豪迈之情溢于言表。随着礼品行业的日臻成熟,礼品公司的竞争规则正在发生变化,礼业老板的想法也日趋理性。
从盲目扩张到理性发展,从“普遍撒网”到“资源聚焦”,从“来者不拒”到对客户的严格筛选与贴身服务,优秀礼品企业的发展轨迹充分证明: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是礼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礼品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正在构建新的利益共同体。
“客户数量不是竞争力。”另外一家行业标杆型礼品公司老板在谈到公司十几年的发展时,发出由衷的感叹。
经历了十多年的跑马圈地,该公司在2007年初拥有了52家不同类型的客户。然而到年底,公司不仅面临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