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家

龙飞

公告

观察互联网的新动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2904

总访问量:7255495

微信应用号,或将成为下一个网络时代的变革者

2016年01月12日

评论数(0)

今年1月21日,微信将迎来5周岁的生日。昨天,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在广州举行,“微信之父”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宣布微信公众号将推出“应用号”,通过公众号完成一些App的部分功能。并表示,微信不希望用户沉浸在其中,而是希望“用完即走”。此外,微信还发布了腾讯生物识别标准“TENCENT SOTER”。

微信作为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的每一次举动都会在网络时代掀起一番狂风暴雨,有的甚至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而此次微信首推应用号,又会在网络中带来哪些变革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曾经的微信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变革: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人们开始用微信进行聊天,谈生意,从此微信进入了人们生活,工作的视野中。

2011年8月,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用户达到1500万 。到2011年底,微信用户已超过5000万。此次的革新让附近使用微信的陌生人不再陌生,让自己的交友圈更加广泛,特别是那些还处于单身的少男少女,可以对身边的人有了觊觎之心!

2011年10月1日,微信发布3.0版本,该版本加入了“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增加了对繁体中文语言界面的支持,并增加港、澳、台、美、日五个地区的用户绑定手机号。我清晰的记得这一功能,让当时使用的微信的人们疯狂的开始了摇一摇,无论是吃饭之余还是下班之后,摇一摇成了微信用户闲暇之余必备的娱乐工具,不管是好奇还是期待,人们总希望可以通过摇一摇,能认识那个远在天边的她。

2012年5月24日微信 v4.0正式版更新,新增朋友圈与个人相册,这一功能的革新意义很大,以至于一直影响到现在,人们一直在疯狂的发表心情,晒幸福,以至于以后的商业化运作!

2012年8月18日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功能一经开通各大品牌积极抢注,但微信貌似还没有为公众账号营销做好充足的准备,账号只能通过各种宣传二维码方式来被动等待关注,但这一实施,不能说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但至少是让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影响,商家企业开始通过公众号对自己的产品,服务进行营销,而这种商业模式,也让曾经的纸媒体,户外广告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纸媒体已经渐渐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换来的是疯狂的点赞和刷频,而公众号的又一革新那就是带来了微商的新商业模式,微商是由微盟CEO孙涛勇提出的一种社会化移动社交电商模式,2014-11-03开始上线,由简单的晒产品,到模式的深化——发展下线,微商已经深深的影响着一代人!

而此次微信又推出应用号,目前,微信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类,张小龙现场透露,目前正在开发第三种微信公众号“应用号”。正如订阅号为用户提供订阅内容、服务号为用户提供服务一般,“应用号”为用户提供的是“应用”,也就是App的功能。

而从张小龙的透漏中,应用号更像是服务号的升级版,应用号可能会更加智能,它应该会降低商家技术开发的门槛,可以直接拿来用。具体到应用号打开后的界面,应该会像现在微信“钱包”里内嵌的滴滴打车、大众点评和京东商城类似,你无须登陆、无需进行App跳转,在微信里就可以实现服务—交易流程的闭环。

据张小龙介绍,当用户关注了一个“应用号”之后,就相当于安装了一款App。在“应用号”内,用户就可以实现App的一些基本诉求。例如,目前许多用户会选在微信钱包中可以买机票、火车票,而不是去下载一个并不常用的买票软件;未来在“应用号”中,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并且,和其他App一样,这个公众号平时是不会向用户主动发送内容的,因此会避免打扰。

张小龙表示,“应用号”可以为用户带来两大好处,一是手机上可以少下载安装一些软件,平时打开频率不高的软件,可以用“应用号”代替;二是换手机时,无需重复安装软件。而对于开发者,尤其是创业者来说,在“应用号”中实现一个功能远比开发一款App省钱省力许多。

在微信的规划中,应用号的定位是“轻APP”。应用号的推出或许意味着,以后人们的手机中只需要安装微信就够了!

业内人士分析,微信利用强大的用户黏性,完全可能导致一大批APP消失,现实中人们使用手机中其他APP的频率非常有限,但却几乎24小时离不开微信,而且APP的开发和维护相对复杂,预计将有大量企业放弃APP转而投入开发应用号。

张小龙表示,推出应用号的初衷是因为现有的服务号没有达到提供服务的初衷,大多数服务号还是以传播内容为主。“应用号是一种安静的存在,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这样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让更多APP有一种更轻量但又是更好使用的一种形态来存在。”

从这一点来看微信的野心其实还是蛮大的,但要想达到纯粹的替代APP还是一个奢望,虽然张小龙在起初在定义应用号的时候,就定义在了轻APP上面,只是对一些不常用的软件进行收拢,在用户需要的时候进行点击查询,但笔者认为未来微信的商业化运作绝非如此简单,就像朋友圈从简单的生活开始变成了浓浓的商业化运作。

微信一直打着“连接一切”的口号,而每一次的革新最后都被人们商业化运作,不管这是不是微信的最终想法,但事实已经不容辩解,就目前来看“应用号”并不能完全代替APP。“应用号”只针对于低频度的、轻量级的、服务功能的App。在“应用号”上只能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App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

(微信公众号:longgfe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