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Lee大嘴扒科技

螳螂财经

公告

左拎新消费、右扯新商业,横批未来科技;讲求深度观察、灰度表达。合作+V:Tanglangcj。

统计

今日访问:2816

总访问量:41021448

滴滴、美团、哈啰多赛道交战,本地生活会是终局?

2020年05月04日

评论数(0)

文丨陈曦

来源 |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共享单车进入了下半场?

近日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获得由君联资本领投的超10亿美金融资,这是沉寂已久的共享单车市场爆出的一颗炸弹。要知道,自2018年ofo的戴威被讨要押金的千米长队围堵在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大厦之后,共享单车领域就成为了资本的弃儿,迅速冷却了下来。

青桔单车获得融资,让共享单车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难道价格战又要来啦?

有共享单车内部人士认为融资意味着能够更好的发展这个业务,普惠于更多用户,但并不意味着价格战就要来了,这个行业不会再重复2017年那种盲目烧钱、过度投放、违背商业规律、不考虑商业模型的情况,更多还是围绕产品的体验、运营的效率来展开。

话是这么说,但是“螳螂财经”对比了目前三家共享单车APP主页上的广告,发现新一轮的优惠活动已经开始了。

图片2.png

花样多多,总而言之就是都降价了。

其实,在2019年,共享单车才刚刚悄然完成了一波涨价。北京的摩拜单车调整为骑行30分钟以内收费1.5元,骑行超30分钟,每30分钟收费1.5元。上海的哈啰单车1小时3元。其他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人们一度以为涨上去的价就回不来了,共享单车从此进入3元时代。但没想到,青桔融资,一切又回到解放前。

可是前有ofo和摩拜的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五的惨烈结局,此次青桔、哈啰和摩拜还会贴身肉搏、用价格战制胜吗?

站在三家背后的滴滴、哈啰和美团又有什么大的动作呢?“螳螂财经”对比了滴滴、哈啰和美团三家公司的业务,发现战场早已经不是共享单车价格战这么简单,而是从单一领域转向了多面作战。

从单车到电单车,两轮出行领域鸟枪换炮

“螳螂财经”发现三家共享单车平台都已经升级了装备,费力更少的电动助力车成为了主要选手。

青桔单车在长沙本地是没有“单车”业务的,只可以选择电单车。而哈啰单车的助力车,一直以来都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摩拜单车的页面上也增加了助力车的选项。

相对于普通的单车,电动助力车更省力,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自然更受青睐。站在平台方,他们也更喜欢电动助力车。这是因为:

第一、电动助力车是一个新的故事。电动助力车打着解决最后3-5公里的旗号,被投入市场。在普通共享单车已经饱和的情况下,电动助力车就成为了另一个投资故事、另一片蓝海。

第二、电动助力车盈利点更大。相比于普通共享单车,电动助力车的盈利点更大。首先,它的起步价就比普通共享单车更高,哈啰最早做电动助力车,价格就是从2元半小时开始的。另外,电动助力车的涨价空间比普通共享单车更大,比如现在部分地区的哈啰电动助力车的价格就变成了2元15分钟。

第三,管理更加规范。电动助力车有规定的还车点。用户需要将电动助力车停到指定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用户的行为,马路边不再是到处乱停的共享单车,甚至是挂在树上的共享单车。

但是,电动助力车真的是一个好“故事”吗?“螳螂财经”认为,押宝电动车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不一定能够达到平台认为的效果。

首先,监管机构成为电动助力车最大的阻力。像北京、杭州、上海等地明确拒绝电动助力车进入。而南京将在2020年5月1日实行所有骑行电动车都要戴头盔。那么骑电动助力车的消费者就面临尴尬局面。难道每天还捧着一个头盔去坐地铁,然后解决最后3公里的问题吗?

其次,三四线未必就是电动助力车的新码头。现在不少电动助力车已经下沉到县级市,然而他们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竞品,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家里的电动车。自己家有一个电动车,为什么还要去骑电动助力车呢?“螳螂财经”采访了一位读者,他所在的县城就已经有电动助力车了,可是,停车地点离他家小区门口有500米左右。他告诉笔者,这个距离很尴尬,走过去也得好几分钟,车辆也不多,有时候走到那里,车全被开走了,还不如骑自己家的小电驴。

第三,比共享单车更高的维护成本。目前,城市中的充电桩设施还不完善,电动助力车的电瓶保养和更换只能够定位,由运营人员背着电瓶来更换。对于运营成本来说有增无减。

第四,损坏的成本更高。在共享单车时代,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单车被暴力拆解。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低于1000元,而一辆共享助力车的成本为3000元左右。这就意味着,损坏一辆共享助力车要让企业承担更大的损失。

