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诺赏

嘉诺赏

公告

嘉诺赏,一个持续六年时间关注、观察创业宝妈群体的人,一个提倡和带领创业宝妈做个人品牌、IP化创业的人,我在持续分享两种帮助创业宝妈做IP的方法:写垂直类文章打造IP,朋友圈IP化运营,欢迎想做个人品牌的创业宝妈加我好友交流。我的微信2496635825,我的独立博客(小白宝妈学创业):www.jianuoshang.com 。

统计

今日访问:275

总访问量:2078895

鱼友之家萍妈妈:我不想赢了世界却输了家庭

2016年03月04日

评论数(0)

有一次,创业妈妈群里在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个宝妈谈起美国的教育,她说美国的教育的特点:是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悄然完成了下一代的阶层分配。

换句话说,两个物质条件相同的家庭,用不同教育方式,等到他们的孩子成年时,孩子或许已经处在不同的阶层了。

创业群里的妈妈一片唏嘘。

这些创业妈妈们,每天的时间分配,都要在事业与家庭间反复权衡。她们确实不易。

萍妈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1998年,萍妈妈来到深圳,在一家做路由器的电子工厂打工,做仓管。

2000年,萍妈妈想创业。

创业之前,萍妈妈就在想自己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想来想去,除了做仓管懂一点电脑知识,其它的技能还真没有。于是,她就在华强北新华市场附近开了一家网吧。

她的核心竞争力让我很震撼。

2005年,网吧的竞争对手开始增多,萍妈妈见好就收,把网吧转让了。

手里拿着赚到的第一桶金,萍妈妈就和老公一起找项目。老公在网上搜索,觉得鱼缸的生意可以做:生活条件提高了,鱼缸这种集装饰与观赏于一体的产品很有市场。

萍妈妈就在老公的鼓动下,投资在同乐关建工村开了一家300平米的鱼缸工厂。


是鼓励?还是鼓动?

是鼓动!萍妈妈说:什么都不懂就去开工厂,我心不甘情不愿的。

于是,萍妈妈就有了一个职业名称:厂长。

在2010年之前,萍妈妈的生意不温不火。

她的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工厂运营的学习与管理,从新手到熟悉生产工序,她花了几年的时间,每天跟在技师后面打杂,请技师教她怎么做。

销售处于“散养”状态,等客户自己找上门。

2010年是转折年。这时候的萍妈妈已经把工厂的管理理顺,自己脱身出来抓销售。

萍妈妈的销售,走的是“经销商”路线,她招聘了五个业务员,脚步遍及深圳各大商场和水族馆。

当年,鱼缸的销售业绩突破170万。


这一年,随之销售的蒸蒸日上,家庭矛盾也同时爆发了。

萍妈妈有个五岁的儿子,她每天没黑没白地跑市场,没时间照顾孩子。老公是上班族,下班后能照顾孩子,后来随着销售的增长,他下班后的精力也被扯进工厂的琐事里。

每天都是儿子一个人在家,中午吃饭的时候,儿子要么叫外卖,要么自己吃冷饭。

儿子自己在家里太闷,就缠着妈妈,让她带自己到工厂里玩。儿子到了工厂,还是只能一个人玩。

深圳有一年的夏天特别热,太阳好毒,儿子没人管,中午在大太阳下玩粉笔画,被晒伤了,头上生了疮。


儿子那时候好喜欢画画,工厂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儿子用粉笔作的画。

等到后来萍妈妈想发展儿子的绘画兴趣时,儿子的爱好却消失了。萍妈妈很懊悔。

萍妈妈感觉好亏欠儿子。

2013年,萍妈妈一狠心,把在老家安居晚年的老母亲接来深圳,让老人家来帮忙照顾外孙。

结果是乱上加乱。

老人家做的饭菜,外孙不愿意吃,还是叫外卖,而且是两个人的外卖。

老人家去学校接外孙,结果孩子自己回来了,老人家却丢了。

给老人买了手机,老人不会用,每天在老人身上放一个小纸条,老人一出门萍妈妈就提心吊胆的。

有一次,某个线路的公交车换了支援车,老人家不识字,愣是站在原地等了四个小时,把四次寻找的萍妈妈吓得快报警了。

每天在工厂与家庭之间疲于奔命,萍妈妈的脾气变得很暴躁,每天都要和老公吵架。

老公说他在出谋划策,在萍妈妈眼里就变成了指点江山。嗯,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萍妈妈说,两个人吵架的主要原因就是:她和老公都是属狗的。

这真的是主要原因?

