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家

龙飞

公告

观察互联网的新动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836

总访问量:6711692

网约车已经合法,滴滴为什么还要收购Uber中国呢

2016年08月02日

评论数(0)

2016年8月1日在中国出行领域绝对是值得庆祝的一天,因为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马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当然了小编的朋友圈也是被刷屏了,先是一份看不懂的英文信件图片,紧接着便传来了滴滴收购Uber中国的消息,于是乎网友们便炸开了锅的开始刷屏,有的说Uber在牛也逃不出滴滴的五指山,有的说外国血统终究还是不适合中国胃口啊等等,一系列关于滴滴和Uber的新闻就这样散播开来。

有一个网友在这个消息传出后,第一时间和我联系,他问道:“前几天不是刚刚宣布网约车合法了,滴滴为什么又突然要收购Uber中国呢?”

那今天咱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其实关于滴滴和Uber中国在前段时间传出过两家要合并,甚至有的网络人士猜测两家会采用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但这个消息一经传播,立马双方负责人出来澄清,说此事是无中生有,网络传言,而且随着网约车文件的出台,业界热度立马高涨,就这样此消息也被慢慢的淡忘了。

而今天滴滴突然却冒出来收购了Uber中国,从这种事件的突发性上看,滴滴收购Uber中国其实是早有预谋的,因为前段时间网上曝光出滴滴和Uber中国很多司机和乘客之间发生的不愉快事情,使得两家公司在声誉上和股价上都受到了影响,但作为C2C模式的两大重力选手,在中国也是有强大的用户群体的,而这种共享经济模式下本来就存在很大难度的监管性,想要根本的剔除这种恶性事件是不可能,只能是尽可能的去避免这种事情在以后发生。

再者,关于C2C模式的专车一直在业界和黑出租有着道不明的关系,尽管背后有着平台作保,但政府却一直没有给予肯定的态度,所以滴滴虽然在专车领域占有较大份额,但由于政府对专车的莫能两可的态度,滴滴也只好谨慎行事,先摸清政府的态度后,在开始重新规划版图,而就在《暂行办法》将要发布前几天,滴滴便开始了初露锋芒,先是通过假新闻吊起大家的胃口,然后又假装回绝,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滴滴的掌握之中,为的是提升自身价值,在收购Uber中国时可以争取更大的利益!

时至今日,滴滴终于圆了自己的心愿,将Uber中国收入麾下,但从整体架构和a布局上看:滴滴收购Uber是必然趋势!

一 顺水推舟,一举两得

我们都知道滴滴和其他几个专车平台为了抢用户都进行了疯狂的烧钱补贴用户,但这种事情也只是发生在《暂行办法》没发布之前,而如今发布了,明确规定不允许低价补贴客户,要和传统出租车形成差异化竞争,给顾客更多的选择权利,而滴滴作为C2C专车模式中的领导者,想要在这个市场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只能是将Uber中国收购,以扩大自己的用户群体,而Uber中国虽然是全球较大的出行公司,但在中国发展的一直不是顺风顺水,为了夸大市场也是进行了大规模的烧钱,可以说Uber在其他地方的盈利基本上都补贴在中国市场,本想一举拿下中国市场,不想滴滴再几次融资后彻底浇灭了Uber在中国发展的野心,再加上专车新政的出台,Uber想要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就更难了,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被滴滴收购,是一部不错的走法,因为这样既可以停止在中国市场烧钱,又可以换取一部分滴滴的股份可谓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 见好就收,实现利益最大化

我们都知道,滴滴和Uber中国能在中国市场进行长期的烧钱抢用户,其实是背后一直有着强大的投资方做后盾,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资本层面,双方拥有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环球基金、中国人寿等4家共同的投资方;在业务层面,双方都是依靠低价补贴来吸引用户,且目前均未在国内实现盈利;在公司层面,双方均就合作,甚至是合并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与磋商。

而投资方本是一家却要投资两个公司进行烧钱,一方面是为了用户不被其他公司掠取,另一方面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提高公司的影响力。而如今,新规直接指出,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而在如此背景下,优步中国的低价策略将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其实,作为投资方谁愿意将自己的钱白白散出去呢,只是网络出行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只能通过补贴烧钱先培养用户习惯,一旦用户有了网络约车的习惯,只要后期价格和服务做好了,用户还是会对网约车持赞成态度的,只是滴滴和Uber一直在寻求那个利益最大化的点,现在专车新规出台了,而且所规定的条款都受到了用户的称赞,滴滴此时收购Uber无疑是最佳时机,既可以方便自己为新规做出整改,又为自己的身价翻了一番,将企业本身的利益做到了最大化!

三 团结奋进,将中国出行市场做大做强

2015年的专车市场流传这样一个段子:柳传志的女儿柳青是滴滴快的总裁,侄女柳甄是Uber中国区战略负责人,最后,柳传志自己的联想,则是神州租车的大股东,柳家一门几乎包揽了专车市场前几大份额。

虽然这只是外界流传的段子,但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而一旦有了这层关系,那么在重大转型升级上,他们还是会团结一心,所以说滴滴收购Uber在一开始就已经给人们埋下了暗示,只不过这种暗示没有说明到最后是滴滴做老大还是Uber做老大。

因为柳青、柳甄背后的滴滴、Uber,是两家风格完全不同的公司。滴滴勇猛,Uber灵动;滴滴坚持做加法,从打车延伸到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等领域;Uber坚持做减法,专做打车业务。

柳氏姐妹的使命也不同。柳青需要带领滴滴走向国际化,而柳甄需要带领Uber尽可能本土化。苹果投资滴滴,打开了其未来走向国际化的通道;而柳甄也在与阿里巴巴接触。近期,在阿里巴巴旗下商务社交软件钉钉的一组广告海报中,柳甄与李开复等人一起为阿里站台。

虽然两大的发展方向不同,但与优步中国相比,滴滴的优势较为明显。一是政策优势,2015年,滴滴出行就拿到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第一个网约车运营资质;二是市场份额,从滴滴官方数据显示,其占据着市场上80%以上的专车市场。

虽然从数据上看,滴滴要比Uber中国更有优势 ,但促成滴滴收购Uber的应该归结给《网约车新规》,《新规》直接使得中国本土的网络约租车进入合法化的行列。而Uber作为一个外来企业在《新规》发布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早早的就发表了声明,尽管这样但媒体却认为这是对其中国市场竞争夹缝中的焦虑,而在新规发布后,外媒的评论也一直“看衰”Uber在中国市场的处境。有文章甚至直言,中国网约车新规颁布将摧毁Uber的商业模式。

而且Uber中国本身也感觉到在网约车获得合法资格后,自己想要和滴滴去抢市场也并非一件易事,与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如共同奋斗,其乐融融!

当然了对于滴滴收购Uber中国这个事情,从中国整个全局来看,有利于本国企业走车国门,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但作为一个小市民来讲,我们只希望服务可以更好一点,价格可以更低一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