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评论

抛砖评论

公告

关注电商零售、生活服务、娱乐消费、自助终端等。我负责抛砖,你负责投玉。(原“科技不吐不快”)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3333

总访问量:10205416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请给共享雨伞一点掌声

2017年06月16日

评论数(0)

如今世道选择围观吐槽指点江山的聪明人太多,所以我们自媒体行业才会盛况空前,这似乎导致了现在很多创业者都容易被当成“呆子”或“骗子”看待,进而那些投了“呆子”或“骗子”的投资人被当成傻子。对于共享雨伞这件事,到处都是反对的声音,但还是有人做了,也有人投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创业者呆,还是投资人傻?

放在两年前,共享雨伞这个事,没有人敢做,更没有投资人敢投,但如今市场环境变了,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不断刺激着整个共享市场,所以现在才有人敢创业挑战这件99%的人都不看好的事情,同时也已经有投资人参与进来,而且市场中的共享雨伞项目还不止一家,投资机构也不只一家。


创业本就是高风险的选择,而共享雨伞更像是一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不过既然有投资人选择了共享雨伞,肯定也有他们的考量,早期天使投资做的是以小博大的事情,如今有好几家共享雨伞公司都拿到了数百万的投资,说明投资人对这个市场很有期待。如果投资人都是盲目的抢投热点的共享项目,那共享篮球也早该出现多家创业公司和投资人了。


共享单车早期没人愿意投,现在却有巨额资金抢着投,共享充电宝至今也没被主流舆论所接受,但仍不妨碍有更多的资金在加注。创业与投资本就有许多不确定性在,创业者不呆,投资人也不傻,既然他们愿意尝试做共享雨伞,而且又不影响大众利益,反而给一些有需要的人带来方便,这也没什么不好的。



虽然市场很难买账,但不妨给共享雨伞一点掌声

当然,回到市场层面,共享雨伞是否有未来还得看市场买不买账,目前来看,这个需要看天吃饭的项目暂时还不能获得主流舆论的支持。大家不看好的基本原因很简单,市场需求小,使用频次低,产品易丢失,设计不实用,管理成本大,盈利能力差,竞争门槛低,押金设置高,收费不合理,融资难持久。


这么看下来,共享雨伞确实不怎样,但就如我前几天写到的《共享经济创业:造风者与追风者》,若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他们中有些人会在追着风口跑的过程中寻找机会,也有人会选择“等风来”,等待下一个适合他们的创业机会,而在共享经济这个风口上,共享雨伞确实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选择,至少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确实偶尔会出现这样的需求,而且技术门槛也不高,还有资本愿意参与进来。


如果从自媒体的角度,我肯定也不看好共享雨伞,因为在基本面上不符合市场分析的逻辑,但作为一个同样在共享领域创业者,我必须要支持这个项目,机会就是在别人不看好中出现的,另外若是以一个出门不喜欢带伞的普通用户看待这件事,我会给共享雨伞一点掌声,没准哪天真会用到它。



舆论不认可是好事,过渡融资只会毁了共享雨伞

其实,主流舆论不看好共享雨伞反倒是好事,我在前几天《共享经济风口上的创业者,需如履薄冰般》一文中就讨论过类似问题,如果大家都看好这个市场,反倒会短时间吸引大量资本聚焦,这就必将导致市场竞争迅速升温,而各公司为了争夺份额,会无所不用其极,用不了多久就会透资市场的认可度,并让用户养成恶劣的使用习惯,如此反倒会毁了共享雨伞的发展潜力。


共享雨伞市场还处于初期探索期,过早的涌入大量资本将是共享雨伞市场创新的毒药。可共享雨伞这件事,没有资本加入,也无法产生规模效应,所以各家公司也都在积极的寻找投资,其中有些公司也努力的在舆论媒体中刷存在感,例如雨伞当拐杖,为雨伞加入MP4功能,一天之内丢失了多少把雨伞等,这些都是在炒作吸引舆论关注。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点公关意识的共享雨伞创业公司都懂得制造话题来博取舆论媒体的关注。这么做虽然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不看好共享雨伞的项目,但同时也可让一部有想法进入这个市场的人望而却步,更主要的是投资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不会被被媒体的判断所影响,只要被投资人关注到了,而且自身的数据好看,舆论看不看好没那么重要。



共享雨伞未必是一条死路,只是市场价值被高估

共享雨伞真的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么?不见得,得看我们怎看这个市场,忘带伞的情况确实存在、不习惯带伞的人也有,在没有共享雨伞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等雨停了或者雨小了再走,也可以蹭别人的伞一起走到公交或地铁站。这么看的话,共享雨伞对它首要的目标用户而言都不是刚需的存在。


但这并不能表示共享雨伞就一定没人用,如果有共享雨伞,对于下雨天没有伞的人也是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可以随时自在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从基本面来看,中国市场的潜在用户足够多,每年挤出上千万的市场规模还是有可能的,可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就需要逐渐培养更多的用户养成出门不带伞而选择共享雨伞的使用习惯。


从媒体报道的内容来看,确实有共享雨伞的创业公司抱着让更多用户以后出门不带伞的愿景(幻想)在做这件事,因为只有达到这种程度共享雨伞才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可即便如此共享雨伞的市场空间也不会太大,因为用户对雨伞的痛点需求根本不够痛,共享雨伞更适合作为一个补充者的角色存在,而是不是主导者。



区域化变点域化:让无序变有序,让失控变可控

共享雨伞不适合模仿共享单车“区域化”的经营思路,在某一块区域投入大量的共享产品,共享雨伞前期更应该选择“点域化”的经营方式,在定点借就到定点还,让无序的产品流动变得有序,让业务在可控范围内。


如果是点域的经营思路,就只需先在用户每日有来有往的办公区、学校等场景布点,第一天走时“借”,第二天回来时“还”就好了,这种经营方式更加有序,更节省人力成本,经营方只需定期检查雨伞质量,及时维护更新就可以了。至于模仿共享单车的无桩共享雨伞,会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共享项目的成本一定要低,不能为了让用户绝对的方便,就不断增加自己的经营成本,需要根据发展阶段做权衡。


最关键的是,共享这个事情,不只是在选场景,同时也在选用户,不是每一个场景都有价值的,更不是每一个用户都是必要的,在共享单车市场就有很多不理性用车的人,处于初期阶段的共享雨伞承受不了那些恶意用户。


此外,由于是低频非刚需,共享雨伞的市场回报周期会比较长,这就要先做到控制成本最低化,共享雨伞没有共享单车命,千万不能得了共享单车的病。



文/王利阳,共享经济创业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王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