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08日
评论数(0)10月6日,京东的股价跌至27.71美元,距离美国知名投资咨询机构J Capital三个月前预测的23.36美元价格相距不远。618刚过的次日, J Capital发布题为《京东已成为批发商》的报告称,京东30%-50%的销售额来自线下批发商,靠回购和循环交易刷单,用模糊数据欺骗投资者和消费者。什么是回购和循环交易?简单说,就是商家自买自卖,貌似生意兴隆,其实赚的是个人气,就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往里面再砸钱。
报告中认为,京东靠回购和循环交易刷单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是京东的盈利情况。简单言之,就是京东的营业额很大,摊子摆的很大,但都是“表面功夫,实际不赚钱”,评级为“卖出”。
电商圈的头号大拿“鬼脚七”最近刊发京东618的重磅调查文章,意思是逢大促京东销量的GMV90%是刷出来的,依据如下——作为商家,拥有主会场的海景房和购买的广告位,每天交易额也就是六七万左右,但其它家每天都有五六十万成交额。618结束后,不刷单的数据很难看。平时的类目第一因为没刷单排在了类目倒数第一。鬼脚七分析,原因只有一个,其它的数据绝大部分是假的,刷出来的。另外一个商家代理的一个品牌,在618那天刷了500万,真正只卖了5万。“那一天的刷单不扣点,官方是支持的,别说是刷500万,你耍5000万都没有多少成本。大家一起刷,(商品类目排行)数据就玩坏了”。
有所印证的是——之前京华时报报道的京东“被开除的员工”白凌云打压商家逼迫商家“刷单”而被商家举报,截屏显示其信息量非常大:
综合说来有这么几点:
1、 刷单GMV至少要50万元,小量刷单,京东不做;
2、 头部(KA)基本都在被要求刷;
3、 大额刷单需要报备给领导特批;
4、 商家刷了之后,京东就会给商家一些优质的资源位。
京东刷单风气的横行无忌,引发了国外的投资机构的恐慌。相比阿里巴巴的商家的刷单行为,京东的自营刷单对投资人而言危害有多大?刷单,不仅仅是一种欺骗的手段,更让人看到了京东的一种无奈。为什么需要持续性的向大众灌输着一种虚假的繁荣?
从消费者那一端而言,受众有“从众心理”,你越说自己买的多,消费者越爱买。而对于京东的投资者关系来说,GMV的增速对京东是一场必须完成的任务,假设你是个亏损企业,增速又出现了下滑,可想而知京东会迎来灭顶之灾。所以,GMV的增速不出意外的话,京东会继续“策马扬鞭”。
事实上,京东刷单的问题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不仅是普通的商品充斥着刷单,在京东众筹等平台,刷单已成新品上市所必备的“第一课”。包括“悟空i8空调智能伴侣”、“小牛电动车”、“伊吉康刷脸瘦身智能仰卧板”等新品均被好事者深扒过刷单痕迹。
2014年京东亏损了50亿,换来了一线城市的用户群和高增长的感知,诚如电商圈里的一句行话所言——赚钱的叫做“商业模式”,不赚钱的叫做“商业活动”,我如果贴钱送你产品,还帮你送到家里,你会要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种模式能持续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京东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第三方商户入驻,用阿里电商的模式来赚钱用以对冲自营带来的亏损,另一方面要用阿里发明的电商小贷模式从供应商那里榨取更多的“账期收益”,同样用以冲抵自营带来的亏损,以继续把商业活动的体量做大。
所以,现在看来,京东的商业模式仍然未能确立,事实上从亚马逊的发展历程来看,直到今天亚马逊的自营电商依然亏损累累,但幸好云计算给亚马逊带来了强劲的利润表现。京东显然要补上金融支付以及云计算这两堂课,但需要在维持资金链不断裂的前提之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过程中即使忽略竞争对手的打压,就说其自身的技术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例如10月6日晚间,京东的官微下骂声一片,京东支付出现宕机,优惠券消失,不过次日估计BUG解决,官微评论也进行了删除清理,预计到了一定体量之后,京东这样的大小事故很难间断。
根据京东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20-F年报文件显示,该公司原主要股东DST全球基金(DST Global funds)持股已不足5%。在京东提交的20-F文件披露的股权结构中,已经不包括DST。文件称,该文件披露的股权结构包含了截至2015年3月31日京东高管及主要股东(principal shareholders)的持股情况,其中主要股东指持股比例高于5%的股东。这表明,DST所持的京东股份已不足5%。值得注意的是,DST曾是京东的第三大股东,截至去年12月京东进行二次配售之前,持有该公司218,972,145股普通股,持股比例7.9。
一系列不利的声音传来,京东股价连连创出新低,继10月6日重挫6.15%后,下一个交易日再度恐慌性下挫,而股市分析家指出,这也许只是京东多米诺骨牌的开始,因为京东的欠款甚巨,资金链紧绷。(下图为京东最新20-F文件显示的股权结构)
但愿京东一路走好,相信商家和消费者也并不希望看到天猫一家独大的商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