从单车到打车,各平台想完成两轮到四轮的闭环

除了单车,这几大平台还都在做打车。美团在2017年高调宣布进入打车领域,哈啰出行也悄然在2018年上架了“快车”和“顺风车”业务。

滴滴孵化青桔,是想从四轮到两轮,完成一个闭环;而美团、哈啰则是希望从两轮逆袭,侵占四轮市场。

“螳螂财经”认为,事情远没有这么容易。

先来看看美团在打车领域和滴滴的竞争,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美团“完全败下阵来了”。

在美团近日公布的2019年财报,整整56页的美团年报中却只有一处提及了网约车业务:

“就我们的网约车业务而言,于2019年推出聚合模式之后,我们对经营亏损的控制已经得到改善。截止到2019年底,我们在54个城市运营网约车业务。”

经营亏损如何改善,改善到什么地步,对总利润的影响有多大,不得而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美团打车业务非常不理想,他们极力想要回避这个问题。

总结美团打车的问题,那就是从司机端到乘客端,美团的获客都很难,这个难在于流量不够、成本太高。实在是没有太多好办法吸引司机入驻,也没办法吸引滴滴的用户转换平台。这就迫使美团不得不采取“聚合模式”,也就是说进入美团打车的客户,可以用其他平台的车,比如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等。美团从一个做用户的平台变成了一个卖信息的平台。就算这样,美团也没法做到盈亏平衡,不过是“改善经营亏损”而已。

连美团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跟随者的哈啰,能够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吗?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枪手博弈”,彼此痛恨的甲乙丙三个枪手准备决斗。甲枪法最好,十发八中。乙枪法次之,十发六中。丙枪法最差,十发四中。假设他们了解彼此实力,也能做出理性判断。如果三人同时开枪,并且每人只发一枪。第一轮枪战后,谁活下来的机会大?第二轮呢?

如果三方都非常理性,那么第一轮中,甲的最佳策略:先瞄准乙。因为乙对甲的威胁要比丙大,所以应该首先干掉乙。

乙的最佳策略:先瞄准甲。一旦将甲干掉了,和丙进行对决,乙胜算的概率要大得多。

丙的最佳策略:也是先瞄准甲。毕竟对丙来说,乙的威胁还是比甲要小一些,先努力干掉甲再想如何面对乙,这是丙的正常思路。

第一轮枪战,枪法最差的丙肯定能够存活,而枪法好的甲和乙非死即伤。如果甲和乙第一轮都死了,那么不用进行第二轮了。如果甲和乙有一人存活,那么第二轮枪战后,丙必死无疑。

对于哈啰来说,枪手博弈非常有意思,之前的摩拜和ofo大战,老大和老二都死在了枪战下,哈啰作为老三,幸运地存活下来了。那在这次网约车领域,同样作为老三的哈啰还有这么幸运吗?很难。因为滴滴在网约车领域一家独大,它的枪法十发八中,而美团和哈啰加在一起,也难十发二中。

从出行到本地生活,平台的野心很大

“螳螂财经”还注意到,哈啰单车的APP中,出现了本地生活的页面。有商家打折券,还有体检优惠券。

图片3.png

但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总体量才11家,且大部分为京津冀地区或广州地区才能用。

这是哈啰的试水,还是哈啰向美团发动正面进攻呢?

哈啰能够从美团处分得一杯羹吗?我们先来看一下哈啰的模式。哈啰是想用单车的高频动作为入口,将用户转移到本地生活领域。用高频带低频,同时用利润丰厚的低频补贴一直处于盈亏平衡分界点的高频业务。

这个动作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和巨头们的打法却是不一样的。美团的打法是用流量来带动板块。美团在微信的“十二宫格”中,稳稳地占据了数个位置。这也让本地生活和酒旅业务是为美团贡献第二多收入的业务板块,2019年创造了223亿元的营收。

没有一个稳定的巨量的流量支持入口,谁来支持哈啰的本地生活呢?

另外,美团已经完成了消费者教育。到一个地方搜索大众点评(已被美团收购)评分来选择吃饭的地方,已经成为了用户的常规操作,这是经过市场数年的培养形成的消费习惯。

在这种情形之下,哈啰能够使出什么新的打法呢?

总结

总结下来,这三个赛道的比拼,每个赛道的竞争都很激烈,每个赛道都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从目前格局来看,滴滴努力在守住四轮出行领域的护城河,同时发力两轮;美团虽然勉强还在做两轮和四轮,但重心还是回到了本地生活;而哈啰三面出击,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还是两轮出行,其他两个领域要想做好,要走的路还很长,而看到前方倒下的烈士这么多,哈啰还愿意前仆后继吗?

这三个赛道在此前都曾经历过多轮厮杀,完成了从多到一的血腥过程,这次会不会是历史的重复呢?毕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螳螂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