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思维

靖安先生

公告

冷眼看零售,热情过日子!

大胆猜想,任意胡说!


统计

今日访问:209

总访问量:6502275

春节来临,火爆促销的背后

2016年12月20日

评论数(3)

“无节不促,无促不销”,这一零售怪相早已成为了常态,自打“感恩节”被百货业首次运用在商业促销中后,近百年来,节日促销已经被使用的极其频繁,甚至到无节造节也要促销的地步,各大电商打造了各种奇葩的理由促销节日,实体也是不甘人后,使出浑身解数一次次在撩动消费者的神经。

可是,一个个巨大的数字,一处处热闹的场景,究竟给零售业带来了什么?给消费者带来了什么?背后其实又深藏着怎样的纠结?

千奇百怪的促销,扰乱了谁的视线?

作为零售企业,包括商品供应商,为了提升销量总是策划出各种各样新式的玩意儿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然而越来越纷繁的招式与“主题”在“塑造”新型的伦理准则与道德标准,随之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社会矛盾与冲突。这被西方学者称为消费主义的冲击。学者们罗列出了一系列消费主义引发的负面现象,诸如影响人们的求偶——用消费来衡量男人的气量;影响婚姻关系——因为消费水平指责对方太(bu)会(hui)花(zheng)钱(钱);甚至还会因为消费来影响到亲子关系。

这显然是消费流行下形成的种种极端文化体现,同时也深深扎根在了消费者内心深处。追逐消费的刺激与乐趣似乎在商家看来是必须要挑动的话题,也是消费者必须要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问题来了,既然消费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何我们还要不遗余力地开展促销?更可气的是,为何每次促销背后都暗含着欺骗?

电商的各种让利背后是先提价后打折的鬼把戏,实体线下千人拥吻最后只有一对情侣能获得那枚钻戒,所谓享有三年使用权的轿车却是内部已定人员享用,一切促销仅仅是个幌子。消费者真的不知道这背后的猫腻?每次疯狂过后,消费者在懊悔自己的愚蠢至于,内心深处多出的是一份对商家的谴责与不满,是对商家的不信任,是增加了一次又一次的买卖双方的对立感,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给出的启示是商家与消费者的长期“斗智斗勇”的紧张局势。这难道是零售企业与品牌商希望的结果吗?

春节,作为中国最具传统色彩与影响力的节日,既是百姓心理最为激动的节日也是消费欲望更强的节日,而作为零售商,这个节日除了要收获客观的销售业绩,更需要的是如何能在这个热火朝天的节日里,牢牢树立在消费者内心深处的品牌形象!这个形象不仅仅是自己超大规模、丰富品类,甚至不是你一直以来最为看重的LOGO印象,更重要的是你的服务与价值。消费升级,不是简单的价格升级,更重要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升级,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春节大促不可 ,但同时也不应该“乱促”!作为消费者,笔者更希望看到多一些真诚,再多一些公平!

大促,想说爱你不容易

对于每一次的大型促销,不论是终端零售商还是品牌商,抑或是供应商,都难说有着很高的热情。就笔者访谈过的业内人士来看,大家对大促内心深处来讲是相对消极的。

作为终端零售商,当然在每一个消费者大爆发的节日里是不愿轻易放弃快速增长的机会的,视客流为生命的他们,总是要想着各种富有特色的促销主题和创意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然而这么多年以来,促销似乎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实质的变化,除了价格还是价格,即使有所谓台湾“意识流”的广告文案在广告圈内风靡,但真正能撩动起消费者神经的还是那个大大的“折”。我们的促销培养出的是一个喜欢低价的消费群体,而且这个低价似乎永远充满着“智慧”,但永远也充满着神秘!

为了紧跟终端零售商的步伐,供应商与品牌商也可谓煞费苦心,为了能拥有卖场的一席排面,也为了能增进与卖场的融洽关系,每每促销来临之际,就是供应商与品牌商大谈费用支持之时。而为了保证利润空间,品牌商也不得不见招拆招,想尽各种方式加以应对,“促销特供”商品应运而生,当然这个“特供”的奥妙不仅业内人士心知肚明,就连消费者也是“乐于”接受的。

呼唤零售“回归”已经很久,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才能绕过如此大促真正回归?服务与品质到底是我们的最高追求还是一句口号?抑或只是一个幌子?对于春节的促销,笔者更希望看到的是更贴心的服务,更具性价比的商品,更浓厚而真诚的节日氛围。商业诚信应该被我们真正践行,这样我们才会收获一个和谐的买卖关系。

那么,让春节的促销少一些聪明,多一分实诚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靖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