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Lee大嘴扒科技

螳螂财经

公告

左拎新消费、右扯新商业,横批未来科技;讲求深度观察、灰度表达。合作+V:Tanglangcj。

统计

今日访问:8217

总访问量:41293863

扎进医疗系统,联想这个“外行”怎么打动“内行”?

2020年12月18日

评论数(0)

文 | 古海归人

来源 |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一转眼,联想的医疗业务已年满20,并且“嫁为人妇”一年多了。不久前,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开幕,安想携智慧医废管理系统正式推向湖北市场,正在智慧医疗行业开疆拓土。

从联想集团中一个不起眼的小业务到与平安集团强强联合,未来甚至还有上市的可能,联想的医疗走到这一步,二十年来的征程并不容易。那么联想这个“外行”是如何打动“内行”扎进医疗行业的呢?

避难从易,曲线前行(1999~2016)

对于大多数人的认知来说,联想还只是一个卖电脑的,然而,其实联想进军医疗已经超20年了。

早在1999年6月1日就有光明日报的一则新闻,讲的是联想最新开发的医疗集成系统受到了专家关注,这套由联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联想医学影像系统组成的系统引进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充分考虑医疗市场需求,综合了联想集成丰富的软件开发与集成经验。此两套系统目前已在医院适用且效果显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那个时候联想就已经迈向医疗行业并且成功向市场推出相关的产品。

此后十年,联想的医疗进军较为缓慢,这一时期也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十年,联想主要精力还是放在PC业务的扩张上。

变局出现在2010年。

一方面,在2009年底,我国启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3521工程”,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将加大对医疗的投入,因此一些企业纷纷开始瞄准医疗市场,包括东软集团、用友网络、华为等大型公司,而联想在这个市场已经耕耘超10年了,这样大的机会岂能白白错过。

另一方面,2010年联想集团开始进入发展新阶段,其销售额已经是中国第一,但是增长不再像之前那么顺利。在其披露的2010年年报中,关于销售额有这样一段描述,“产品平均售价的降低抵消了部分个人电脑销量的增长”,并且进一步指出中国个人电脑市场的销量增长放缓至12.4%,这表明联想开始进入降价促销的阶段。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产品的出现,进一步冲击了个人电脑的发展节奏与空间。

基于以上两大背景,2010年杨元庆开始提出PC+,开始拓展多元化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医疗。

但是,联想作为一家卖硬件(服务器和电脑)的企业,想要大举切入医疗行业是非常难的。一者,医疗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个的电脑或者服务器,那么软件开发乃至生态圈的构建就成了一个更高难度的问题,联想并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优势;二者,我国医院主体还是公有的,管控比较严,产品要拓展进大型医院的壁垒是非常高的。

面对此两大难题,联想的答案是使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也就是说把关键难题给绕开,从侧面出击。对于前者,联想选择与软件解决方案商整合,去跟优秀的医疗行业ISV(独立软件开发商)以及IT服务商制定整合的解决方案;对于后者,联想选择的是避开公立医院的主阵地,选择民营医疗机构作为拓展的主方向。

“螳螂财经”以为,这种“避难从易”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联想医疗的方向与未来。

2011年联想投资与天图创投完成了对伊美尔整形美容医院连锁集团近2亿元人民币的联合投资,双方各出资1亿。联想目的是借助伊美尔完成融资后将快速拓展中国医疗美容市场从而更大程度上将其硬件设备拓展至民营医疗机构。

2012年初联想做出战略决断,宣布全面进军医疗行业,并且成立独立的医疗部门。此后,联想还继续加码民营医疗,包括投资拜博口腔医疗集团等。

联想之所以下决心扩大医疗行业的投入,可能更多还是考虑到集团发展背景的,因为2012年是联想营收增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2012年~2013年联想集团的营收增长从30%以上这一高速发展等级下降到10%~20%的中速等级。从发展的角度讲,联想需要增加公司的利润增长点,而医疗市场前景广,应该是一个合适的方向。

图片2.png

(——截自东方财富软件)

不得不说,在联想的战略决策下,还是迅速取得了一些收获的。很快,2013年联想基于对医疗行业的深刻理解,结合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加上众多权威ISV合作伙伴的支持,推出了联想智能“云”医院解决方案。

图片3.png

(“联想智能‘云’医院全景图”)

