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玉商业预报

林尚玉

公告

「联商网」COO、「长亭外」亭主、「星巴克中杯事件」当事人


尚玉博览联商,遍访中国零售优秀企业与高管,每周一次行业重要事件看法与趋势预说。


以顾客为中心,融合国际、国内、业态、城市、顾客,和你一起关注零售财富流动、从业者心力沉浮。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2981

总访问量:25767703

尴尬的中国“奶”业协会

2012年04月17日

评论数(1)

  新华网《第一回应》栏目针对老酸奶相关网议,在11日采访了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奶协秘书长称,“我们的乳品质量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而食品协负责人则认为“我会呼吁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并建议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酸乳制品时注意两点(此处省略五百字)。”

  我突然想知道,中国许多行业协会究竟是干什么的,他们何尝不能重新编制为“奶业协会”分会?因为“有奶便是娘”,为行业参会企业遮丑在所不惜——上次黑熊事件,那协会声明与归真堂毫无瓜葛,实际上却是缴纳三五万元年费的副会长单位。

  最尴尬是中国的奶业协会,自三鹿、蒙牛事件以来,食品安全引发普遍关注后屡屡发言,它比中国足协糗多了。

  一件原本很严肃而事实简单的民生食品安全事件,偏偏要用官方外交辞令去回答,充满猜测、呼吁、建议,全是隔靴捎痒,对行业发展和民众健康均无切实交代。为什么?

  想了半天,透过现象看本质,无外乎以下三种原因:1.非公非私、公私不分、亦公亦私的中国特色定位;2.创始人及历任会长的背景;3.几乎全部收入来自行业内10%的企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协会的中国特色,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三头六臂”,挟政府以令企业,虽然他们也许不过是民政部登记的普通社会团体,但总喜欢告诉一些企业,他们的官方关系,比如帮外资在华企业会员与政府“牵线搭桥”或业内问题企业寻求高层保护;公私不分的基本体现就是:协会人员头脑发热时常认为自己稳踏公、私两只船,夜半无人私语时,会里有人数钱,有人怀念当初;亦公亦私就是它的随意性了。

  创始人背景往往奠定了协会基调,包括继任会长的格式化未来。各级协会,多以各相关部委、省市县主管单位的退休干部出任,这个体系是中国官方语境的具象化体现,像政府主政领导退休前多在人大、政协任职几年。

  最关键的是第三点,大部分协会没有真正的增值服务的经济来源,他们的会费只能从协会中不到10%的企业里收取。这样一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实际上就成了行业部分企业的问题辩解“代言人”和金钱联合“外交部”。正如一位企业家和某行业媒体老总半认真半玩笑说,“你们都快成**和##公司的企业内刊了”。这个世界上,除了政府收税后未必受制于民外,绝大部分的组织体系、功能都取决于是否拥有较好独立经济来源。这是莫大的无奈。

  对照美国各类协会发展肌理,有些启示或可借鉴。1.加强服务深度:“美国商会团体为成员提供全面服务,包括制定行规与产业发展规划,代表会员向政府争取有利的立法支持等”。2.扩大覆盖面,如“芝加哥工商会”拥有3000家会员企业,“洛杉矶地区商会”拥有2800家会员公司(在中国的同级省市协会,会众比例可能连他们的10%都达不到,这很致命)。3.商会领导由会员选择产生,有大量商界名流与业界精英参与,他们与政府保持距离(而中国协会周边多围绕一批厅级处级科级干部和前干部)。

  4.美国商会费用机制,多以会员收入作为或公司人数多少划分会费档次(这个模式深刻体现出协会强势和运作时更多会员企业的真正参与,而中国的各类收费则是“分果果”式的,多看企业老总的“虚荣心程度”,同为副会长单位的企业可能年销售从1亿到50亿元不等,而理事中则更年销1000万元到50亿元不等),而固定标准收取则多针对个人会员(我国协会,几乎没有成型的个人会员体系)。

  可见的未来几年,中国奶业协会大约不会有大变化,许多东西毕竟根深蒂固,它也是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被影响梯队成员。我写下这些,是期望哪怕有一些雄才大略的其他协会新领导,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愿真正重视自己的会员体系和行业服务,以终极民众服务和高覆盖性为行业立言、警行,这才是真正持久发展的奶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林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