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评论

抛砖评论

公告

关注电商零售、生活服务、娱乐消费、自助终端等。我负责抛砖,你负责投玉。(原“科技不吐不快”)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4774

总访问量:10200814

淘宝电影联合华谊的数据报告,还有哪些重要信息?

2016年02月04日

评论数(0)

这两日,淘宝电影联合华谊兄弟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影市报告》吸引了不少电影爱好者的关注,这份图析数据报告直观的告诉了我们很多市场情况,但对于行业人士而言,读懂其中潜在的数据信息或许更有意义。

电影即时消费性更强,预售适合用来做补充

在淘宝电影发布的数据报告中,有很多直观的数据结论,但还有一些根据这些结论数据深度分析的市场推论没有被挖掘出来,因为有些推论并不适合呈现给大众,但对行业人士而言这些推论当中或许藏着一些很重要的市场信息。

例如,报告中简单直接的给出了“74%的用户喜欢当天观影当天购票”、“60%的用户会购买3小时内的场次”结论,普通人看到这里就够了,他们并不对得出这两个结论的具体两组数据感兴趣,但对于电影业内人士以及O2O行业人士而言,有必要深度去分析能否能从这两组数据得出其他推论。

对于O2O行业而言,主要关注的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消费者看电影前后的这段时间能否会产生O2O消费,因为电影往往伴随着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行为,而这两组数据给出了消费者购买电影票之前的决策时间。

一般而言,当天购票与观影时间差越长说明产生其他O2O消费的可能性越高,因为购买电影票之后消费者需要做些其他事情来打发电影播放之前的这段时间,而这期间就是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的高发期,当然这个时间差也不能太长,消费者会有时间计划的去观影,不会提前12个小时到达。

从数据来看,近70%的人会提前4个小时购票,而这4个小时是O2O行业主要关注的消费时间,对于拥有电影购票服务的O2O平台来说,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向用户推荐周边的O2O消费服务。

反过来,对于电影行业而言,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很多观众做出观影选择属于即时性,高达74%的观众选择观影当天购票,而这其中又有高达26%的观众是提前1个小时才下单购票,这说明消费者看什么电影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消费者提前1天以上购票意味着早早选定了目标电影,这说明某些电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怕购票晚了抢不到好位置,院线可以根据提前购票的数据判断电影的受欢迎程度,以此情况提前做出排片调整。

此外,提前5天以上购票可以视为预售模式的市场表现,这部分占比达到了3.33%,这说明预售已经得到了一部分用户的认可,预售情况反映观众对于电影的期待,也是发行方的营销手段之一,这种模式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90后的电影消费价值被证实,校园市场很关键

在淘宝电影的这份数据报告中,90后、25岁以下两个数据标签很是抢眼,在多个指标中均占据最大份额,而15年时,90后刚好25岁,也就是说90后与25岁所指的是同一群体。此外,这组数据没有呈现00后或15岁以下的用户数据,因为目前00后和15岁以下群体尚不具备独立消费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视这份报告中的90后和25岁以下的数据不包含00后或15岁以下的群体。换言之,这份观影群体的研究报告,很直观的体验出了90后的电影消费价值。

在观影人群占比中,25岁以下也就是90后群体占比超半数,高达51.37%,而且90后用户更喜欢发表对电影的看法,占比总评价用户的70.45%。目前的电影市场,电影评价对于后续票房的表现有直接影响,90后不仅占了观影人群的一半以上,而且喜欢发表评论,也就是说网络社交日益紧密的90后群体中彼此之间的观影评价对电影票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反过来,90后的电影审美观也会促进一些低分电影的票房,例如《小时代》系列、《栀子花开》等,完全是依靠庞大的90后群体而获得了可观的票房。

90后是中国电影市场崛起最大的推动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在前不久的元旦贺岁档中,90后撑起了整个市场。在淘宝电影的这份报告中,一个惊人的数据是元旦贺岁档电影90后占比超过了70%。此前有很多关注90后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而如今90后的电影消费价值已经完全被证实。

在90后当中,还有一群特殊群体,那就是在校大学生,这部分时间自由,爱好广泛的群体具有与大众市场不同的观影时间。大众观影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而大学生观影时间从下午2点开始就进入了高峰期,这能分散掉影院的一部分运营压力并提升营收能力,缓解工作日白天没人而晚上爆满的尴尬问题。所以,重视校园市场开发是很重要的推广环节。

中国电影市场还可以更大,国内仍缺好影片

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伴随着48.7%的同比增长,15年全国总票房高达440亿,观影人次超12亿次,中国电影市场正越来越大,过去仅靠假期驱动票房的电影市场逐渐向影片驱动票房方向发展。此前,电影上映都会争抢春节、元旦、情人节、五一、六一、十一、中秋、寒暑假等黄金假期,但现在很多热门影片的票房已经不依赖假期,完全依靠电影的内容和口碑。

在15年票房大涨同比48.7%的背景下,15年2月的票房却不及14年二月,15年4月、7月、10月、12月要远远高于14年的同期水平。在时间维度相差不多的情况下,票房差距如此之大,说明是电影本事对月度票房有直观影响,而15年4月、7月、10月、12月的代表作分别是《速度与激情7》、《捉妖记》、《夏洛特烦恼》、《寻龙诀》,这几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影片足以表明电影本身对票房的刺激作用。

反过来可以理解为,其他月份票房未能取得惊人的增长,还是整月内的影片质量未得到用户认可,如今的中国电影观众对于好片不吝支持,只要有好电影不见得非要等到假期上映才能取得高票房,除非那些有爱情、春节等特定主题的电影非要等到特意节日上映。更进一步说中国市场仍缺少好电影,不然整个交易额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文/科技不吐不快 公号:tucaokej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王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