到了2014年,联想的医疗产品推进较为缓慢,从前一年公司产品收入占比看,包括医疗设备的在内的其它业务加在一起也才6%,难以对整个集团营收增速形成一个支撑。于是当年,联想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开始深耕企业级领域。

图片4.png

(——联想集团2013/14年年报截图)

集团降速,医疗加速,战略决策隐忧浮现(2016~2018)

PC市场是有限的,当红利期一过,如何保持更高的增长速度就是联想集团的一个难题。

2016年成为联想及其医疗业务的又一重要分水岭,这一年,联想集团披露的年报显示其营收增长首次降到了个位数,而且仅有2%,进入了低速发展期。同年2月,联想集团成立北京联想智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加速其医疗业务布局。

智慧医疗是顺应时代提出来的,原本已在联想内部孕育了3年,并且在医院信息化领域与战略合作伙伴温医一院共同打造了全新的“温一模式”,开始做联想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然而,到了这一阶段,之前的战略决策包含的隐忧就开始浮现了。

联想智慧医疗是从2014年才开始布局,其目标主要是针对大型三甲医院,而之前联想走的是民营医疗的路线。这种急转向会使得新公司面对大型综合公司应对经验与能力不足。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共享的需求更加旺盛、信息安全要求更加严格、业务系统更加复杂等,而联想医疗原有的技术方案无法满足发展需要。

即便如此,联想的胃口反而更大了,他们想从传统硬件供应商成长为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但是当他们推进得越深,却发现不足越来越多。

新的时代对智慧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从顶层设计到应用的规划、开发、实施部署,再到运维、服务及人才配备上全面加码。这件事光靠联想一个做硬件的企业来主导已然难度较高,因为这个生态涉及了不同的软件开发企业、医疗器械设备制造商以及大数据服务商。

要完成这样一个大生态的构建,联想的智慧医疗必须大量资金。2016年9月联想内部包括杨元庆在内的一众高管给北京联想智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资,注册资本从4400万增加到8000万。

然而这样规模的注资对于联想智慧医疗要做的事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而集团内部由于发展放缓,出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联想集团开始了战略收缩。

图片5.png

(——联想集团2018年年报截图)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瞄准了医疗行业,比如2018年4月腾讯与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基于腾讯觅影对“AI+医疗”的应用与实践展开深入探索,同时加速微信医保支付在甘肃的应用与普及,试点处方流转系统,旨在提升甘肃的“互联网+智慧医疗”应用水平。

内有母公司战略收缩,外有巨头横空杀出,联想医疗真是走到了内外交困的时候了,该何去何从呢?

“嫁个高富帅”,联姻平安,退居二线(2018—至今)

从联想集团的战略决策看,它更多的还是想坚守其主营业务做一个硬件设备商,这个时候联想的智慧医疗就得寻找外援了。2018年10月,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入股联想智慧医疗,这下算是找到了一个“高富帅”了。注册资金从8000多万跳到1.2亿多。再到2019年,平安再次增资到1.9亿。

此时,平安拥有的股权已经超过了51%,这意味公司控制权已经倒向了平安集团。2019年7月25日,北京联想智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平安联想智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安想智慧医疗)

图片6.png

其实,这桩买卖对于联想来说可谓再合适不过了。到了2018年,联想医疗的目标已经和最初有所不同了。

在刚刚切入医疗的时候,联想的目标是自己构建一个平台,让软件服务商、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等来建立生态,也就是说他们自己来主导;而现在,联想集团战略收缩,联想退居二线,稳稳的做他们的硬件设备提供商。

联想与平安结合可谓强强联合,平安的企业规模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平安有广泛的客户资源以及大数据等优势。

正如联想数据中心业务集团公共服务行业总监胡少奇说的,未来跟医疗相关的互联网设备整合成端到端的模式是一种必然趋势。而端到端就必然包括与用户的链接,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与大数据资源,想必与医疗机构谈合作时也会拥有更多谈判筹码。

当然,“强强联合”并不代表就一定成功,医疗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还是会有更多强者加入的。2020年12月3日,福田区政府正式发布医联体5G+MEC(边缘计算)智慧医疗项目,参与其中的就有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移动、华为、联新公司等多个大型单位。

现在安想医疗已经完成A轮融资,未来,安想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平安也会带着它完成上市吧。

回想联想医疗这20年的发展,有过低沉,有过曲折,有过高歌猛进,也有急流勇退。蓦然回首,联想还是那个联想。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来到财经爱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请添加微信:tanglangcaijing01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财经(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螳螂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