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营销

平兄慧客厅

公告

饶润平,西南大学学士,汕头大学硕士,轻传播理论与实践拓荒者,广州慧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擅品牌策略、战略传播、事件营销、图书策划与商业评论

统计

今日访问:121

总访问量:283101

老字号百雀羚复兴背后的旧事与新愁

2017年05月31日

评论数(0)

2015年,百雀羚卖了108亿,2012年百雀羚的年销售规模还只有18亿;2016年,百雀羚天猫旗舰店双11当天单店就卖了1.45亿元,而同一数据在2014年双11时只有3800万,2013年则刚刚杀入天猫双11美妆类目前十:2016年底,一篇以这样一组数据开头,主要标题为“线上超70%销量由90后贡献”的文章,在网上传播得有点广,老牌国货百雀羚变身“天山童佬”的故事,由此也再次进入了刚在《颜值战争》中对百雀羚已有所关注的平兄视野。

我与百雀羚有个误会

三年前,说起百雀羚,很多人可能会说,那是一个祖母级的国货品牌。而现在说起它,一些人可能又会把其与国母彭丽媛相联系。缘于2013年3月25日,彭丽媛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送出了三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别礼物,其中之一就是护肤品百雀羚礼盒。相关消息传出后,以百雀羚等为代表、沉寂了几十年的国货风,再一次袭卷神州大地,百雀羚天猫店日销量据说整整翻了三倍。

以此为据,一些人甚至可能会把百雀羚如今的成功,归于彭丽媛这个“偶然”。实际上,所谓“冰冻尺,非一日之寒”,中国很多财富故事里虽然黑天鹅频出,但百雀羚的复活历程中,多少还是有迹可寻。至少在平兄看来,早在彭丽媛的撬动之前,百雀羚就开始在慢慢复苏。

上个世纪80年代后,百雀羚在国内首创全面“护理、滋养”的护肤理念,旗下的百雀羚、凤凰产品系列风靡全国,销量接近亿盒。然而,自1990年与英国联合利华、德国拜尔斯道夫建立了合资公司后,百雀羚很快就尝尽苦头,最终丢失半壁江山。

2000年,盛极而衰的百雀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更名为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改制后的百雀羚不断扩充产品线,如护肤品、护发素、香皂、花露水甚至推出儿童品牌小百羚等,无奈以前畅通的渠道优势丧失了,只能在流通市场和部分KA卖场游离,百雀羚始终难现往日辉煌。但有一点不容忽视:从2003年起,百雀羚每年销售额就达数亿元。只是纯利润只有两三百万,根本不足以支撑宠大的品牌推广费用,只能采取缓慢的自我累积发展方式。

即使这样,到了2008年,百雀羚还是突然来了个弯道超车:全国销售增长幅度达到了50%,其中河南、湖北等多个区域市场,更是连续翻番。到了2012年,也就是彭丽媛还没有介入的时候,百雀羚零售额就已达18亿元。这个数据现在看来不算大,但放在2012年那个时间点来看,完全可与当时所谓G4兵团中的美肤宝、丸美并驾齐驱,可以勉强挤进本土化妆品一线阵营。

百雀羚突变前的那些量变

以上成绩的取得,缘于2008前后百雀羚在品牌、产品、渠道、传播、推广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变革。

受佰草集、相宜本草等的启发,百雀羚按照“中国传奇,东方之美”的理念,把品牌形象同样聚焦到“草本护肤”上。而且比佰草集“自然、平衡”和相宜本草“内在力外在美”高明的是,百雀羚还采用了更能为消费者感知的“天然不刺激”价值诉求,且对应地推出了水嫩倍现、草本精粹、气韵草本等系列补水产品。由于迥异于传统产品,这些新品一上市即受到年青消费者喜爱。

与品牌形象相适应,百雀羚除了将低价位的经典系列继续覆盖流通渠道,还将资源大规模向沃尔玛、华润万家、易初莲花、世纪华联、中百仓储等kA类卖场倾斜,以气韵草本系列专供化妆品精品店,进而实现了从流通到终端的跨越,并从三四线市场向一二线市场回归。

鉴于网络渠道的突飞猛进,百雀羚及时作出了全面拥抱电子商务的姿态,与淘宝、天猫、卓越、当当、乐蜂、京东等网络平台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于最近连续几年的“双11”期间在天猫等平台上创造了销售额排名前10的优秀业绩。