吵架越来越多。。。

那天,儿子突然问她:妈妈,你为什么老是和爸爸吵架啊?

萍妈妈呆住了。

2013年,萍妈妈把工厂转让了。

30万投资的工厂,120万转让。看起来是赚,但是,这个价格是包括了萍妈妈踏破铁鞋跑出来的7000多个合作渠道商。

是赚?还是亏?

不管是赚是亏,萍妈妈都毅然决然地放了手。为了孩子。

我访谈萍妈妈的时候,我和她聊起一部电影,《战争房间》。

其中有一个场景对话。

妈妈对女儿说:

你是全世界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人。


女儿连续问了妈妈几个问题:

我的团队叫什么名字?

我们的队伍颜色是什么?

我刚学会了什么跳绳技巧?

我的新教练是谁?

我上周得了什么奖?

最后一问,孩子已是满脸泪水。


孩子的几个问题,妈妈一个也回答不了。

她愧疚地对女儿说:对不起。


萍妈妈说,她感同身受。

萍妈妈说,她现在是轻松做生意。

我问是怎么个“轻”法?

一是“轻”资产:没有工厂,没有店面,只有一个50平的临时仓库,里面只有6~8万的库存周转资金,典型的轻资产经营。

二是“轻”团队:只有她一个主力,另外就是一个司机、一个客服,再加一个兼职的安装工。

现在一年也能做一百多万的销售。

来点干货吧?

什么干货?

一个人做主力销售,还能和之前几个人做的销售一样多,一定有秘诀。

还真的有秘诀。

工厂转让后,鱼缸的价格优势消失了,萍妈妈就无法再维持经销模式了。她就转型做零售。

有利就有弊,有弊就有利。工厂没有了,萍妈妈买鱼缸去货比三家,反倒有了更多的灵活性,什么类型的产品她都能找到,毕竟她是做生产出身,圈子熟悉。

她主打个性定制。

这也是她的仓库不压货的原因,98%的产品都是定制的。

这还不是秘诀。

秘诀是她的销售方式。她去新开的楼盘去推广,通过装饰工人找到那些装修设计师,和这些人合作。

这些装修设计师,就是变相的“经销商”,这些合作伙伴产生的销售占半壁江山。

她还开了一家“鱼友之家”的淘宝店,面对全国接单。

“经销商”、淘宝店、老客户介绍,这样的销售结构确实很轻松。

萍妈妈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她陪着孩子学习,陪孩子跑步、打泰拳,和孩子的心日趋贴近。


有一次考试前,儿子趴在她耳边小声说他很紧张。两个人经常这样地说悄悄话,让萍妈妈的老公很羡慕。

这张图片是萍妈妈和儿子一起包饺子,上面是她包的,下面是儿子包的,有模有样。虽然儿子包的饺子太搞笑,但是儿子说好有成就感。


萍妈妈说,大多数的女强人,最终都要回归家庭。

我身边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我一个朋友,她之前在一家年销售几十亿的公司做营销总监,放弃了五六十万的年薪,换到一家小公司上班,也是为了多点时间陪孩子。

一个孩子在童年、少年的时候,是人性发展最活跃的阶段,假若他不能体会到做人的尊严和幸福就太糟糕了。

这是周国平说的,他说出了很多妈妈的心里话。

生存是人类的第一要务,而快乐却是生存的唯一原则。

萍妈妈说,不管钱赚多少,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开心就好。

她说:我是一个没追求的人。

我在心里想:一年好歹也能做一两百万,这样的没追求也勉强算可以吧。

故事结束前,照例摘录萍妈妈朋友圈的一段话:

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个过程,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不要老得太快,却明白得太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嘉诺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