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思维

靖安先生

公告

冷眼看零售,热情过日子!

大胆猜想,任意胡说!


统计

今日访问:1859

总访问量:7092137

当便利店成为投资风口之后

2018年07月14日

评论数(1)

联商专栏:毋庸置疑,便利店已经成为了当前投资的风口。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的中国这样热衷便利店的发展,无论是门店的数量还是资本的热度,都堪壮观,以至于日媒惊呼:中国迎来便利店战国时代。那么这个割据、颠覆并存的状态背后的真实情况怎样?对中国连锁便利的发展究竟影响几何?未来的中国零售便利又将出现怎样的可能性?

充满期待的巨大市场

三年前,便利店的热情被点燃。彼时是卖场的低谷期。三年后,中国便利市场背重估,《2018年便利店发展报告》称2017年中国便利市场规模已超过1900亿,门店数超过10万家。这个数字还是相当惊人的,但将门店数和消费人口一折算,会发现每14000个人才有1家便利店,这与日本这样的便利店发展水平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就算是和中国的台湾也相差的不是一个数量级,据报道,台湾每2300人就有1家便利店。有鉴于此,所以当前不管是京东说每天开1000家便利店也好,还是阿里说共计要开600万家天猫小店也罢,笔者都认为这很需要,因为咱们的市场是相当地广袤,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填补空白的市场。此刻加入,当然值得期待。

热闹背后的真实场景

市场很广袤,机会也很多。这几年,市场一时出现了众多本土品牌的便利店,如见福便利、猩便利等等,当然还有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出现的老牌品牌,如好德、可的、快客等等。然而各家的发展情况似乎并不顺利,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在《罗森华东1000家店 一个时代的结束》一文中梳理了本土便利发展的曲折与现状,以他的观点来看,中国本土的便利店发展情况不是很乐观,有过辉煌,但现状很糟。而前瞻产业研究院朱茜在《看起来很热的便利店:竞争激烈,四分之一都在亏损》一文中则直接指出了当前便利店行业的真实现状,依靠充分的数据昭示着现实的残酷。如果这些仅仅是因为盈利周期的因素在发挥作用的话,那么我们不得不关注当前便利店的营运现状了。

首先,谈及中国便利店的发展,就一定要谈日资便利店,因为可以说日本便利店是中国的便利店事业发展的导师,我们的便利店的选址、货品结构SKU、促销方式几乎从一开始就是“照猫画虎”。所以,衡量中国大陆便利店市场的发展水平,就一定要看日资便利店在中国便利店市场的份额。或者用更直观的门店数据来展示。笔者选取了两家日资便利店在中国门店你的情况进行对比。

2015年7-11在华门店总数为7135家,其中包含了台湾的5047家,香港928家,澳门46家,实际在大陆的门店只有1114家。

而截止2018年7月,7-11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总计2244家,三年时间,共计新增1130家,这个增长速度与京东“每天1000家”速度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罗森的情况如何呢?2015年5月,罗森开店数分别是上海461家,重庆107家,大连50家,北京34家,共计652家。时间到了2018年,这个数据发生较大变化。

在罗森中国官网上可以看到,截止2018年6月,罗森已在中国大陆共计开设门店1642家,三年时间共计新增990家,这个速度比7-11还要略慢。

之所以详细罗列这些数据,主要是想说明,这两大代表着便利店发展水平的标杆企业在某地的门店数量多少,直接代表和反应了当地便利店发展水平的高低。那么我们的实际发展水平是可想而知的。

记得曾有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便利店经营者指出中国目前经营较好的本土便利店的发展水平,仅相当于日本30年前的面包店水准。而国内的媒体也爆出一大批电商资本豪言壮语打造的线下便利店其实就是一个“小卖部”而已。详见《镇江天猫小店就是“小卖部”?》一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资本的推动下,我们的便利店存在着“量大质劣”的问题,别说和日本便利店一较高低,就连台湾品牌如“喜士多”我们绝大多数品牌都难望其项背。

资本为何相中了便利店

零售咨询专家鲍跃忠曾发起一个讨论:便利店该不该成为风口?当时有两个新零售投资人谈了一堆关于选择便利店零售的理由。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些理由或许是成立的,至少在他们的投资分析中是成立,而真实的原因是当前资本过剩,在第二产业疲软的情况,资本向第三产业流入。

这其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第一个危险,那就是说明我们的经济大环境不理想,因为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第二产业是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支柱,一旦第二产业预冷,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形势在走下坡路,随之而来的就是影响到服务业,零售业将首当其冲;第二个危险就是零售业选择与资本走在一起之后,一方面的确能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无限可能,但另一方面就是零售业自身将被带乱了方寸。现在无论是哪家企业,通常就是宏伟的开店计划,600万家、10万家……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在谋划未来的零售发展,只是被迫讲资本故事。因为便利鼻祖铃木敏文曾在《零售哲学》中有一段分享“连锁便利店事业的关键不在于门店总数的多少,最优先考虑的理应提升每家店铺的品质,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达到的‘目标’”。反观国内,似乎恰恰相反,这是被资本绑架的结局,长此以往,对便利店本身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当然了,在问题面前,乐观的人总是要想对策。专注产品与服务永远是不变的法门,对此笔者同意上海商学院周勇教授的“慢功夫”观点。关注消费升级与人口结构双重变化的叠加效应,关注社区商业发展的新趋势,关注消费习惯的演变等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编后语:数据显示,便利店已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中国市场也成为全球企业的必争之地,潜力无限。但是,在高增长下面临着来自店效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中国便利店行业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未来如何突破?对此,《联商网》特别策划“剖析中国便利店”,通过专家分析,高管采访,解读典型企业的案例,一起来探讨便利店的那些事。

(作者系联商专栏作者靖安先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禁止转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靖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