百雀羚还在CCTV及各主要省级卫视、明牌栏目,全面开展了以莫文蔚为代表的“草本护肤”明星广告营销传播。新媒体方面则发动个人微博、品牌微博以及合作达人和其他店铺微博的转发。其中微博内容包括战报、哄抢、奖品宣传等具有实战销售内容的信息;在百雀羚10万套装付邮试用活动中,仅预热阶段就累计发出近20000条预热短信,通过钻石展位、直通车等推广渠道引流至店铺首页,并在店铺首页进行了试用活动的预热。

百雀羚还打破传统落后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上海、广州、苏州三地布局与资源整合,把上海规划为投资、战略与运营中心(按照终端KA、专卖店、电子网络不同部门),把广州规划为策划、设计、包装开发中心,把苏州规划为产品ODM研发、生产中心,为百雀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牢固的“铁三角”地基。

万事俱备,只等东风。2013年彭丽媛的一阵东风,让百雀羚坐上了极速增长的火箭。这便有了文章开头百雀羚主动透露的数据,即2012到2015仅三年的时间,零售额整整增长了90个亿。到了2016年,据某行业媒体估算这个数字已达120亿。

令百雀羚战战兢兢的“薄冰”

然而,即使是这样,盛名之下的百雀羚,并非没有特别值得注意的“薄冰地带”。

品牌的背后,最重要的还是产品。百雀羚目前绝大多数产品都聚焦于“补水保湿”,如水嫩精纯系列、水嫩倍现系列、水能量系列等。这些产品中的一些虽然也有美白、紧致等功能,但基本上都是在补水保湿的前提下实现的。虽然无论是从长线护肤原理,还是百雀羚自身核心价值诉求看,这样的聚焦是明智的,有利于树立自身“天然不刺激”的形象,但把全部的“宝”都压在多元化的基础性产品上,不仅替代性较强,不利于提高竞争壁垒,功能上的差异化也不明显,无谓地增加了消费者选择成本,反而可能窄化消费者选择空间。

踩着产品再站上品牌层面来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于一个以“草本”立身的品牌,聚集在自身旗下的所有产品不仅要有“草本”的属性,不同产品也要有不同的标识性草本成分,以示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遗憾的是,遍观百雀羚诸多产品,除了“红景天、益母草、忍冬花”等草本共性,“特性”方面的草本标识却非常模糊。即使是一些包罗了近40种草本成分的产品,如百雀羚“水嫩精纯明星美肌水”,根本识别不出能够代表自身特色的主导性草本成分,跟经典的“君臣佐使”更没有毛钱关系,有的只是草本成分的简单包罗与大杂烩!

百雀羚或许也意识到一些问题,并在增量产品或品牌上展开了修补之道,如气韵草本的高端美白系列,诉求保湿、美白、抗衰老的高端品牌“海之秘”,针对电商渠道的三生花系列,以及男士护肤系列等。理论上讲,百雀羚已初步形成一个大而全的多品牌、多产品阵营,至少表面上能够匹配自身雄心勃勃的“全渠道战略”。但实际上,简单就是力量,国际上大多数老少咸宜的产品,往往都是一些特色鲜明、简单有力的特种单兵,而不是一群多元复杂的乌合军团。由于很多品牌产品还远谈不上成熟的消费者价值基础,且同样面临着增量与存量品牌产品之间相互竞争取代的内耗,百雀羚不仅将担负高额的渠道协调成本,甚至将在渠道关系处理上陷入“顺得哥情失嫂意”的尴尬。

当然,百雀羚可能会说,自己有的是广告拉力,可为军团四面出击密布强大火力支持。这就要最后提及其备受争议的广告策略了。据说百雀羚的广告观念向来是“最贵的才是成本最低的”,因此其电视广告投放都聚焦在前三甲卫视的王牌节目,2016年广告费用占据了其营业额的25%上下。这种投放模式在某种特别时期,也许未必不是一种很好的傻瓜式策略,广告投放在化妆品行业来说也不是特别高。但一旦形成路径依赖,又突然遇到外部环境趋紧,需要转型到精细营销、精细管理时,可能就会变成真正的傻瓜。毕竟,那是一种把自己未来对赌在外界不可控因素上的高风险策略,即使成功也容易损及自身能力的培育。何况,一个品牌的健康成长,不只是品牌价值链、企业生态链上个别环节的单边无限扩张,而是各个环节围绕核心价值的和谐共振与互相加强!

——本文改编自饶润平新著《颜值战争:日化巨头中国争霸档案》,作者系广州慧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平兄慧客厅。